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10日)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暨先进制造业集群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前三季度,京津冀三地工业增加值超1.8万亿元,同比增长6.3%,较全国增速高0.3个百分点。截至目前,三地已培育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集群、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京津冀集成电路集群、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共7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强化规划引导,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和《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引导京津冀地区合理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印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以“六链五群”为重点引导京津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三地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北京高精尖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天津全国先进研发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明显。
二、强化链式突破,创新协同更加深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三地联合绘制生物医药、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等6条产业链图谱,开展跨区域强链、补链、延链,支持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推动三地建设动力电池等5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合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三地培育建设7个国家高新区及2个国家自创区,推动成立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打造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2024年上半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2452项,成交额345.4亿元,同比增长75.7%,一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三、强化集群共育,产业协作更加紧密。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三地立足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构建集群培育整体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共同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京津冀产业聚集集群发展成效显著,已培育7个国家级集群和30多个省(市)级集群,围绕集群深化产业协同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四、强化资源共享,要素配置更加高效。京津冀三地搭建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集中呈现和开放共享。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遴选109个早期项目和200余家创投机构,路演项目融资超过50亿,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京津冀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京津冀千兆光网覆盖广度和深度,京津冀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总数超过9300万个,5G基站超过38万个。通过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等方式,京津冀跨区域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支持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方面,今年将开展哪些具体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 吴家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集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先后组织4轮集群竞赛,培育了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从领域看,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从区域看,主要布局在26个省级行政区,东部有48个,中部有12个,西部有13个,东北地区有7个。京津冀地区拥有7个国家级集群,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突出战略导向,7个集群中有5个由京津冀三地联合共建,形成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二是聚焦重点领域,涵盖了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安全应急装备、人工智能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三是注重产业关联,京津冀部分集群之间产业联系紧密,如集成电路集群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集群提供关键支撑,人工智能集群可深度赋能其他集群智能化升级。下一步,我部将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京津冀产业竞争力和协同发展水平。
一是加强精准指导。指导京津冀完善国家级集群支持政策,“一群一策”开展集群培育提升行动,引导基础优越、竞争力强的国家级集群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明确向世界级培育提升的路线图。
二是深化要素赋能。支持京津冀围绕集群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引导三地集群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共建创新平台,加强金融机构与集群企业精准对接,用好各类人才支持政策,促进更多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京津冀集群聚集。
三是促进协同联动。推动成立京津冀集群联盟,打造高端交流平台,深化京津冀各集群之间的合作互动。开展集群与园区的对接,促进京津冀地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与国家高新区协同发力。加强京津冀集群与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集群交流,更大范围推动跨区域的产业协作。
四是建强促进组织。加强对京津冀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的指导,通过专题培训等方式引导促进组织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形成自我造血能力,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力支撑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
北京的人工智能具有领跑全国的优势,人工智能是如何赋能先进制造集群发展的?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姜广智: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在创新资源、基础设施、产业规模、发展生态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我们政府各个部门通过组织重大项目攻关、资源供需匹配和特色场景示范,推动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跨界协同的应用落地路径,加快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工业是人工智能“施展拳脚”的重要舞台,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较好实践。比如,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利用AI辅助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带钢表面质量实时检测和产线自适应控制,每年减少次品3600吨。再比如,高铁的一个核心供应商纵横机电,是北京高端装备领域的一个领军企业,在“复兴号”核心装备制造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运行状态监测与潜在故障预警,显著提升了高铁运维效率和安全性水平。今年我们将在这些典型企业取得成效基础上,围绕产业集群建设,继续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带动更多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转型。今年我们将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行动方案,围绕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和一些重点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工程,聚焦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五个关键环节,推动集群内企业全流程智能化转型。
往期回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