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momo 排版/ Harriet 审核/ 林奇
有人曾经做过统计,一个博士的正常毕业年龄大约30岁左右,而对于大部分不选择读博的同龄人来说,这个年龄也许早已成家立业、生活稳定。
年龄始终是摆在博士生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大龄博士的苦恼和辛酸,在当下这个学历卷得起飞的年代又被进一步放大。
图源:知乎
作为大龄单身人士,过年不敢回家
A学长
A学长本科毕业于中部某211,在校期间参军入伍了几年,转业回来后又选择到南方某双一流高校读硕士。硕士毕业后已经32岁,借着科研成果突出,顺利申请到了东南亚某Top10院校去攻读博士,属于是特别大龄的博士生。
虽然导师要求比较高,但好在给的是全额奖学金,并且学院里有提供TA的机会,因此经济方面的压力相对还小。
然而更大的压力则是来自于家里人。由于A学长在家中排行老二(哥哥弟弟都已经早早结婚生子),且自小成绩优异,父母对其自然也是有很多期待。这也无形之中给了A学长很大的压力。
可读博毕竟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繁重的科研生活让A学长根本无心恋爱。为了不让父母一直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而发愁(不想被催),A学长选择暂时逃避,连续几年没有回家。
同辈压力+经济压力=王炸
B学姐
B学姐高考复读过一年,考研三战,考博又用了两年才顺利上岸,因此读到博士的后半程发现自己已经算整个学院的绝对大龄博士生(30+)。
然而每次和之前的同学联系,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团乱麻。身边同龄的初中同学有的都已经早早结婚生子,生活幸福美满;有的同学选择到国外读书后定居工作,生活也算稳定。
然而B学姐距离毕业还遥遥无期,更重要的是文科博士的劳务费相对较低,这也导致B学姐的经济状况一直捉襟见肘。
科研压力叠加生活压力让B学姐一度想要放弃读博,跳出象牙塔谋求一份工作。
大龄读博沉没成本极高
C学姐
C学姐本科毕业于国内某Top10 985高校,硕士在英国G5就读MPhil(硕士毕业后在国内某通信龙头企业工作了三年),博士选择到北美名校。
看似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实际上C学姐博士期间一直没能产出成果来,北美正常的毕业年限为4-7年,而C学姐直到第五年才有了第一篇小Paper。
不仅如此,C学姐的导师还十分压榨,经常PUA学生,这也导致C学姐一直在退学和继续坚持之间徘徊,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时间。
最终C学姐没能坚持下来,选择将PhD转换为Master然后毕业。
就业成了难题,科研岗基本不收35岁以上的博士生
D学长
D学长本科就读于双非,硕士申请到北美,一路读到博士(期间D学长在美国短暂工作过几年)。博士毕业后D学长已经37岁,作为家里的独生子,D学长在美国毕业后选择立刻回国,但由于没有海外博后经历,所以并没有申请海外优青等人才引进。
回国后D学长才发现由于自己超过35岁,很多高校的招聘对自己压根不开放(很多岗位都要求要32岁)。不少高校的人事处都表示35岁超过了自然基金青年基金的申请年龄,所以无法提供相关岗位。
无奈之下D学长只能回到老家的二本院校谋求了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高校招聘的底层逻辑依然是科研成果(即文章和科研项目)。因此对于大龄博士生来说,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成果是第一位的。
例如,一些热门学科最好有子刊(哪怕是Nature Communications),退而求其次也可以追求发表业内高认可度杂志。
如果的确水平有限,可以选择用质量来凑,多发表一些一区二区的文章,至少能确保自己达到对方学校招聘的最低要求。
图源:知乎
人脉是在学术圈发展的关键,尤其在国内的科研大环境之下,大佬的一句话就有可能让事情有所转机。
所以对于大龄开始读博的同学来说,可以努力选择院士课题组或至少是杰青课题组,这样在自己找工作的时候导师也能够说上话,帮上忙。
如果的确毕业的时候年龄比较大,理想情况下可以选择到海外攻读博后,用几年时间换取比较好的成果,之后再以人才引进的形式回国工作。
图源:知乎
学术圈当中小同行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有些时候可能自己的稿子说不定就送到认识的人手上,能够高抬贵手放一马,或是申请基金的时候如果和专家有过一些接触并且留下了比较不错的印象,那这是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总而言之,不能只向上社交,学术圈很大,同时要兼顾一些可能会在未来帮助到你的人。
从目前国内的教职招聘情况来看,大龄的确会影响到教职的求职过程,大部分院校都愿意将职位给年龄更小的博士毕业生。
因此大龄博士有时也要学会和自我妥协,适当降低自己的预期,比如去接受一些发达地区的双非院校,甚至是二本院校,首先确保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在有了保障的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否冲刺更好的院校。
图源:知乎
无论如何,博士依然并且始终在社会上会是稀缺资源。因此,有时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自己的科研上,也可以适当跳出科研,做一些兼职或是理财,为自己的将来攒下一定的经济基础。
毕竟博士的变现能力是一般人群所不具备的,尤其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博士生来说,有时靠自己的能力一个月多收入几千块并不是难事。
正所谓事在人为,一定要改变博士生就只能沉迷科研的想法。毕竟读博也是为了日后能有更好的生活。
身边很多没有读博的同龄人可能生活状态和水平的确暂时领先于大龄博士生,但人生的路毕竟还很长,在未来的发展上博士一定会有更大的优势,只是其他人提前先走了一段路。
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博士能够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风景”,达到别人不曾拥有过的高度,这些都是隐性的,但是它们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点击关注👇科研岛,设为星标🌟
扫码添加学术顾问,发送【论文辅导】即可报名
2024-04-09
2024-05-11
2024-07-16
2024-07-10
上下滑动查看
多个硕博交流群,学霸齐聚,
不可多得的学术交流机会!
现在入群还可以免费获得“科研论文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