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25日 日军在台北公会堂(后改名为中山堂)向盟国投降
然而,台湾光复之初的社会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尽管台湾社会精英和民众对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新时代”抱有期待,但国民政府的治理能力却很快暴露出问题。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体制虽然由国民政府特别授权,但因其官纪松弛、权力集中而备受诟病。长官公署不仅掌握行政、司法、人事等大权,还兼任警备总司令,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军事政权。这种体制被台湾民众及精英视为“新总督府”,引发了广泛的不满。
在经济方面,二战后的台湾经济陷入了困境。国民政府因忙于内战而无暇顾及台湾的发展,导致接收工作不当,许多日本殖民者遗留的财产被特权者私吞或出售,台湾本地人的私有财与产业也被无理没收。这使得台湾本地人失去了工作或被边缘化,政治地位未得到改善,仍被视为“二等公民”。同时,国民党接收人员占据了政府要职,并形成了裙带关系网络,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公。
在这种背景下,台湾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升温。1947年2月27日,一起专卖局人员查缉非法售烟事件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抗议。次日,台湾省人民爆发了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然而,这场运动遭到了国民党军警的残酷镇压,导致多人死伤。这一事件成为了台湾民众对国民党专制统治不满的集中体现。
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败退,蒋介石开始将重心转向台湾。他命令空军迁至台湾,并从各地搜刮大量金银、文物运往台湾。1948年12月29日,蒋介石任命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负责主持台湾政务。1949年5月19日,陈诚颁布了戒严令,宣告从1949年5月20日起在台湾省全境实施戒严。由此开始,台湾进入了长达38年56天的戒严时期。
1949年,国军从上海吴淞上船前往台湾
尽管戒严时期的社会氛围紧张且充满挑战,但台湾的经济和社会还是在艰难中逐渐发展起来。随着国民政府的迁台和大量资金的注入,台湾开始逐步摆脱战后的困境。同时,台湾民众也在不断的抗争和斗争中逐渐觉醒了自我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1987年7月15日,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这一决定标志着台湾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和民主化进程的开启。此后,台湾社会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化,为后来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12月7日,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院长阎锡山正式发布命令,中华民国政府宣布正式迁设台北市。
- END -
🔥 93节适合4-12岁的思维导图视频课包 🔥 四大名著全套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下载 🔥《思维导图实用入门》附赠8节导图讲解课 🔥《思维导图启蒙绘本》附赠八大思维图示课 📖《小学生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训练 《小学生数学思维导图训练》1-6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