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momo
排版:小毛驴
审核:林奇
Nature曾对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余名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约36%的人曾因博士学位带来的焦虑或抑郁而寻求帮助。
而在接受问卷调查的约700名中国博士生中,有40%的人因为学业导致的焦虑或抑郁,而寻求过帮助。
图源:Nature《PhD students in China report misery and hope》
其实这也映射出当下的一个现实状况,博士生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似乎普遍不太好。
“之前本科同宿舍的同学,毕业之后到北京的中科院硕博连读。后来有次回国之后大家聚餐聊起来,发现国内的博士工资非常低,大部分的高校基本博士生每月补助在2000左右,中科院系统会稍微高一些,但是也分课题组。有的导师比较好就会拿的多,但是导师克扣比较严重的就会给的比较少。
总而言之,身边在国内读博的同学基本经济状况都不太好,所以大家出来吃饭或是聚餐基本也是AA或者挑点便宜的馆子。”
“读博期间最崩溃的时候就是投论文。硕士的时候每次投稿都非常开心,因为意味着自己距离读博又更进一步,或者说每次投稿都会让自己有一种科学家的错觉。但是等到读博以后,却发现论文并不是那么好投的。
投稿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编辑不送审,碰到难缠的审稿人,或者给的修改时间不够,或是online的时间无法在评奖时使用等等。后来博三的时候因为毕业压力+投稿不顺,有半个月一直间断性头疼,后来去医院检查发现是压力过大导致的。
同领域的一个年轻的教授,30出头的年纪就英年早逝。每次看到这种新闻又给自己无形之中增添了几分压力。”
“个人感觉读博期间最大的压力来源就是导师。我的导师就像是一个定时器,每次还不到ddl就会夺命连环call。而且很多时候导师并不好沟通,比如说话比较冲,遇到这种情况我可能会缓好几天。
还有一段时间导师莫名其妙不回邮件,整个人处于失联状态,并且也没来上班,恰好碰到那段时间论文修改进入到最后阶段,需要导师来把握整体方向,所以自己把论文提交之后就大病了一场。”
“我在科研方面没有太大的压力,只是父母那边一直对终身大事催的很紧,经常微信给发了不少的相亲对象,让我赶紧加一下聊聊天。
不仅如此,每年过年回去亲戚朋友总是会问东问西,觉得读博但是没对象很不正常,被贴上了“不正常”的标签,一直被教育:不能只盯着毕业,人生大事上也要赶紧抓紧。
由于父母催得太过频繁,所以每次和父母聊天都会觉得有种莫名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超过了导师催ddl的压力。
虽然理解父母希望看到自己幸福,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说现在的工作真的很忙,对我来说毕业才是头等大事,没有时间太考虑找对象的问题。”
老话常说:“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很多博士生在读期间经济状况的确比较堪忧,身边人是不少在国内读书的都需要家里或多或少地资助一些。
以高校为例,好一些的可能一个月补助能到3000(看学校和课题组以及科研方向),大部分的可能2000左右。中科院系统会相对较高,有些可以达到5000多。但算下来其实也不如工作赚的多,毕竟博士的工作时间如果算起来的话应该是007,几乎全年无休。
但是就是这样一群人,在博士毕业以后还要马不停蹄地到大城市扎根生活,早早背上房贷车贷,应付一堆工作指标。当下的经济压力和未来的潜在经济压力压得博士们喘不过气。
图源:知乎
博士和其他的学位阶段不同,在进和出这两道关口都会难度较大,身边很多博士入读以后都无法毕业,所以对于博士生来说毕业压力(也可以说科研压力)非常大。
尤其带入现在的大环境下,毕业条件和求职条件慢慢双轨制,很多时候毕业可能只是需要一篇一作SCI,但是求职可能需要多篇一作Top,难度差异可想而知。大家读博一方面为了能顺利毕业,但毕业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可以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令人恐惧的是每年招聘要求水涨船高,可能多年前仅凭海归博士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现在可能需要海外博后甚至海外优青。
不仅如此,对于博士们来说最头疼的就是求职似乎没有准确要求,并不是说发表了几篇一区一作就一定能够顺利上岸,很多时候人际关系、运气、岗位数量等也会决定能否找到合适工作。所以每每提到这些,不少博士都会焦虑之拉满。
图源:知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一个课题组当中大家朝夕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和摩擦。曾经遇到过很多课题组,内部甚至都形成了帮派,有不同的群,不同的帮派之间会互相竞争资源,最终形成了内部恶性竞争。
不仅如此,导师的学术水平高低以及人品好坏也能够对博士的心态起到很大影响。有的导师讲话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并且非常尊重学生,且学术水平又高,这种情况下博士生通常在读期间会过得比较顺利。即使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能通过各种方式排解。
然而有的导师可能自身学术水平欠缺,还会瞎指导学生,给学生提出各种刁难的问题。还有的导师会让学生在繁重的科研压力之下负责自己的私事,这些都会给博士生带来各种附加压力。
图源:知乎
在老一辈传统的观念当中,能够读到博士可以算得上是人中龙凤,至少说出去会让人非常骄傲。前段时间不少地方政府也举办“博士之家”的授牌活动,充分说明社会对于博士这个群体还是认可的。
图源:知乎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身边的亲戚都会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甚至很多人认为博士应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各方面都不能落后。
这种社会的普遍观念其实无形中给很多博士增加了压力。即使科研顺利,如果婚姻或是情感不顺也会遭到长辈的敲打。这会给大家一种挫败感,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久而久之影响心态。
读博这几年乃至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顶着巨大的压力,这也要求大家要培养足够坚强的内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充分化解。有时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培养好的心态也是读博必修的一课。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知乎、网络及自制
点击关注👇科研岛,设为星标🌟
扫码添加学术顾问,发送【论文辅导】即可报名
2024-04-09
2024-05-11
2024-07-16
2024-07-10
上下滑动查看
多个硕博交流群,学霸齐聚,
不可多得的学术交流机会!
现在入群还可以免费获得“科研论文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