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啦

文摘   2024-09-07 08:33   北京  

【编者按】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一辈子很快,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做事要只争朝夕,千万别东一榔头西一锤、一辈子能做好(成)一件事就不错了,这句话好像昨天听大人说的一样。转眼间,轮到我说这句话了。

本文回顾了1983年从农村考大学以来的人生轨迹、特别回顾了2001年到公路所工作23年的学术专业情况。

本文篇幅有点长(1万多字),估计没几个人有耐心读完。


2024年8月30日拿到退休证了,即将开始人生的下一段,就像下了这趟公交车换乘另一辆公交车一样。

回顾一下1983年从农村考上大学以来的人生轨迹:1983年高考第一志愿是西北电信工程学院(当时想学无线电、想修收音机),由于重点大学的提前批次录取填了服从分配(那个年代大家都是填写服从分配,我们班70名同学(入学时称桥梁系十队,后来也称桥83),绝大多数是农村考生、绝大多数没报这所学校,基本都是按服从分配录取的),接到录取通知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桥梁系铁路桥梁专业(按重点大学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接到录取通知很奇怪,自己没有报考军校,怎么被军校录取了?打开通知书才知道,即将兵改工、不享受军人待遇)1984年1月兵改工、转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1983年铁道兵工程学院全校招收280名本科生1987年大学毕业考研失利(当时石家庄铁道学院没有硕士点、报考了西南交通大学,由于专业课钢结构和西南交大教材不一样、没考好。1987年虽然考研由于专业课教材不一致失败了、仅考了37分,但高等数学总分100分,笔者考了97分,而且三个小时的题两个小时做完),被分配到铁道部十七工程局三处二段五队工作,那时候大学生很少、一百多人就我一人能看懂图纸,参加工作不久(23岁),被任命为技术副队长,参加了南同蒲复线铁路、大秦二期铁路建设。

1987年底至1989年在大秦二期期间,笔者负责三个项目:东定福大桥11孔32米简支梁桥、一座60米长的涵洞、一座40米长的涵洞。白天在工地,晚上写好施工日记后就是复习考研。吃过晚饭(这段时间停电多)把门反锁起来,晚上两点起床,复习。当时施工单位基层的条件比较艰苦,住着水泥板房,夏天热的受不了、冬天冷的受不了。现在回头看,感觉是一段充实、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顺带说一下,八十年代的高考是一条龙,即:本科、专科、中专、市民户口的技校一起参加高考,分级录取,正式高考以前先预考,有一半以上的考生是参加不了正式高考的,1983年全国录取人数为39(包括:本科、专科、中专、市民户口的技校)1963年的出生人口是2900多万,1964年的出生人口是2700多万,按高考适龄出生人口算,大学本科的录取率远远低于1%。

1989年考取兰州铁道学院结构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朱晞教授,进行桥梁抗震研究,1989年兰州铁道学院全校仅招收了12名硕士研究生

1992年被分配到铁道部十二工程局科技处工作,参与了丰准线黄河大桥、东山过境高速公路中涧河大桥、北涧河大桥、云南楚大公路的建设等工作。

1996年考取北方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继续师从朱晞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进行桥梁抗震研究。

1999年北方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到同济大学桥梁系师从范立础院士做博士后,继续进行桥梁抗震研究,那年整个上海市就200名博士后,上海市人事局组织了三天参观学习,时任浦东区委书记、上海市副市长韩正接见了我们,介绍了上海的情况,希望大家勇攀科学高峰、留在上海,为建设上海做贡献。

2001年6月24日从同济大学博士后出站到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工作以来,以桥梁抗震研究为核心,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及横向技术服务等与桥梁抗震相关的课题53项(合同额:2188.8万),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主持、参加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公路学会特等奖1项,主编《公路桥梁抗震评价细则》和《公路结构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参编《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和《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在国内外期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ISTP、EI、SCI检索30余篇。先后出版《桥梁抗震研究》(2007年第一版,2014年第二版、2015年第二版第2次印刷)专著1部, 译著《公路结构物抗震加固改造手册》(上册:桥梁,下册:支挡结构,边坡,隧道,涵洞和路基)、《桥梁抗震》(2016年签的出版合同,已经拿到出版校样,即将出版),主编《四川高速公路工程抗震设计指南及示例》。


