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学生运动,发生于1935年12月9日,由北平(今北京)的大中学生发起。这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抗议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并动员全民族起来抵抗日本侵略。“一二·九”运动通过示威游行、集会演讲等形式,表达了青年学生和广大民众的抗日救国意志,为后来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做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为传承“一二·九”精神,弘扬“一二·九”运动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集体主义意识,计算机系和生命学院、美术学院组成了“计美生韵”联队举行合唱活动;其中计算机系和生命学院联合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些活动不仅通过理论学习深入挖掘“一二·九”精神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还通过实践活动将这一精神融入到学术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举办的国标队艺术讲堂和“一二·九”讲座,既传承了文化艺术的精髓,又让同学们在参与中加深了对精神内涵的理解。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使得同学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也能够在实际操作和交流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历史精神,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精彩的活动!
"一二•九"
主题活动
活动总结
活动回顾
同学感想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对“一二·九”精神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收获,有一些同学甚至参加了4-5次主题教育活动,合唱活动当中也有全勤的同学。让我们看看这些同学们的感悟吧!
“一二·九”合唱
计32 金彦萌: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到四声部合唱之中。一开始排练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唱得不太准,尤其是转调的那个部分,当时我还担心最后能不能练出来。但大家进步都非常快,当所有声部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像建成了一座和声的大厦,我身处男低声部这块基石,享受着音乐的同时,也产生了深深的自豪感。
计32 栾亮:
以清华大学学生的身份迈入“一二•九”合唱的舞台,在十次排练中,开始时的好奇与兴奋逐渐变为享受与喜悦,感受合唱之乐;聆听不同声部的音色和唱法在磨合中更加和谐,呈现出统一而又富有层次的质感,领悟合唱之美。感谢老师耐心而专业的指导,感谢辅导员和后勤同学们的辛勤付出,期待最后的演出圆满成功!
计37 刘伯纯:
这次的“一二•九”合唱活动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成规模的表演活动,参加合唱的初衷便是希望能有一个锻炼自己歌唱本领的途径,同时也希望能收获一段难忘的集体记忆,让大学生活不那么单调。在男高声部的每一次排练都相当于一次对自我声音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对自己真声音域的认知,也帮助我改进了自己的歌唱方法,用更科学的发声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嗓音。除此之外,在合唱的过程中感受大家声音的碰撞和旋律的激荡确实给予了我焕然一新的感受,我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展现我们的热忱与激情,一起“为祖国歌唱”。
计37 刘一鸣:
本次“一二•九”合唱是我第一次参加类似的院系活动。在这一个多月间,我饱含热情与信心,参与每一次排练,希望能够和同学们完成精彩的合唱。在一次次的排练中,我们不断校正着音准、磨砺着音色、熟悉着歌词,对合唱曲目的演绎能力不断提高。我们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半打哈欠”“向远处说”等歌唱技巧,努力把感情融入旋律,让自己真的是在唱歌而不只是念歌词。这一过程提升了我们的歌唱能力与音乐素养,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此外,我也留意到,老师在让每个人挨个唱的时候,声音往往并不完美,但是当一个声部一起唱的时候,却给人以或婉转或浑厚的悦耳感受。也许这就是集体的力量与合唱的魅力吧。
生31 陈若曦:
“一二·九”歌咏比赛脚步渐近,但这段时间紧张而充实的准备过程,让我感到无比安心。每次排练指挥老师尽职尽责的教导、同学们认真练习歌曲的模样、后勤人员细致周到的安排,不仅将“计美生韵”联队的众人团结在一起、学习了许多声乐知识,也把歌曲中“孩子们绽放笑脸,老人们幸福安康”“清川小溪欢唱,绿野牧歌悠扬”的“热望”深深镌刻进每个参与者的心里,领悟到“将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置于首位”的“一二•九”精神。激情难以言尽,就让我们一起在舞台中央,为祖国歌唱!
生36 荣若羽:
129合唱对我来说是一段宝贵且难忘的经历。与独奏不同,作为钢伴我需要与指挥老师以及合唱同学密切配合。每一次和谐乐声的响起,都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同时,每一次奏响音符,我都仿佛穿越时空,与那段峥嵘岁月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次合唱比赛,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与美好,也激励我不断前行。
“一二·九”主题教育活动
计36 洪德垚:
参加“一二•九”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段深刻的体验与成长。作为组织者,我有幸深入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亲眼见证了大家对“一二•九”精神的热烈响应和积极践行。尤其是当90多人齐聚一堂,热烈讨论影片中的红色故事和英雄人物时,我感受到了大家对革命先烈精神的崇敬与传承。作为参与者,先辈们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虽然我们无需直面战火的考验,但“一二•九”精神依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它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秉承这份精神,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与力量。
生34 黄诗琪:
非常高兴能参加一系列的“一二•九”主题教育活动。在中国电影博物馆,我看到了一代代的中国故事,从炮火到奥运,电影人不断更新着讲故事的手法,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每个时代的精神;在计算机系国标队讲堂和集中主题团日现场,我增进了对“一二•九”运动的了解,也看到作为新力量的清华学子仍然有着充分的热情和能力,以自己的方式纪念先辈的精神、发挥自己的所长。历史的记忆和脚下的路途都在心中,我们向前的步伐永不停歇。
生35 冯建基: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诸多“一二·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包括雷锋系列主题教育讲座,党课小组赴首钢产业园实践活动,革命先辈精神传承讲座以及《志愿军》观影活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革命先辈的精神传承讲座。欧阳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的父母在革命年代的卓越贡献。欧阳老师的母亲曾参与过“一二•九”运动,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欧阳老师讲到一位革命先辈为了理想牺牲的时候,令我十分感动。正是这些革命先辈们,在当时还是学生的他们,勇敢地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站出来,为了民族大义不惧个人牺牲,才有后来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如臧克家先生所说,“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们的精神也将像春风一样,在绵绵岁月中永久的传承下去。
生35 朱乐婷:
参加“一二·九”的各项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体验。在合唱排练中,和同学们共同唱起《为祖国歌唱》悠扬的旋律,在指挥老师的引导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仿佛画卷展开在我眼前,我们也逐渐在歌声中融入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祝福。同时,我也作为观众观看了“求索杯”知识竞赛,在丰富多彩的题目设置中了解了更多有关“一二•九”运动和革命历史的知识,以史为鉴,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生35 郭天葛:
首钢园充满工业气息的三高炉、张旅天老师对“两弹一星”故事的娓娓道来,不禁令我沉浸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求索杯加强党的理论学习,传承杯加深了对“一二•九”活动的认识,国标队队员们的优雅身姿是历史的另一种生动演绎。“一二·九”系列活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在带给我一段段特别经历的同时,更令我感受到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令我珍惜今日的奋斗时光。
随着数个月来精心策划的主题活动迎来了圆满结束,同学们也在多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中收获了历久弥新的精神与跨越世纪的共鸣。
往日作序,来日为章,请让我们一起期待“计美生韵”的精彩合唱!
文案|王子怡 署名同学
图片|往期各推送
排版|吕辉煜
审核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团委、生命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