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丹参

文摘   2024-10-24 05:00   广西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别名血参、紫丹参、五凤花、活血根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因其根皮赤而肉紫,形状似参,故名“丹参”。根肥厚,肉质,疏生支根;茎直立,四稜形,密被长柔毛,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偏斜,边缘具圆齿;轮伞花序,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外被具腺短柔毛;小坚果黑色,椭圆形;花期4-8月,花后见果。

丹参产于中国和越南,后引种于韩国,日本也有栽培,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省份,生长在海拔120-1300米的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其为深根植物;喜温;能耐寒 ;既怕旱又怕涝,低洼积水易引起烂根。

丹参花期较长、花大色艳、气味芳香,观赏价值高。丹参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除烦安神的功效,主治妇女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烦躁不安等病症 。

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别 名:血参、紫丹参、五凤花、活血根等

界:植物界(Plantae)

门:维管植物门(Tracheophyta)

纲:木兰纲(Magnoliopsida)

目:唇形目(Lamiales)

科:唇形科(Lamiaceae)

属:鼠尾草属(Salvia)

种: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入药部位:植物的根、及根茎。

性味:味苦,微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根入药,含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为妇科要药,主治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经痛,经闭,庙痛。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经性衰弱失眠,关节痛,贫血,乳腺炎,淋巴腺炎,关节炎,疮疖痛肿,丹毒,急慢性肝炎,肾孟肾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癫癎。外用又可洗漆疮。

(1)《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2)《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3)《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4)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5)《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

(6)《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7)《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

(8)《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9)《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相关配伍

1、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方:丹参十二两,㕮咀,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5](《千金方》)

2、寒疝腹痛:小腹阴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圣惠方》)

3、热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参八两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涂疮上。(《肘后方》)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1、丹参: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酒丹参:取丹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取出放凉。

药材性状

1、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l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2、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饮片性状

1、丹参: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切面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有的呈角质样,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2、酒丹参:形如丹参片,表面红褐色,略具酒香气。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2、《本经》: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3、《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本草纲目-丹参

「释名」赤参(《别录》)、山参(《日华》)、 蝉草(《本经》)、木羊乳(《吴普》)、 逐马(弘景)、奔马草。

时珍曰∶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人参入脾,曰黄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 参;牡蒙入肝,曰紫参;丹参入心,曰赤参。其苦参,则右肾命门之药也。古人舍紫参而称 苦参,未达此义尔。炳曰∶丹参治风软脚,可逐奔马,故名奔马草。曾用,实有效。

「集解」《别录》曰∶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此桐柏山在义阳,是淮水发源之山,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今近道处处有之。

茎方有毛,紫花,时人呼为逐马。

普曰∶茎叶小房如荏有毛,根赤色,四月开紫花。二月、五月采根,阴干。

颂曰∶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皆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方有棱,青色。叶相 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至九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似苏花。根赤色,大者如指,长尺余, 一苗数根。

恭曰∶冬采者,良;夏采者,虚恶。时珍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 青

「气味」苦,微寒,无毒。

普曰∶神农、桐君、黄帝、雷公∶苦,无毒;岐伯∶咸。李当之∶大寒。

弘景曰∶久服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谬也。

权曰∶平。

之才曰∶畏咸水,反藜芦。

「主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本经》)

。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别录》)。渍酒饮,疗风 痹足软(弘景)。主中恶及百邪鬼魅,腹痛气作,声音鸣吼,能定精(甄权)。养神定志,通 利 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排脓止痛, 生肌长肉。(大明)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时珍)。

「发明」时珍曰∶丹参色赤味苦,气平而降,阴中之阳也。入手少阴、厥阴之经,心与 包络血分药也。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 可通用。唯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 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 、芍药故也。

「附方」旧三,新四。

丹参散∶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 热 落胎下血∶丹参十二两,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服。亦可水煮。(《千 金方》)寒疝腹痛∶小腹阴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 下。(《圣惠方》)小儿身热,汗出拘急,因中风起。丹参半两,鼠屎(炒)三十枚。为末。

每服 惊痫发热∶丹参摩膏∶用丹参、雷丸各半两,猪膏二两。同煎七上七下,滤去滓盛之。

每 妇人乳痈∶丹参、白芷、芍药各二两。咀,以醋腌一夜,猪脂半斤,微火煎成膏,去 滓敷之。(孟诜《必效方》)热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参八两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 三上三下,以涂疮上。(《肘后方》)

副作用

(1)丹参片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中成药。主要用于心绞痛、高血压、颈椎病以及胸中憋闷等病症。而且其药效可靠、丹参片的副作用小。但是也不能吃的过于频繁。因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片可能引起血钾含量降低,产生低血钾症。

(2)其实不仅仅是丹参片,任何一种药,最好都不要经常服用。是药三分毒嘛。长期服用丹参片,尤其是对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低钾症,对心脏、肌肉、中枢神经、消化及酸碱平衡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3)因此在服用丹参片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吃些含钾量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汁、黄豆、花生、蘑菇、土豆等。

(4)需和丹参分开服用和使用的药物(配伍禁忌)