一.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1. 2002年至2007年承担(第二承担单位)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桥梁抗震性能评价及抗震加固技术研究”(项目第二负责人,承担五个子课题的二个)(200231800028);

2. 2008年至2010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纤维-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50778085)(主持);

3. 2009年至2012年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结构物震害与恢复重建技术研究”(2009DFA82480)(主持);

4. 2009年至2012年承担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新技术研究”(2009318223094)(主持);

5. 2008年至2011年参加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汶川地震公路震害评估、机理分析及设防标准评价”(200831800098)(参加);

6. 2009年至2012年参加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高烈度地震区中小跨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2009318000096)(参加)。


二.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指南

1.主编《公路桥梁抗震性能评价细则》(JTG/T 2231-02—2021);

2.主编《公路结构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报批阶段);

3.参编交通行业推荐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规范)》(JTG/T B02-01-2008=>JTG/T 2231-01-2020)及修订;

4.参编交通行业推荐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及修订;

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主要起草人《公路梁桥抗震设计规范》(DB15/T 1659—2019)


三.获奖情况

1. 2008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公路桥梁评价及抗震加固技术研究),排名2

2. 2010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独塔单索斜拉桥单侧转体施工工艺研究),排名2

3. 201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排名10

4. 201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六环路斜拉桥关键技术),排名6

5. 2011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汶川地震公路震害评估、机理分析及设防标准评价),排名14

6. 201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顶推法施工的大跨度曲线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技术研究及应用),排名9

7. 2014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公路抗震减灾关键技术研究)排名5


四.著作情况

1.王克海编著,《桥梁抗震研究》,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2014年第二版,2015年第二版第二次印刷)

2.王克海等译.美国联邦公路局出版的Ian G. Buckle,Ian Friedland等编写的《公路结构物抗震加固改造手册(上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王克海主编《四川高速公路工程抗震设计指南及示例》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2

4.王克海等译 《桥梁抗震》知识产权出版社 即将出版


五.专利与软件著作权

1. BAS桥梁抗震可视化智能系统软件V1.0(著作权号:2005SR08736)

2. WTS转体斜拉桥称重试验系统软件V1.0(著作权号:2009SR034458)

3.纤维混凝土套管(专利号:ZL2010 2 0662447.2)

4.双层组合抗震挡块(专利号:ZL2010 2 0662461.2)

5.双层钢板抗震挡块(专利号:ZL 2010 2 0662462.7)

6.双层钢筋混凝土抗震挡块(专利号:ZL 2010 2 0662424.1)

7.一种可控的斜拉桥底索结构(专利号:ZL 2010 2 0662416.7)

8.硅芯耐震橡胶支座(专利号:ZL 2011 2 0445328.6)

9.一种提高刚构桥抗震能力的摩擦滑动减震构造2014.12发明专利ZL201110235957.0

10.一种具有多道弹性减震钢绞线底索的缆索承重桥(专利号:ZL 2018 2 2079237.x)

11.一种中小跨径桥梁用碳纤维绳连接结构(专利号:ZL 2018 2 2079175.2)

12.一种具有双滑动面的盆式橡胶支座(专利号:ZL 2018 2 2091064.3)

13.一种具有多层剪力销的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8 1 0900490.9)


六.主要横向课题

1.禹阎高速公路特大桥抗震分析(120米高墩)

2.山西晋济高速公路高墩大跨度桥梁抗震研究(含仙神河矮塔斜拉桥)

3.石环公路转体斜拉桥抗震分析

4.G312线赛里木湖果子沟大跨度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新疆交通厅)

5.海南铺前大桥抗震咨询(第一座跨断裂带桥梁)

6.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指南

7.内蒙古中小跨径桥梁抗震标准化设计研究(地方标准)

8.太原市解放路站桥合一跨线桥抗震性能分析

9.包茂高速黄河特大桥结构抗震专题研究

10.云南华丽高速公路涛源金沙江大桥(悬索桥)及金鸡达旦大桥(拱桥)抗震性能研究项目

11.基于性能的廊桥结构抗震机理研究(安徽省住建厅项目)

