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学校因家长投诉而禁止教师使用小蜜蜂等扩音器上课的消息,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起初,还以为是某个学校的个别现象,但随后在网络上浏览时,竟发现类似案例屡见不鲜,令人咋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一看似合理的教育辅助手段,竟遭遇了众多人的非议,其理由之荒谬,实在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有人搬出了“历史牌”,声称以前的老师不用扩音器也能教书,言下之意,现在的老师似乎变得娇气了。这种论调,无疑是对历史条件的无知和对教师职业的误解。过去的教师确实没有扩音器可用,但那是因为时代所限,而非他们不愿或不需要。试问,那些坐在教室后排,常常因听不清老师讲授而苦恼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权益又该如何保障?难道真要回到那个“听天由命”的时代吗?更何况,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怎能一味地“复古”而拒绝进步?
另一种反对声音则是担心扩音器音量过大,会影响学生的听力。这一担忧看似合理,实则站不住脚。扩音器的音量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的,教师们在使用时,自然会尽量将音量控制在既保证教学效果又不影响学生听力的范围内。笔者就曾多次亲身体验,前排学生受到的音量影响并不大,甚至可能还不如学生佩戴耳机听音乐时的音量大。更何况,教师们也并非“铁耳”,音量过大首先影响的是他们自己,谁会故意让自己难受呢?
那么,为何在某些课堂上,教师还是会选择调高扩音器的音量呢?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为了应对课堂纪律的混乱。在那些“菜市场”般的课堂上,教师们不得不提高音量,以压制住学生们的嘈杂声。笔者曾有过几年教授“活力四射”学生的经历,深知没有扩音器,真的很难掌控课堂节奏。这些孩子并非最差的学生,但他们的活泼好动确实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因此,将教师使用扩音器视为“罪过”,显然是荒谬的。而禁止使用扩音器的理由,更是缺乏现实依据。众所周知,教师职业是一个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长期用嗓过度导致嗓子不适甚至疾病的情况屡见不鲜。慢性咽喉炎、淋巴滤泡增生等疾病,已成为许多教师的“职业病”。在这样的背景下,禁止使用扩音器,无疑是对教师健康权益的漠视,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生涯和退休金领取。
对于那些投诉的家长,笔者只能表示遗憾。他们或是无知,或是自私,只看到了扩音器可能带来的“噪音”,却忽视了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学校方面,如果一味迎合这种无理要求,禁止教师使用扩音器,那就是在为虎作伥,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笔者呼吁,对待教育问题,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客观。扩音器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其存在和使用都是基于实际需要的。我们应该尊重教师的选择,保障他们的健康权益,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对于那些“何不食肉糜”的论调,我们当一笑置之,毕竟,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总是难以理解他人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