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杀熟详解思维导图,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重拳整治
文摘
其他
2024-11-26 07:16
广西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近期联合发布通知,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通知提出,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当前,大数据“杀熟”有哪些套路?为什么这样的行为难以根治?本期思维导图带大家解读。
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一种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差异化定价的商业行为。它通过对用户消费习惯、支付能力、所在地区以及历史数据等信息的深入分析,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不同用户之间设置不同的价格。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消费者从生客转变为熟客的过程中,企业利用数据的不对等性,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精准画像,从而实现对价格的精准调控。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日益先进,大数据杀熟也变得更加隐蔽。消费者往往需要拿不同的手机进行比对,才能发现同一商品或服务在不同账号、不同设备上的价格差异。大数据杀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几乎涵盖了所有涉及线上消费的领域。在酒店预订领域,频繁预订的用户可能会面临更高的价格,甚至无房可订;在打车平台,同一时间去同一地点选同一类型的车,价格却可能因用户不同而大相径庭;在电商购物中,老用户可能看到的价格比新用户高,或者优惠券的发放对新用户更慷慨。此外,在电影票、机票预订等领域,也常出现大数据杀熟的现象。消费者反映,有时即使退出页面在几个平台之间比价,再返回时价格也可能已经上涨。为了应对大数据杀熟这一社会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规制。例如,《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也为保障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此外,《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也对大数据杀熟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了专门规定。根据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自即日起至2025年2月14日,将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出台,但大数据杀熟仍然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举证难是消费者面临的一大困境。由于大数据杀熟高度依赖数据和算法,而算法具有不透明性,消费者往往难以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被“杀熟”。其次,维权成本高也是消费者不愿意维权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消费者可能付出的维权时间、金钱成本相比,价格差异所造成的损失往往较小,导致消费者缺乏维权动力。最后,监管难度大也是一大挑战。各种平台众多,商家的精准推送是根据每个人的消费行为做出的,存在浏览页面千人千面的情况,这增加了常态化监管的难度。针对大数据杀熟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应对。首先,政府应强化常态化监管,建立健全算法定价机制以及信息披露机制,提高算法透明度。同时,应加大对大数据差异化营销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其次,降低维权成本也是关键。可以设置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让平台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定价是正当合理的,否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此外,提升消费者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消费者应增强对大数据杀熟的认识和警惕性,避免被商业营销误导。同时,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进行购物也是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网友反映的情况看,大数据“杀熟”几乎涵盖了互联网各个领域,一些消费者因此对平台算法持有不信任的态度。然而,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监管力度的加强,这些乱象有望得到系统性整治。未来,我们期待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和健康的商业环境,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价格和服务。-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