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Actaea cimicifuga L.)是毛茛科类叶升麻属的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根茎粗壮,分枝被柔毛;二至三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菱形或卵形,有浅裂,具不规则锯齿;花序具分枝,密被灰色腺毛及柔毛,萼片白色,倒卵状圆形退化雄蕊宽椭圆形,顶端微凹或浅裂,雄蕊多数,密被灰色柔毛,具短柄;蓇葖果密被灰色柔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升麻产于中国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省地,在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多分布于较为干旱、贫瘠的土壤环境中。对土要求不严,在各种土壤中均可生长,多喜较高的光照强度,其多生长于阴坡或阳坡的树林边。一般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对温度要求严格。
升麻的根茎晒干后可以入药,其味甘、辛,性凉。具有解表升阳、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麻疹透发不畅、寒热、口疮、喉痛、斑疹、疮疡、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病症。在著名方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中都含有升麻。
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属:类叶升麻属
种:升麻
药用部位: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性味:辛、甘,微寒。
归经:归肺、脾、大肠、胃经。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主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用于升阳,3-6g,宜蜜炙、酒炒;用于清热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含漱或淋洗。
采收: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之证忌服。服用过量可产生头晕、震颤、四肢拘挛等证。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炮制方法
1.拣去杂质,略泡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蜜制: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升麻片,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100kg升麻,用炼蜜25kg。
3.制炭:取升麻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晒干。
4.炒制:取升麻片,用文火炒至微焦或焦黄。
5.麸制:先将锅烧热,加入麦麸与升麻片,炒至微黄色,筛去麦麸,每升麻10kg,用麦麸1.5kg。
化学成分
升麻根茎含升麻碱(Cimicifu- gine)、水杨酸(Salicylic acid)、鞣质(Tannin)、树脂(Resin)、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升麻甙(Cimi- cifugoside)、升麻醇木糖甙(Cimigenol xyloside)等.兴安升麻根茎含升麻素(Cimitin)、生物碱(Alkaloid)、糖类、树脂、甙、异阿魏酸、阿魏酸和咖啡酸, 尚离析得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升麻醇(Cimigenol)、升麻醇木糖甙、兴安醇(Dahurinol,C30H48O5,熔点237~237.5℃).大三叶升麻含生物碱、升麻素、升麻甙、升麻醇木糖甙、异阿魏酸等.
药理作用
⒈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升麻水提取物注射于动物有降压、抑制心肌、减慢心率的作用.兴安升麻能降低血压, 加强心跳振幅而不影响其节律.
⒉抗菌作用 在试管内升麻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其变种绿叶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var. simplex Huth.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报告指出,升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⒊镇静、抗惊厥作用 升麻水提取物有镇静作用, 在小白鼠实验中可以对抗樟脑或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兴安升麻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亦有镇静作用,其所含异阿魏酸可使动物运动迟缓、趋于镇静, 毒性也较弱.
⒋解热降温作用 兴安升麻提取物或异阿魏酸均可使大鼠正常体温下降,且对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致大鼠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升麻提取物、升麻甙对实验动物亦有降温作用.
⒌对平滑肌的作用 升麻水提取物能抑制离体肠管与妊娠子宫, 对膀胱和未孕子宫呈兴奋作用;兴安升麻能松弛小肠平滑肌;还能增强支气管及消化道的腺体分泌;对子宫有收缩作用.也有报告指出,呋喃色酮衍生物开林(Khellin)对平滑肌(膀胱、子宫等)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而呋喃色酮类是升麻属根茎的主要活性成分.
⒍其他作用 升麻的甲醇提取物能有效地防止四氯化碳诱发的动物肝损伤.