12.五河口斜拉桥抗震分析

13.芜湖长江大桥抗震研究(公铁两用)(读博士期间的项目、博士学位论文依托项目,不是公路所的项目)

14.北京六环转体斜拉桥抗震及局部应力分析

15.北京上地京包线斜拉桥抗震分析

16.山西临猗黄河桥抗震研究

17.北京五环石景山南站转体斜拉桥抗震及局部应力分析

18.北京市桥梁隧道抗震性能普查与评估研究


七.其他

1.积极开展震害调研:汶川地震后一年之内17次赴四川开展震后调研、咨询等工作玉树地震后两次赴灾区开展震后调研、咨询等工作;玛多地震后两次赴灾区开展震后调研、咨询等工作;还参加过鲁甸地震昭通地震尼泊尔地震西藏灾区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地震震后调研、评估、咨询等工作。

2.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参加过四次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参加了旧金山地震100周年的学术大会,参加了欧洲第一届地震工程大会,参加过三次加拿大地震工程大会,参加过美国第六、第七届桥梁抗震大会,参加过多次(具体多少次记不清了)中美桥梁学术研讨会,应邀观摩内华达大学曲线梁桥的振动台试验,多次邀请国际知名桥梁抗震专家来院开展学术讲座、交流。

2011年,作为抗震重大专项秘书处负责人和美国交通部桥梁抗震总召集人颜文晖博士共同策划组织2011年公路工程抗震的国际研讨会

3.作为第一至第三届(2004年至2022年)国家减灾委专家,积极参与国家减灾委的工作,参加了国家减灾委组织的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西藏灾区的震后评估、调研。积极建言献策,笔者的建议被纳入到国务院内参,被2011年的国务院一号文引用。将原来国家减灾委更名现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也是笔者提出的(在国家减灾委会上笔者建议应该预防为主)

4. 笔者主编的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性能评价细则》(JTG/T 2231-02—2021)颁布后,积极开展宣贯工作,开展线下宣贯40余场,得到业界好评。

5.桥梁抗震学科组率先开展了跨断裂带桥梁抗震的研究2015年就以海南铺前大桥为背景完成了一篇这个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惠迎新);

桥梁抗震学科组率先开展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桥梁抗震研究,已发表这个方向的SCI论文5篇(其中有一篇是SCI一区)、还发表了这个方向的几篇核心期刊及EI检索论文,完成了这个方向的两篇硕士学位论文(郭威佐、尹伟涛)、两篇博士学位论文(鲁冠亚、张秉哲);

