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笑堪欣慰——珍珠林文化社成立三十周年巡礼

乐活   2025-01-13 19:00   甘肃  

回眸一笑堪欣慰


      ——珍珠林文化社成立三十周年巡礼

珍珠林文化社


        珍珠梅,盛夏时节守卫在故居悬崖峭壁上的一簇簇小花朵,密集成穗,洁白无瑕,馨香扑鼻,是家乡特有的一道靓丽风景。

        珍珠林,镶嵌在甘渭河畔南山之中的旅游胜地,寺庙历史悠久,因珍珠梅得名,更因为当年每逢大旱必举行盛大的祈雨仪式而闻名静宁。

        珍珠林文化社,三十年前成立于古城中学的文学社团,因珍珠林而得名。学校矗立甘渭河畔,北依千年古迹章川堡和新兴景区西番沟水库,南望树木茂盛的珍珠林,环境古朴,浑厚,灵动,秀丽,是莘莘学子的逐梦乐园。

        珍珠林文化社,这个承载着无数文学梦想与热情的社团,自1994年10月19日成立以来,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见证了无数学子的健康成长,留下了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社团精神。


 一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社团历程


        珍珠林文学社以本地特色植物“珍珠梅”及风景胜地“珍珠林”命名,寓意着打造一片心灵的栖息地,让文学爱好者们能够在这里自由驰骋、挥洒笔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子如鱼得水,家长引以为傲。三十年的坚持,三十年的积淀,珍珠林文学社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静宁县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社团。

       1994年10月19日,由戴健康、李永祥、苏继芳老师发起成立春芽文学社,10月25日编印发行第一期《春芽》油印小报,苏继芳老师题写刊名。这两个日期恰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44周年纪念日。也是珍珠林文化社成立纪念日。

        1995年8月23日,胡江厚老师组织珍珠林文学社,主办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手抄报《珍珠林》。

        2001年10月24日,胡江厚、刘连贵、吴宗合老师创办印刷版《珍珠林》月报,成为文学社活动的主要展示平台。

        2016年9月28日,胡江厚老师将珍珠林文学社活动由文学拓展到文化领域,文学社又名珍珠林文化社,利用微信公众号快手《人文静宁》等新媒体展示师生风采。

      在这三十年里,珍珠林文化社致力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实践作文等活动,为社员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学习机会。同时积极与静宁县博物馆、各地文学社团、报刊杂志等建立联系,为社员茁壮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由于文化社通过各种平台宣传学校,联络校友,凝聚共识,2004届校友会捐资印刷《红杏》,校友陈淑玲来母校座谈并捐献书法及音像作品,校友白云捐资置备图书捐赠孔子青铜像,校友邹勐发动校友带动全社会为古城救火少年张帅龙捐款数十万元。这些事迹都是古城中学校园文化育人效果的独特体现。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文化活动


         三十年来,珍珠林文化社不断完善精心打造654321工程:主办《春芽》专刊《珍珠林》月报《兰苑》杂志《甘渭河》社志《红杏》文集《章川堡》校志六种报刊,参与“自然之旅”“红色之旅”“爱心之旅”“文化之旅”“希望之旅”五种研学实践,搭建“QQ”“博客”“视频”“微信”四座桥梁,举办文化讲座、知识竞赛、实践作文三项活动,授予“校园小博士”“兰苑小作家”两种荣誉称号,打造《人文静宁》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1997年6月1日,胡江厚、党辛进、张志谦老师举行珍珠林之旅夏令营活动,既有文艺表演,也有知识竞赛,随后举办摄影展览,作文竞赛;活动解说词及照片刊登在2009年《兰苑》杂志上。文化社累计举行各种研学实践活动60多次,评选兰苑小作家42期共计812人次。

        1997年12月20日,珍珠林文学社举行迎新年编辑《珍珠林》手抄报比赛,刊登学生优秀作文和珍珠林之旅夏令营活动照片,耳目一新,随后贾宗信老师题名并作序,刘改香老师设计封面,缩印成册,供大家随时翻阅。

        1998年5月11日,胡江厚、贾宗信、马月恒、戴鑫、苏继芳在操场组织大型文史知识竞赛。 从2003年4月10日举行第一届文化知识竞赛,至今举行55届,评选校园小博士1178人次。

        2001年9月28日,将近年优秀作文在静宁方文打印部电脑打印,取名《珍珠林》,李永祥老师作序,在阅报栏展出,并复印装订成册,供大家传阅。此举反响很好,产生了连续编印《珍珠林》的设想。

        2001年10月24日创办的《珍珠林》月报,以“开拓文化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陶冶道德情操”为宗旨,连续编辑22年出版 260期,以栏目众多、贴近生活、出版及时、图文并茂而在全县校园报刊中独领风骚。

        2003年11月13日,文学社聘请张志谦老师率先举行文化专题讲座,二十多名爱好文化的教师积极参与,累计举行400多次。胡江厚的《中国文化》、李永祥的《楹联趣话》、张新胜的《学法趣谈》、杨跟录的《中外文化比较》、戴东玲的《趣味物理》等系列讲座,深受学生欢迎,被张新胜校长誉为古城中学的《百家讲坛》。

        2011年5月28日,与阿阳实验学校西岭文学社举办联谊采风活动,在校园进行文艺表演,到珍珠林采风,盛况空前。活动视频编辑制作成碟片《莺歌燕舞》,分赠有关人员。静宁县电视台记者随行采访,活动简讯在《静宁新闻》播出。

        2011年10月19日,社志《甘渭河》编印发行。全书21万余字,彩图192幅,从文学社简介、文学社章程、文学社活动、优秀社员、指导教师、文学社记事、文化机构、文化建设、风景名胜、师生作品等十方面详细介绍了文学社取得的辉煌成就。全书对古城中学的校园文化活动做了全面记录,为续修校志积累了一定的资料。文学社而有社志,在全国来说也属凤毛麟角。2011年12月《美文》杂志作了报道。