升麻在炒炭前后均能显著缩短出血时间,亦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凝血时间, 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实验表明:升麻提取物0.2g(生药)/ml,在体外能显著延长牛凝血酶凝集人体纤维蛋白原的时间, 有较强的抗凝作用。
有报告指出:野升麻有性激素样作用,能使少年期发育不全和更年期的雌性大鼠建立性周期, 也能使少年期雌性大鼠的卵巢重量增加和黄体数目增多.给雌性动物长期注射野升麻提取物,可使子宫重量增加。
药理学
人应用大剂量后出现头痛、震颤、四肢强直性收缩,阴茎异常勃起;升麻碱无特殊药理作用,能使皮肤充血,乃至形成溃疡;内服则引起胃肠炎,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困难、谵妄等。小鼠灌胃、大鼠灌胃,异阿魏酸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8.1g/kg及7.9g/kg。
各家论述
⒈《本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
⒉《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⒊《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NI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⒋《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风肿毒,口气疳NI。
5.《汤液本草》:《主治秘诀》,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⒍《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
⒎《纲目》:消斑疹,行瘀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⒏《医学启源》:升麻,若补其脾胃,非此为引不能补。若得葱白、香芷之类,亦能走手阳明、太阳,能解肌肉间热,此手足阳明伤风之药也。《主治秘要》云,其用者有四:手足阳明引经一也;升阳于至阴之下二也;治阳明经分头痛三也;去皮肤风邪及至高之上四也。脾痹非升麻不能除。
⒐李杲:升麻,发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气,又引甘温之药上升,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故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又缓带脉之缩急。凡胃虚伤冷,郁遏阳气于脾土者,宜升麻、葛根以升散其火郁。引葱白,散手阳明风邪;引石膏,止足阳明齿痛;人参、黄芪,非此引之,不能上行。
⒑《汤液本草》:东垣云,升麻入足阳明。若初病太阳证,便服升麻、葛根,发出阳明经汗,或失之过,阳明经燥,太阳经不可解,必传阳明矣,投汤不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朱(肱)氏云,瘀血入里,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黄汤,乃阳明经圣药也,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升麻、犀角性味相远不同,何以代之?盖以升麻止是引地黄及余药同入阳明耳。仲景云,太阳病,若发汗,若利小便,重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其害不可胜言。
⒒《纲目》: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素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升麻葛根汤,乃发散阳明风寒药也,时珍用治阳气郁遏及元气下陷诸病、时行赤眼,每有殊效。大抵人年五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禀受弱而有前诸证者,并宜此药活法治之。《素问》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千古之下,窥其奥而阐其微者,张洁古、李东垣二人而已。又升麻能解痘毒,惟初发热时,可用解毒,痘已出后,气弱或泄泻者,亦可少用,其升麻葛根汤,则见斑后必不可用,为其解散也。