(5)心得安:其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会产生混浊,从而影响两种药物的药效。

(6)阿托品:可加快心率。与丹参合用时,阿托品能阻断丹参所具有的降低血压效应,从而减轻丹参的药效。

(7)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混合后,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两药效力均下降,溶液混浊。

(8)维生素K:维生素K具有止血作用,而丹参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两者作用相反。

(9)维生素B6、B1:丹参片所含的活性物质与维生素B6或B1合用时,可产生沉淀,降低药物疗效。临床禁止配伍使用。

(10)钙剂:氯化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剂与丹参合用时,可结合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不易被吸收。

丹参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

(1)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已被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本药物。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有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出血。

(2)丹参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黏稠度的作用。将丹参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就不太合适了,这相当于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容易导致出血。

(3)服用华法林抗凝血的患者也应当小心,同时服用丹参也可能会导致出血。

丹参具有活血散淤、消肿止血、消炎止痛、调经止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状况、降低血压、安神静心、降血糖和抗菌等功效,对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血行不畅、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心烦失眠、心绞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近代的医学实验证明,丹参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及调节内外凝血系统的功能,是一种安全又可靠的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的天然中药。

分布区域产于中国和越南,后引种于韩国 ,日本也有栽培;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省份。

栖息环境多分布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湿润地区

野外识别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皮赤而肉紫,形状似参;奇数羽状复叶;轮伞花序,花萼带紫色,花冠紫蓝色;小坚果黑色,椭圆形

命名由来

丹参的根皮赤而肉紫,形状似参,故名“丹参”。

栽培历史

丹参在中国有200-300年的栽培历史。中国清朝以前为野生丹参,中国清朝以后出现栽培丹参,在中国清朝的《本草崇原》中便有丹参的相关记载:“今近道处处有之”;在中国民国时期的《中江县医药志》中记载:“中江丹参的药材生产在当时已初具规模,丹参一物,用途甚隘,而吾邑种之已数十年”;在《增订伪药条辨》中记载的丹参产自中国安徽古城、中国滁州全椒县、中国凤阳定远、中国白阳山及中国四川,其中产自中国安徽古城的丹参皮红肉紫、产自中国滁州全椒县的丹参形状同前、产自中国凤阳定远、中国白阳山的丹参多为细枝、产自中国四川的丹参头小且多为枝粗,而在《药物出产辨》中记载了产自中国四川平武县丹参为佳;在中国现代《中国道地药材》中记载了丹参在中国分布十分广泛,以中国山东莱芜、蒙山等地产量大。在《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中记载丹参野生、家种均有,野生为其主要来源,仅有中国四川一地有家种产品 。

本草考证

丹参在中国应用的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止烦渴,益气。”中,其被列为上品,表明其无毒并作清补之用;

在北魏的《吴普本草》中记载:“治心腹痛”,表明丹参自古以来便用于治疗热症与肠鸣,泻除肠内积聚物与腹中湿热之邪气;随着中医实践的发展,人们将丹参逐渐转向可养血,调经,安神,并可治风邪热症,

明代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清代的《本草逢原》中有记载:“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积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漫益气者,淤积去而烦漫愈,正气复也。”

这恰好在《神农本草经》中对丹参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调妇人经血、止崩带下及治疗肿瘤的功效,并记述一味丹参散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形态特征

丹参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根肥厚,肉质,外面朱红色,内面白色,长5-15厘米,直径4-14毫米,疏生支根。

茎直立,高40-80厘米,四稜形,具槽,密被长柔毛,多分枝。

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3-7.5厘米,密被向下长柔毛,小叶3-5(7),长1.5-8厘米,宽1-4厘米,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偏斜,边缘具圆齿,草质,两面被疏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长2-14毫米,与叶轴密被长柔毛 。

轮伞花序6花或多花组成具长梗的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略被疏柔毛;花梗长3-4毫米,花序轴密被长柔毛或具腺长柔毛;花萼钟形,带紫色,长约1.1厘米,花后稍增大,具缘毛,内面中部密被白色长硬毛;花冠紫蓝色,长2-2.7厘米,外被具腺短柔毛,尤以上唇为密,内面有斜生不完全小疏柔毛毛环,先端二裂;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片;退化雄蕊线形,长约4毫米;花柱远外伸,长达40毫米,先端不相等2裂;花盘前方稍膨大 。

小坚果黑色,椭圆形,长约3.2厘米,直径1.5毫米。

分布范围

丹参产于中国和越南,后引种于韩国,日本也有栽培;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省份。

生长环境

丹参生长在海拔120-1300米的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多分布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湿润地区。

生长习性

丹参喜温,最适生长温度为20~26℃,春季地温在10℃时,开始返青,当秋季气温低于10℃时,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能耐寒,在北方地区能够露地越冬。既怕旱又怕涝,低洼积水易引起烂根。其为深根植物,要求土壤具备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等特点,以保水性及排水性较好的壤土为宜,且利于根部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花期4-8月,花后见果。

观赏价值

丹参的适应性强,其花期较长、花大色艳、气味芳香,其可作为新型宿根花卉应用于风景区、公园、草坪、湖边、花坛花境等景观中,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药用价值

丹参性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除烦安神的功效,主治妇女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烦躁不安等病症。

药用植物大全
药用植物大全,让你更深度了解每一味药,更简洁了解每一种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