       2014年9月28日,举行“文化之旅”活动,文学社师生参观了文屏教育园、静宁一中校园文庙、成纪文化城、静宁县博物馆、站院巷清真寺、西岭公园、德美小区,每人写了一篇研学作文。活动视频编辑制成碟片《成纪之光》。

       2014年10月,由张新胜题名的校志《章川堡》编印发行,古城中学成为静宁县独立初中唯一拥有校志的学校。

        2016年5月1日,开通微信公众号《珍珠林文学社》,后依次改名《珍珠林文化社》《甘渭河畔》《人文静宁》,采用新媒体为文学社师生搭建展示平台。同时续编《春芽》《兰苑》《乾磑河》油印报数十期,分别由苏继芳、贾宗信、戴东玲老师题写刊名。

        2016年5月26日,在静宁县博物馆资助下,举行“文化之旅”通渭行活动,33名师生观看了通渭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考察了通渭战国时期秦长城遗址,参观了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静宁县博物馆4位研究员及通渭县博物馆2位研究员随行指导,静宁县电视台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

        2017年5月4日,在2004届校友会和白云校友资助下,文学社师生作品集《红杏》编印发行,成为文学社活动的一大成果。

        2024年10月19日,庆祝珍珠林文化社成立三十周年,指导老师胡江厚、曹贺然组织了文化常识和古典诗词竞赛,授予43名学生第五十五届校园小博士称号。发放《珍珠林》月报《兰苑》杂志,奖励《甘渭河》社志《红杏》文集。珍珠林文化社创始人胡江厚、李永祥、苏继芳老师举行了庆祝座谈会。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荣誉成就


        珍珠林文学社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诸多荣誉与成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当年?!

        2006年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先生特别为《珍珠林》月报题名,以示勉励。

        2006年 6月,被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主编的《美文》杂志确立为 “《美文》核心文学社 ”。

        2006年12月,《珍珠林》月报在静宁县校报校刊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08年 5月,被中国散文学会评为 “百优文学社”。

        2009年 12月,《珍珠林》月报、《兰苑》期刊在全国优秀校内报刊评选中双双荣获一等奖。

        2012年荣获全国校园文学建设优秀成果奖。

        2012年12月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优秀社团奖。

        2013年10月,被《意林》杂志社评为青少年作家培养基地。

       2013年12月3日,《平凉日报》以《甘渭河畔,有一片珍珠林》,对珍珠林文学社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作了详细报道。

        2014年1月,荣获《意林》杂志社全国百强文学社团体奖。

        2014年12月,珍珠林文学社荣获全县优秀社团奖,《珍珠林》月报荣获二等奖,“文化之旅”实践活动荣获三等奖。

       2017年8月24日珍珠林文学社荣获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精品社团二等奖。

        2017年11月14日,《红杏》文集荣获静宁县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珍珠林》月报荣获二等奖,《兰苑》杂志荣获三等奖,《春芽》专刊荣获优秀奖。社会实践活动《成纪之光》《走进章川堡》《通渭行》《走进古城敬老院》四项案例均获奖。

        2023年8月,微信公众号《人文静宁》被静宁县委网信办评为文明公号。

    


心如止水鉴常明

见尽人间万物情

——文化作品


      珍珠林文学社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其中不乏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更展现了珍珠林文学社师生的文学才华和创作热情。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师生作品发表获奖300多篇,大多收集在《红杏》文集里。

       教师张新胜《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获得省教育厅征文大赛优秀奖,胡江厚《留得他年寻旧梦》获得省级征文二等奖。  胡江厚《四十年来家园》《成纪文化在,光芒照千秋》杨添钧《种田》获得县级征文奖。王春叶《土地·父亲·我》发表于《美文》杂志,吉昀、岳芳艳创作《古城中学校歌》在校园激情传唱。

       1999年,学生马兵羽《家乡有了电视台》在静宁县举办的迎接“五四”80周年、建国50周年、改革开放20年“爱我家乡,爱我静宁”征文竞赛中荣获二等奖。李佳丽的《家乡变奏曲》通过农村的硬化路、自来水、果园,赞美家乡的变化,在静宁县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中获奖。在网络手机普及的今天,有些人可能感觉不到家乡有了电视台的欣喜。但学生们的作品,真实记录了家乡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永远值得品味。

        学生马喜强《珍珠林,真美》和李飞《领略家乡美》在静宁县“美丽静宁”征文中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张鹏慧研学作文《章川堡西番沟纪行》获得社团一等奖,发表于《春晖》。这些作品赞美珍珠林、章川堡、西番沟、甘渭河,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十分难得。张利利庆祝文化讲座十周年征文《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获得社团一等奖,描述文化讲座活动,形象生动,独具特色。

        文化社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应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积淀了乡土文化,为乡村文明建设锦上添花。


历尽劫波真情在

一蓑烟雨任平生

——蓦然回首


        “春芽”绿染“珍珠林”,“兰苑”香飘“乾磑河”,“红杏”笑绽“章川堡”,“人文静宁”结硕果。

        三十年来,珍珠林文化社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社团精神,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化人才,挖掘积淀乡土文化。加强与其他优秀文学社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创作与研究的深入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文化形式和传播方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审美需求的变化。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年风风雨雨,有希望也有失望,有快乐也有烦恼,有热情也有冷漠,感谢那些热爱文化无私奉献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使我们在薪火相传的旅途中坚信坚守,风雨兼程,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耕耘杏坛,永不言悔。【2024年10月28日】

人文静宁
君是静宁人,应知静宁事!伏羲与成纪,人文在静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