⒓《本草汇言》:升麻,散表升阳之剂也。疗伤寒、解阳明在表(发热,头额痛,眼眶痛,鼻干,不得眠)之邪,发痘瘄于隐密之时,化斑毒于延绵之际。但味苦寒平,所以风寒之邪,发热无汗;风热之邪,头风攻痛,并目疾肿赤、乳蛾喉胀,升麻并皆治之。又如内伤元气,脾胃衰败,下陷至阴之分;或醉饱房劳,有损阳气,致陷至阴之中;或久病泻痢,阳气下陷,后重窘迫;或久病崩中,阴络受伤,淋沥不止;或胎妇转胞下坠,小水不通;或男子湿热下注,腰膝沉重;或疮毒内陷,紫黑胀痛;或大肠气虚,或肛坠不收,升麻悉能疗之。此升解之药,故风可散,寒可驱,热可清,疮疹可解,下陷可举,内伏可托,诸毒可拔。又诸药不能上升者,惟升麻可升之。观其与石膏、甘草治齿痛,与人参、黄芪补上焦不足,与桔梗、款冬治肺痈脓血,意可见矣。
⒔《本草正》:升麻,凡痈疽痘疹,阳虚不能起发及泻痢崩淋,梦遗脱肛,阳虚下陷之类,用佐补剂,皆所宜也。若上实气壅,诸火炎上及太阳表证,皆不宜用。且其味苦气散,若血气太虚,及水火无根者,并不可用。
⒕《药品化义》:升麻,善提清气,少用佐参、芪升补中气。柴胡引肝气从左而上,升麻引胃气从右而上,入补中益气汤有鼓舞脾元之妙,使清阳之气上升而浊阴之气下降。其味苦辛,多用亦有发表解肌之助,又善引参、芪益气聪明,合柴胡治火郁五心烦热。若劳碌伤神及肺有伏火者,恐升动阳气,助火生痰,忌之。升麻(图6)
⒖《本草新编》:升麻,必须同气血药共用,可佐使而亦不可以为君臣,世虑其散气,不敢多用是也。然而亦有多用之时,如《本草纲目》、《经疏》尚未言及。夫升麻之可多用者,发斑之症也。凡热不太甚,必不发斑,惟其内热之甚,故发出于外,而皮毛坚固,不能遽出,故见斑而不能骤散也。升麻原非退斑之药,欲退斑必须解其内热,解热之药,要不能外出元参、麦冬与芩、连、栀子之类,然元参、麦冬与芩、连、栀子能下行,而不能外走,必借升麻以引诸药出于皮毛,而斑乃尽消,倘升麻少用,不能引之外出,势必热内走而尽趋于大小肠矣。夫火性炎上,引其上升者易于散,任其下行者难于解,此所以必须多用,而火热之毒,随元参、麦冬与芩、连、栀子之类而行尽消化也。大约元参、麦冬用至一、二两者,升麻可多用至五钱,少则四钱、三钱,断不可止用数分与一钱已也。以升麻为止血之药,此不知仲景用升麻之故也。夫吐血出于胃,衄血出于肺,止血必须地黄,非升麻可止,用升麻者,不过用其引地黄入于肺与胃耳。此等病,升麻又忌多用,少用数分,便能相济以成功,切不可多用至一钱之外也。
⒗《本经逢原》:升麻、葛根能发痘,惟初发热时可用,见点后忌服,为其气升,发动热毒于上,为害莫测,而麻疹尤为切禁,误投喘满立至。按升麻属阳、性升,力能扶助阳气捍御阴邪,故于淋带、泻痢、脱肛方用之,取其升举清阳于上也。古方治噤口痢,用醋炒升麻,引人参、莲肉,扶胃进食,大有神效。
⒘《本草求真》:升麻,似与葛根一类,但此辛甘微苦,能引葱白入肺,发散风寒出汗,引石膏能治阳明顶巅头痛、齿痛,引参、芪能入脾胃补脾,且同柴胡能引归、芪、白术甘温之药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不似葛根功专入胃,升津解肌而不能引诸药以实卫气也。但升麻佐于葛根,则入阳明生津解肌有效,同柴胡升气,则柴胡能升少阳肝经之阳,升麻能升阳明胃经之阳,一左一右,相须而成。
⒙《本草正义》:升麻,其性质颇与柴胡相近,金、元以来亦恒与柴胡相辅并行,但柴胡宣发半表半里之少阳而疏解肝胆之抑遏;升麻宣发肌肉腠理之阳明而升举脾胃之郁结,其用甚近,而其主不同,最宜注意。故脾胃虚馁,清气下陷诸证,如久泄久痢,遗浊崩带,肠风淋露,久痔脱肛之类,苟非湿热阻结,即当提举清阳,非升麻不可,而柴胡犹为升麻之辅佐,东垣益气升阳诸方,亦即此旨,并非以升、柴并辔杨镳也。至于肝肾之虚,阴薄于下,阳浮于上,则不可妄与升举,以贻拔本之祸,亦与柴胡同耳。升麻能发散阳明肌腠之风邪,透表发汗,其力颇大,惟表邪之郁遏者宜之,而阴虚热自内发者不可妄试。又上升之性,能除巅顶风寒之头痛,然亦惟风寒外邪宜之,而肝阳上陵之头痛,又为大忌,濒湖谓升麻治阳陷眩运,则头目眩运,肝阳最多,所谓阳陷,甚不可解,恐非升提之药所宜也。东垣谓止阳明齿痛,盖用以引清胃之药,入于阳明经耳,非升麻能止齿痛也。
本草纲目-升麻
「释名」周麻。时珍曰∶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按∶张揖《广雅》及《吴普本草》 并云∶升麻,一名周升麻。则周或指周地,如今人呼川升麻之义。今《别录》作周麻, 非省文,即脱误也。
「集解」《别录》曰∶升麻,生益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晒干。
弘景曰∶旧出宁州者第 之鸡骨升麻。北部亦有,而形虚大,黄色。建平亦有,而形大味薄,不堪用。人言是落新妇 根,不然也。其形相似,气色非也。落新妇亦解毒,取叶 作小儿浴汤,主惊忤。
藏器曰∶落新妇,今人多呼为小升麻,功用同于升麻,亦大小有殊也。
志曰∶升麻,今嵩高出者色青,功用不如蜀者。
颂曰∶今蜀汉、陕西、淮南州郡皆有之,以蜀川者为胜。春生苗,高三尺以来。叶似麻 叶,并青色。四月、五月着花,似粟穗,白色。六月以后结实,黑色。根如蒿根,紫黑色, 多须。
根
「修治」曰∶采得刮去粗皮,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曝干,锉蒸,再爆用。
时珍曰∶今人惟取里白外黑而紧实者,谓之鬼脸升麻,去须及头芦,锉用。
