徐州烙馍,这道传统美食不仅能卷裹万般风味,还悄然“卷起”了一群大姐们的生活新篇章。
在金山街道茶棚社区,有30多名大姐在一家“烙馍公司”工作,每天早晨,30位大姐陆续到岗,三人一组,两人擀烙馍、一人烙烙馍,开始了“流水线式”操作。8个工作小组每天5点上班,工作到中午12点左右,可以生产600斤烙馍,如今还有更多的大姐选择加入进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社区开起“烙馍公司”?“烙馍”给“大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这家公司又是如何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
别看“茶棚烙馍”现在干得风风火火,其实一年前工厂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空地。去年11月的一天,茶棚社区党委正在开展小区卫生整治,发现部分居民在楼下烙烙馍。小区烙烙馍不但占用公共空间,还存在安全隐患。
“李大姐,你们有这么好的手艺,为啥不一起组织起来?学人家办个公司产业化生产。”社区党委书记王俊尧与居民攀谈。“俺们这小家小院的哪能开公司?再说也没有本钱!要不书记你办个厂,俺给你打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彼时的茶棚社区正在为“村改居”治理和集体经济而发愁。另外作为涉农社区,收入渠道相对单一,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生活补助费、各类过节费,一年下来收入支出倒挂80万元。“开公司”的想法在王俊尧心里扎了根。
王俊尧发动社区“两委”成员一起开会讨论,挖掘居民自身的传统手艺。工作人员考察社区资源,多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大会收集建议意见。最终经过8次调研,花了三个月时间,创办烙馍公司的想法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同意。
2024年春节假期刚刚结束,茶棚社区“两委”正式成立项目组。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区社工部提供了法律咨询、企业运营、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支持。问题由居民提出、方案由居民商定、计划由居民执行、收益由居民共享,茶棚社区探索出来“民事民议民决民办”的社区问题解决闭环。
仅仅过去半年,公司真就开起来了。今年4月16日,“徐州市兴旺茶棚烙馍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员工优先招收社区家庭困难妇女、残疾人、特殊群体。
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公司由茶棚社区居委会、辖区重点企业徐州金山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烙馍能手三方共同合作组建。烙馍能手技术入股,指导培训工作人员,社区家政公司资金入股,负责购置硬件设备,社区居委会提供场地以及后续的配套服务。
公司注册成立半年来,社区摸索出一套“三集中”与“三统一”的管理模式,集中生产区域、集中安置特殊群体人员、集中市场运营与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整合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公司从最开始只有3个工人发展到如今30余人,厂房由最初20平方米扩大到400余平方米,大大超出了预期。截至10月底,公司营收已达到88万元。
过去大姐们时不时会被家庭矛盾所困扰,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使得她们在经济上缺乏独立性和安全感;如今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大姐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不仅经济上开始独立,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大家都知道在“茶棚烙馍”工作,不仅待遇好,心情也舒畅。
茶棚社区党委充分利用组织优势,安置特殊群体,增加居民收入。居民利用自身技能再就业,“茶棚烙馍”团队闯出了一片天地。今年“茶棚烙馍”获评了徐州市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基层治理创新项目大赛的一等奖。
下一步,金山街道茶棚社区将筹划扩大经营范围,加入金丝馓子、老味咸菜、盐豆等徐州特产,充分利用徐州文旅优势,整合资源推进社区合作机制,充分激发社区产业发展的活力,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模式,努力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