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柳青和西安交通大学

文摘   2024-09-30 22:39   北京  



瞭望远方,透视生活!

柳青,被路遥引为“文学教父和人生导师”,他在中篇小说《人生》的卷首引用了柳青的名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陈忠实说过:“柳青这样一个瘦弱的老头,这种精神堪称巨人,品格的巨人。”


皇甫庄旧景


我们在交大上学的时候,兴庆南路东边是西安城中村最集中的地方。进入新世纪之后。南沙坡、北沙坡、皇甫庄三个村还依然存在,曾经有20多万人居住于此。最北边的皇甫庄,不仅是西安交大和西安理工大学学子租住的首选地,还承载了很多读民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高自考的学子房客。
皇甫庄位于西安交大正对面,和西安交大一路之隔,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上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西迁”时,曾在西安多地选址,最终确定在皇甫庄旁。为此,皇甫庄将村里多一半的土地贡献给了西安交大。
想起皇甫庄,不由得想起写《创业史》的柳青。因为柳青写《创业史》的地方叫皇甫村。那里曾生活着《创业史》的原型人物。

中国成立之初,皇甫村群众改造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深深吸引了作家柳青,1953年他辞去长安县县委副书记职务,一头扎进皇甫村,一住就是14年。14年间,他在皇甫村完成散文集《皇甫村的三年》,中篇小说《恨透铁》和长篇小说《创业史》。《创业史》还被译成多国文字,也把皇甫村推向世界。柳青还把《创业史》的1.6万余元稿费全部捐出,为村子通电,办起农械厂,修滈河南大桥。柳青逝世后,遵其遗愿,将一部分骨灰埋在了皇甫村。
柳青在皇甫村。
柳青(左一)与梁生宝的原型人物王家斌(右二)谈工作。
路遥给柳青扫墓。
柳青故居
柳青与西安交通大学发生过联系么?答案是有的。
1966年,“文革”开始,柳青被打成“反动权威”、“黑作家”、“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失去自由,身心受到摧残。之后,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派人在长安调查一个月之久,写出《柳青在长安的十五年》的长篇报告,肯定他历史清白、工作正派,作品经得起历史考验。

柳青在苏联

关于柳青追悼会的报道,规格很高。

柳青在“文革”中遭了很大的罪,身体变得很糟糕。他的早逝与此关系很大。1970年,柳青终于出了牛棚,但又生重病,他女儿回忆说:数度奄奄一息,经过11次抢救才勉强留于人世。她去找领导申请给父亲看病,对方告诉他:“他的问题现在还不能定性,你应该和他划清界限。”直到1972年5月,柳青被“解放”,恢复了自由。他前去北京,周总理特意关照他治好病,完成著作。

1973年,他参加陕西省业余作者创作座谈会上,与会的陈忠实描述说:


他在不过一个小时的讲话过程中,有三次从黑色对襟棉袄里掏出一个带着尖头的圆形橡皮喷雾器,张大嘴巴,把尖头伸进嘴里对准喉眼,用手一捏一放那个橡皮圆球,发出哧啦哧啦的响声。


整个会场里鸦雀无声,一声咳嗽都没有,空寂的会场里就响着哧啦哧啦的喷气声。百余双眼睛,紧紧盯着这个心中偶像的右手一捏一放的动作。


柳青原名刘蕴华,他有7个子女:刘长风、刘可风、刘晓风、刘梅风、刘正风、刘竹风、刘松风。其中幼子刘松风1977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分在软件71班。

网上找到一篇刘松风的报道:

刘松风与“超视距”维修

《 光明日报 》( 2010年07月19日   09 版)

       他首次从知识管理角度提出“远程维修技术支援”理念,为战舰走向大洋开启新思路;

  他在国内率先提出建立武器装备综合诊断体系,指明武器装备故障诊断研究的发展方向……

  他,就是海军某装备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松风。

敢为人先的气魄

  2009年7月,中国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协会第18届武器装备综合保障信息化技术研讨会上,刘松风的一篇题为《从知识管理看远程支援的内涵、策略与技术》的交流发言引起大家的共鸣。

  刘松风从“知识管理”角度提出的“远程维修技术支援”建设发展理念,为部队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7×24小时“一站式”服务,以及“通过一次集中的努力,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为部队服务”的工程建设理念,深得上级机关和参与两项工程建设近20家单位的认可。

  舰船一旦在深海大洋上发生故障,如何实现快速抢修?长期以来,刘松风一直密切跟踪国外海军远程支持项目的进展和相关技术的发展。2006年,上级正式立项并下达“舰船装备远程维修技术支援系统试点建设”任务后,刘松风如鱼得水,全心投入其中。

  在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远程资料的过程中,他创造性地将民用领域中的知识管理思想和客户关系管理理念融入海军远程技术保障中,大胆提出“保障知识显性化”与“隐性知识转移”的发展理念,即“远程维修技术支援”是后方对前方提供“知识”支援,建设远程维修技术支援系统就是在海军装备保障领域建立知识共享体系。

  在他的带领下,历时5年攻关,终于建成依托海军和国防通信网络的远程维修技术支援体系,使远在后方的技术专家能够对前方提供最直观的技术支援和指导。

  令刘松风自豪的是,从人民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赴亚索海域护航开始,这个系统已为舰艇解决设备故障10余起。

与未来战场“对表”

  国防科研必须为部队服务,为提升战斗力服务。这是刘松风认准的一个理。他时刻提醒自己:实验室必须与未来战场“对表”。

  一次,刘松风到部队调研电路板维修测试情况,发现电路板维修测试更多依赖人工,时间长、效率低、费用大、质量难以评估。

  “能不能实现自动检测?”刘松风的脑海中闪过一道念头。经过14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难攻关,数百次的实板试验,刘松风与他的团队完成“数字电路板故障诊断测试集自动生成系统”,工作效率提高近百倍。这项成果的诞生,为自动测试设备在海军舰船电子装备电路板诊断和维修中的应用和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得到上级首长的肯定和部队官兵的赞誉,并在2008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刘松风带领下,近年他的团队已完成科研课题5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所有成果,无一不与战斗力建设紧密相连。

疏通成才的航道

  身为著名作家柳青最小的儿子,刘松风血脉里继承了父亲执着追求、求真务实的品质。父亲未完成的《创业史》,始终是刘松风激励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

  2008年,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研究工作,刘松风主动辞去研究室主任职位。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刘松风常常是把自己研究一半的成果无私地交给年轻人,自己花费心血整理的私人资料库更是成了年轻人的“阅览室”。他悉心为电子室的科研人员搭建成长的阶梯、疏通成才的航道、提供成功的平台,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在刘松风影响下,他所在的电子室人人有成果;经他指导的1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迅速在本学科崭露头角。




春源视界
历史,教育史,大学史,可使知之。来人,读书人,有缘人,能任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