「气味」甘、苦,平、微寒,无毒。
元素曰∶性温,味辛微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为足阳明、太阴引经的药。得葱 白、白芷,亦入手阳明、太阴。杲曰∶引葱白,散手阳明风邪。引石膏,止阳明齿痛。人参 、黄 ,非此引之,不能上行。时珍曰∶升麻,同柴胡,引生发之气上行;同葛根,能发阳 明之汗。
「主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 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轻身长年(《别录》)。安魂定魄,鬼 附啼泣,疳 ,游风肿毒(大明)。小儿惊痫,热壅不通,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甄权)。治阳明头痛,补脾胃,去皮肤风邪,解肌肉间风热,疗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元素)。牙根浮烂恶臭,太阳鼽衄,为疮家圣药(好古)。消斑疹,行瘀血,治阳陷眩运, 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时珍)。
「发明」元素曰∶补脾胃药,非此为引用不能取效。脾痹非此不能除。其用有四∶手足 阳明引经,一也;升阳气于至阴之下,二也;去至高之上及皮肤风邪,三也;治阳明头痛, 四也。杲曰∶升麻,发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气,又引甘温之药上升,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 表。故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又缓带脉之缩急。有胃虚伤冷,郁遏阳气于脾土者, 宜升麻、葛根以升散其火郁。好古曰∶升麻葛根汤,乃阳明发散药。若初病太阳证便服之, 发动其汗,必传阳明,反成其害也。朱肱《活人书》言∶瘀血入里,吐血衄血者,犀角地黄 汤,乃阳明经圣药。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二物性味相远,何以代之?盖以升麻能引地黄 及余药同入阳明也。时珍曰∶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素弱, 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升麻葛根汤,乃发散阳明风寒药也。
时珍用治阳气郁遏,及元气下陷诸病,时行赤眼,每有殊效,神而明之,方可执泥乎?一人 素饮酒,因寒月哭母受冷,遂病寒中,食无姜、蒜,不能一啜。至夏酷暑,又多饮水,兼怀 怫郁。因病右腰一点胀痛,牵引右胁,上至胸口,则必欲卧。发则大便里急后重,频欲登圊, 小便长而数,或吞酸,或吐水,或作泻,或阳痿,或厥逆,或得酒少止,或得热稍止。但受 寒食寒,或劳役,或入房,或怒或饥,即时举发。一止则诸证泯然,如无病患,甚则日发数 次。服温脾胜湿、滋补消导诸药,皆微止随发。时珍思之,此乃饥饱劳逸,内伤元气,清阳 陷遏,不能上升所致也。遂用升麻葛根汤合四君子汤,加柴胡、苍术、黄 ,煎服,服后仍 饮酒一二杯助之。其药入腹,则觉清气上行,胸膈爽快,手足和暖,头目精明,神采迅发, 诸证如扫。每发一服即止,神验无比。若减升麻、葛根,或不饮酒,则效便迟。大抵人年五 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禀受弱而 有前诸证者,并宜此药活法治之。《素问》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千古之 下,窥其奥而阐其微者,张洁古、李东垣二人而已。外此,则着《参同契》、《悟真篇》者, 旨与此同也。又升麻能解痘毒,惟初发热时,可用解毒;痘已出后,气弱或泄泻者,亦可少 用;其升麻葛根汤,则见斑后必不可用,为其解散也。本草以升麻为解毒、吐蛊毒要药,盖 以其为阳明本经药,而性又上升故也。按《范石湖文集》云∶李焘为雷州推官,鞫狱得治蛊 方∶毒在上,用升麻吐之;在腹,用郁金下之,或合二物服之,不吐则下。此方活人甚多也。
「附方」旧五,新八。
服食丹砂∶石泉公王方庆《岭南方》云∶南方养生治病,无过丹砂。其方用升麻末三两 ( 豌豆斑疮∶比岁有病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烧疮,皆戴白浆,随决 随生,不治数日必死,瘥后瘢黯,弥岁方减,此恶毒之气所为。云晋元帝时,此病自西北流 起,名虏疮。以蜜煎升麻,时时食之。并以水煮升麻,绵沾拭洗之。(葛洪《肘后方》)辟瘴 明目∶七物升麻丸∶升麻、犀角、黄芩、朴硝、栀子、大黄各二两,豉二升(微熬)。同捣 末,蜜丸梧子大。觉四肢大热,大便难,即服三十丸,取微利为度。若四肢小热,只食后服 二十丸。非但辟瘴,甚能明目。(王方庆《岭南方》)猝肿毒起∶升麻磨醋,频涂之。(《肘后》)
