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学术研讨会 | 会议纪要

教育   2024-10-31 21:30   湖南  






10月19日至20日,“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办。


会议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岳麓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湖南大学比较宗教与文明研究中心承办,湖南省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湖南大学)研究基地协办。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党委书记陈宇翔教授致欢迎辞,介绍岳麓书院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期待本次学术研讨会结出丰硕成果。


陈宇翔书记致辞


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龙毅副主任致辞,期待专家学者们深化对宗教中国化理论体系、趋势规律、路径方法、湖南实践的研究。


龙毅副主任致辞


中国宗教学会名誉会长卓新平研究员致辞,指出宗教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从多个层面加强探讨。


卓新平研究员致辞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话题丰富,涵盖“儒道与中国文化精神”“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跨学科视野下的宗教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基督宗教的中国化”“宗教学理论建设”等多个方面。




话题研讨


“儒道与中国文化精神”

四川大学张泽洪教授以元代诗人萨都剌为例探讨伊斯兰教中国化,指出萨都剌在保持伊斯兰教传统的同时,受到道教深刻影响,受到中国文化多方面影响。


湘潭大学陈明教授以儒教作为参照,观察其他宗教现象,认为共同体叙事宗教才能奠立文明。


山东大学郭武教授认为道教史的总体趋势是承认现实、适应环境、自我革新、不断发展,当代道教的“中国化”应汲取历史经验,适应主流文化。

“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山东大学陈坚教授指出天台宗的概念有原创性,从天台宗概念体系可以总结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清华大学圣凯教授分析隋唐佛教判教论的三重内涵,即历史内涵、思想内涵和文明内涵。


湖北大学吴成国教授探讨道安为佛教中国化作出的多重贡献,认为道安堪称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


西北大学王雪梅教授认为宗密融会儒家孝论和佛教经典,将孝提高到戒定慧修学之首,使佛教真正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跨学科视野下的宗教研究”

湖南大学张松辉教授指出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品有道教印记,道教文学史可以进一步书写。


中央民族大学游斌教授指出比较经学是宗教建构自身思想的方法论,通过其他宗教经典传统的资源探讨信仰的意义。


南京大学孟振华教授指出尼希米记整合亚伯拉罕传统和摩西传统这两种“圣约”传统,使波斯民族走向强大。


湖南大学张俊教授认为基督教美学研究的处境总体是边缘化的,应该重新认识基督教美学的美学史价值。

“佛教与中国文化”

湖南大学谭桂林教授指出中国佛教文化也在追求现代性,并且从中国佛教传统中寻找资源。


南京大学杨维中教授指出李翱心性说及修养方法受到禅宗心性说影响,宋明理学成为儒学史高峰的原因之一在于吸收佛教理论。


上海师范大学候冲教授指出佛教与道教常将对方的科仪稍加改动而为己所用,出现名释实道或名玄实佛的状况。


湘潭大学周骅教授指出华夏文明的礼乐教化、实用理性对禅宗清规的形成有深刻影响。

“基督宗教的中国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探讨基督宗教中国化的四重关键因素,即政治、社会、文化与经典解释因素。


华中科技大学董尚文教授以基督教的“文化融入”为例,探析宗教中国化的路径。


海南大学张百春教授认为所有宗教都有灵修传统,中国传统的“修身”可看作广义的灵修,基督教中国化应注意参照。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鹏研究员认为1924年上海主教会议体现了本地化政治、社会与文化表达。


浙江大学陈越骅教授指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从传入到变成“中国基督教”的持续进程。


湖南大学花威教授认为可以从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传统的结合寻找借鉴意义,使宗教回应时代要求。

“宗教学理论建设”

山东大学李向平教授指出中国人的神圣原型是天命、祖宗,而变易和原型的关系在当下社会如何进行是宗教中国化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洪亮教授提出数字时代真正提供话题的是技术提供者,宗教学需要方法论反思,可以从人论方向提供对等性议题。


深圳大学邵铁峰教授谈及以韦伯为代表的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回顾过去在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对这些理论的解读和运用并加以反思。


山东大学李向平教授和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游斌教授作会议总结,共同表达了对宗教中国化研究和宗教学学科发展的期许。


与会嘉宾合影



蒲黔宇、吴毓荻 | 文

岳麓书院
栖神思于岳麓,寄诗情于晚亭。欢迎小伙伴们关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微信公共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