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搬进新家园 开启新生活——民和县地震灾区受灾群众搬迁新居见闻

政务   2024-11-26 08:54   青海  

甘艳荷喜迁新居。
11月24日,气温骤降、雪花飞舞,刚刚搬入新居的甘艳荷,正安然地坐在客厅沙发上,专注地做着“针线活”。
“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冬天不再寒冷,孩子上学也方便许多。对我们来说,进城住楼房,是灾后到现在最高兴的事情了。”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史纳新区滨河花园小区里的甘艳荷感慨地说。
年逾五十的甘艳荷来自马营镇罗家沟村,家中六口人,收入主要依靠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她所住的房子坍塌。在党委政府统一安排下,住进了临时安置房。
甘艳荷的新居面积达125平方米,三室两厅南北通透布局,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加上温馨有寓意的装饰画点缀,整体给人以舒适、干净、温馨之感。
“我家以前的房屋被鉴定为D级危房,后来我们选择购买保障房进城安置的方式。政府补贴16.5万元,自己再筹集一部分,加上装修花费的8万多元,全部下来花了三十万元出头,很划算。”甘艳荷高兴地对记者说:“前两天听说还有装修和家电补贴,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真正惠及到了我们老百姓!”
借着政策红利,从拿钥匙、付尾款、装修入住历时5个多月,挑了好日子乔迁新居一切都很顺利,说起入住新居的体验,甘艳荷笑得合不拢嘴。
甘艳荷开启的“新生活”,正是当地选择购买保障房上楼安置灾后重建搬迁户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民和县城滨河花园小区即原史纳 A2 小区。仅在滨河花园小区内,和甘艳荷一样已装修入住的搬迁户就有130多户,周边小区还有500多户正在装修,其余住户也都在有条不紊地办理入住手续。
在民和县巴州镇羊羔滩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同样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红色对联门上贴,鞭炮声声迎喜事,米面清油送上门,率先入住的首批搬迁户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憧憬着新家园里的幸福启航。
走进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规整的院子。房屋统一规划为灰顶白墙树脂瓦,搭配古朴的木门,室内窗明几净,一切显得那么温馨。
据介绍,巴州镇羊羔滩村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巴州镇巴二村、羊羔滩村。当地党委政府以“选址好、规划好、质量好、配套好、产业好”为切入点,依据群众意愿和规划,将农户住宅分一层和二层,面积分别为81.4至118.26平方米四种户型住房。同时,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规划一间房屋作为商业用房。
“快,进屋暖和暖和,吃点馓子,喝点茶,外面太冷了。”已顺利入住新居的马世明热情地招呼“客人”进屋歇歇脚。
走进马世明独门独院的新居,二层小楼崭新干净,一楼硬装已完成,二楼阳台也已封闭妥当,室内新家具一应俱全,桌上还摆放着新鲜水果。
马世明是巴州镇大焦土村党支部书记,有着38年党龄、28年村干部经历。当政策宣传到大焦土村时,40户避险搬迁群众选择不同安置方式走出了大山,包括马世明在内的10户搬迁群众来到羊羔滩村集中安置点上,选房、交款、装修、入住,作为“领头羊”的马世明处处走在前、作表率。
“党的政策实话好,不仅把我们搬下来,还给我们把谋生的出路都找好了,家里的铺面我打算卖点小吃,免费承包的大棚打算种点蔬菜,好日子还在后头咧!”马世明满怀憧憬地说。
喜庆的氛围也感染了羊羔滩村村民范雄祥和范成存。他俩一边不住地称赞,一边走进正在装修的冶德忠家中,仔细查看装修板材,热心地为装修出谋划策,你一言我一语中进一步拉近了彼此间的关系。
今年68岁的冶德忠精神矍铄,家中子女均已成家立业并外出打工,只剩老人独自在家。此刻他家中装修的房屋正在进行吊顶作业。他激动地说:“我没花一分钱就从大山里搬了出来,现在出门、看病、娃娃上学都比以前方便多了,党和政府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今年,民和县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按照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启动实施2616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任务,其中自主分散安置247户,上楼安置962户,集中搬迁安置1407户。为最大程度减轻搬迁群众负担,民和县因户施策,整合资金房源等资源,统筹住建、商务等部门,积极做好物业服务工作,让安置群众在新家既能安心居住、又能舒心生活。

来   源:青海日报

责   编:杨   昕




海东之声
海东市网络舆情、网络安全事件举报电话:0972-861619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