喉痹作痛∶升麻片,含咽。或以半两,煎服取吐。(《直指方》)胃热齿痛∶升麻煎汤, 热漱咽之,解毒。或加生地黄。(《直指方》)口舌生疮∶升麻一两,黄连三分。为末,绵裹 含咽。(《本事方》)热痱瘙痒∶升麻,煎汤饮,并洗之。(《千金方》)小儿尿血∶蜀升麻五分。
水五合,煎一合,服之。一岁儿,一日一服。(姚和众《至宝方》)产后恶血不尽,或经月半 年。以升麻三两,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分半再服。当吐下恶物,极良。(《千金翼方》)
解莨菪毒∶升麻煮汁,多服之。(《外台秘要》)挑生蛊毒∶野葛毒。并以升麻多煎,频 饮之。(《直指方》)射工溪毒∶升麻、乌 。煎水服,以滓涂之。(《肘后方》)
生理特性
升麻根状茎粗壮,坚实,表面黑色,有许多内陷的圆洞状老茎残迹。茎高1-2米,基部粗达1.4厘米,微具槽,分枝,被短柔毛。叶为二至三回三出状羽状复叶;茎下部叶的叶片三角形,宽达30厘米;顶生小叶具长柄,菱形,长7-10厘米,宽4-7厘米,常浅裂,边缘有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或无柄,斜卵形,比顶生小叶略小,表面无毛,背面沿脉疏被白色柔毛;叶柄长达15厘米。7-9月开花,8-10月结果。生海拔1700-2300米间的山地林缘、林中或路旁草丛中。升麻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当年幼苗在-25℃低温下能安全越冬。幼苗期怕强光直射,开花结果期需要充足光照,怕涝,忌土壤干旱,喜微酸性或中性的腐殖质土,在碱性或重粘土中栽培生长不良。
产地
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河南西部和山西。在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
2.《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3.《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4.《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风肿毒,口气疳。”
5.《汤液本草》:“《主治秘诀》,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6.《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
7.《本草纲目》:“消斑疹,行瘀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升麻,中药名。别名:龙眼根、周麻、窟窿牙根,为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茎为不规则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有洞状茎痕,表面黑褐色,须根多而细。茎直立,有疏柔毛。叶互生,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片长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叶面绿色,叶背灰绿色,两面均有短柔毛。花小,黄白色,排成圆锥花序长达112.5px,生于枝顶;萼片5片,边缘有毛;退化雄蕊2枚,先端2裂;发育雄蕊多数;9月结果,果实密生短柔毛,长圆形略扁,秋季采挖为佳,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备用。生于山坡草丛、林边、山路旁、灌木丛中。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等省亦产。
形态特征
毛茛科类叶升麻属的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根状茎粗壮,坚实,表面黑色,有许多内陷的圆洞状老茎残迹。茎高1-2米,基部粗达1.4厘米,微具槽,分枝,被短柔毛。叶为二至三回三出状羽状复叶;茎下部叶的叶片三角形,宽达30厘米;顶生小叶具长柄,菱形或卵形,长7-10厘米,宽4-7厘米,有浅裂,具不规则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或无柄,斜卵形,比顶生小叶略小,表面无毛,背面沿脉疏被白色柔毛;叶柄长达15厘米。上部的茎生叶较小,具短柄或无柄。花序具分枝3-20条,长达45厘米,下部的分枝长达15厘米;轴密被灰色或锈色的腺毛及短毛;苞片钻形,比花梗短;花两性;萼片倒卵状圆形,白色或绿白色,长3-4毫米;退化雄蕊宽椭圆形,长约3毫米,顶端微凹或二浅裂,几膜质;雄蕊长4-7毫米,花药黄色或黄白色;心皮2-5,雄蕊多数,密被灰色毛,无柄或有极短的柄。蓇葖长圆形,长8-14毫米,宽2.5-5毫米,蓇葖果密被灰色柔毛,基部渐狭成长2-3毫米的柄,顶端有短喙;种子椭圆形,褐色,长2.5-3毫米,有横向的膜质鳞翅,四周有鳞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升麻多分布于较为干旱、贫瘠的土壤环境中,多生长于阴坡或阳坡的树林边。
分布范围
升麻产于中国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河南西部和山西等省地。生海拔1700-2300米间的山地林缘、林中或路旁草丛中。在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升麻对土要求不严,在各种土壤中均可生长,多喜较高的光照强度。其耐寒,当年幼苗耐-25℃低温下能安全越冬,幼苗期怕强光直射,开花结果期需要充足光照,怕涝,忌土壤干旱,喜微酸性或中性的腐殖质土,不适宜在碱性或重粘土壤中栽培。
繁殖方法
升麻一般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对温度要求严格。升麻的种植既可以在春季也可以在秋季进行。春季播种通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进行,而秋季播种则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
性状鉴别
1、关升麻
药材呈不规则长方状,多短分枝或结节状,长8-20cm,直径1.5-2.5cm;表面暗棕色或黑棕色,有时皮部脱落而露出网状的筋脉,上侧有多个大型茎基,长1.5-3cm,直径0.5-2.5cm,两侧及下侧有少数细根断痕;质坚硬而轻,断面黄白色,皮部菲薄,木部呈放射状或网状条纹(纵切面),髓朽蚀成空洞。气微,味微苦。
2、北升麻
药材与关升麻类似,但多分枝、结节和空洞窟窿多,长9-18cm,直径1-1.5cm;折断面不平坦,纤维性,如网状,微带绿色,有“绿升麻”之称;气微,味微苦、涩。
3、川升麻
药材呈不规则块状,形如鸡骨,分枝极多,大小悬殊,长3.5-13cm,直径0.7-3 (6) cm;表面灰棕色,茎基痕的空洞直径0.4-1cm,洞壁断面有放射状沟纹;体轻而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带灰绿色,有网状沟纹。
4、升麻片
为不规则薄片,直径1.5-3.5cm,表面黄白色至淡棕黑色,有裂隙,纤维性,皮部很薄,中心有放射状网纹,髓部有空洞,质脆。
5、蜜升麻
形如升麻片,黄棕色或棕褐色,味甜。
6、升麻
炭形如升麻片,表面黑色,折断面黑褐色。
显微鉴别
粉末黄棕色。
①木纤维主为纤维管胞,单个或成束,长梭形,末端斜尖,偶有微凹或一侧尖突似短分叉,壁厚,具缘纹孔细小。
②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 管,有的导管分子粗短,呈圆桶状。
③木薄壁细胞成群或散在,绿黄色,纹孔圆点状或横向延长。
④后生皮层细胞黄棕色。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三角形,垂周壁及外平周壁瘤状增厚,突入胞腔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若遇到干旱状况必须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在苗期,应经常进行中耕除草,锄的深度要浅,以防损伤根茎。同时,要结合松土除草,于6-7月份根据幼苗生长的情况适量施用氮肥。对于2年生的升麻,结果数量较少,种子的质量也较差,可以在花蕾初期剪去花序,以促进根茎的生长。之后每年应进行1-2次中耕除草。在每年7~8月的多雨季节,应对根部进行适当的培土,以防积水,否则由于夏季高温多雨,植株可能会因根部腐烂而枯死。
采收
栽培升麻4年左右即可采收,当秋季升麻地上部分枯萎后将根茎挖出。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升麻的根茎晒干后可以入药,其味甘、辛,性凉。具有解表升阳、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麻疹透发不畅、寒热、口疮、喉痛、斑疹、疮疡、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病症。在著名方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中都含有升麻。
经济价值
升麻生长量较大,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升麻提取物产品主要包含升麻总提物,它被广泛作为原料或添加剂应用于医药制剂和保健品等领域。
食用价值
升麻可鲜食,也可用幼茎经制作后食用,清香爽口,略带苦味。幼叶亦可作凉拌菜,炒菜或主食菜馅,且有较高的食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