桥梁抗震学科组率先开展了商业廊桥的抗震性能研究(邱文华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

6. 作为独立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疫情以前公路所每年只有5个硕士生的招生指标,公路所6名,华北理工大1名)2009年被遴选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生导师后招收博士生8名、已毕业5名。


~~~~~~~~~~~~~~~~

发表论文情况

1.朱晞、王克海,悬索桥的几何非线性性态,全国索结构学术交流会(中国无锡),1991.11

2.朱晞、王克海,几何非线性对大跨度斜拉桥的影响,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中国武汉), 1992.11

3.朱晞、王克海,大跨度斜拉桥的三维静力和动力分析,《兰州铁道学院学报》,第3期 1992.9

4.王克海,丰准线黄河大桥悬拼过程中的静力和动力分析,桥梁学术交流会(中国湖州) 1993.10

5.王克海、李耀,大准线黄河大桥钢梁架设及拱部合拢,桥梁建设,第2期   1994.2

6.王克海,丰准线黄河大桥悬拼过程中的动力分析,《太原工业大学学报》,第25卷,第2期1994.6

7.王克海、朱晞,网架结构几何非线性程序分析,第七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中国文登), 1994.10

8.王克海,网架结构非线性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铁路计算机应用》,1995

9.王克海,斜拉网架结构非线性静动力性态分析程序,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中国开封), 1997

10.王克海、王连海,钢桁梁桥悬拼施工中晃动问题的研究《工程力学》增刊,第A02期1998

11.王克海、朱晞,斜拉网架结构非线性分析,《工程力学》增刊,第A02期,1998

12.王克海、朱晞,基于模态分析的最优控制算法,全国第一届结构控制会议,1998

13.王克海、朱晞,基于模态分析的线性二次最优减震控制,《工程力学》增刊,第A03期 1999

14.王克海、朱晞,斜拉桥基于模态分析的线性二次最优减震控制的研究,《铁道学报》,第1期(EI:00045125154),2000.2

15.王克海、范立础,桥梁结构抗震分析的可视化,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中国北京) 2000.10

16.王克海、朱晞,Study on Control of Reducing Seismic Responsefor Cable-Stayed Bridge Based on Mod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ructural Dynamics(ASD2000)  Hong Kong ,13~15 December 2000  2000.12ISTP000166690000167

17.王克海、朱晞,斜拉桥基于模态分析的滑动状态减震控制研究,《桥梁建设》,第6期2001.12

18.王克海、朱晞,斜拉桥结构基于模态分析的减震控制的研究,《工程力学》,第1期   2002.2

19.Kehai WangDynamic Behavior Simulation Analysis System forCable-Stayed Bridg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inthe 21sth Century 1-3  2002.08

20.王克海、朱晞,基于模态分析的滑动状态减震控制在斜拉桥结构中应用,《现代地震工程进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0

21.Kehai Wang, Xinyuan Lin,etcInvestigation of the Bridge SeismicPerformance in the West of China 13th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ancouver, B.C., Canada August 1-6,2004 Paper No. 2602 2004.8

22.Kehai Wang , Xinyuan Lin, Xi ZhuStudy on Control of Reducing SeismicResponse for Cable-stayed Bridge Based on Mode Analysis 13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Vancouver, B.C.,Canada August 1-6, 2004 Paper No. 3255 2004.8

23.林新元、王克海,太枣沟大桥地震响应分析,《公路交通科技》,第8期2004.8

24.王克海、朱晞,The Linear Quadratic Optimum Reducing SeismicRespons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the Modal Analysis in Civil Engineering,第三届中日美结构监测与控制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结构控制年会,2004.09

25.王克海、林新元,徐水河大桥地震响应分析,《世界桥梁》,2004.12

26.邹立华、王克海、赵人达,大跨RC斜拉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铁道学报》(EI:05058816242),第6期,2004.12

27.刘世同、王克海,五河口大桥的地震反应分析,《公路交通科技》,第4期,2005.4

28.王克海、韦韩,桥梁结构抗震可视化智能系统研究,《公路交通科技》, 2005.8

29.李茜、王克海、韦韩,高墩桥梁地震响应分析,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中国烟台),2005.9

30.季金文、王克海、叶英华、李茜,某连续箱形梁桥体外预应力的加固分析,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中国烟台)  ,2005.9

31.冯丽馨、王克海、叶英华、李茜,钢筋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能力计算,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中国烟台),       2005.9

32.季金文、王克海、叶英华、李茜,关于“偏心构件承载力N-M相关曲线及相关曲面”的探讨,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中国烟台),2005.9

33.邹立华、王克海,用多微段变刚度杆单元分析钢筋混凝土斜拉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   《应用力学学报》(EI:05449453776),第3期,2005.9

34.Kehai Wang, Qian Li Mode-basedPushover Method Applied to Aseismatic Analysis of Bridges Eighth U.S. National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8NCEEApril17-21,2006paper 194   2006.4

35.Kehai Wang, Qian Li SeismicResponse Aanalysis of the Girder Bridge with High Piers Eighth U.S. National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8NCEEApril17-21,2006paper 193 2006.4

36.王克海、李茜,高墩桥梁地震响应分析,《世界桥梁》,2006年第1期,

37.王克海、李茜,基于模态分析的Push-over方法在桥梁抗震分析中的应用,《铁道学报》,第28卷,第2期 (EI: 06279979767) 2006.4

38.王克海、李茜,Researchon seismic response of curved girder bridges The2nd International fib Congress, Naples, Italy, 5-8 June 2006, paper 0211 2006.6

39.王克海、李茜、韦韩,国内外延性抗震设计的比较,《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26卷,第3期 ,唐山地震三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7

40.李茜、王克海、韦韩 高墩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26卷,第3期 唐山地震三十周年学术会议(中国河北唐山) 2006.7

41.Kehai Wang , Qian LiSeismic ResponseAnalysis for the Long Span Bridges with High Piers Fir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eismology, Geneva, Switzerland, 3-8 Sep. 2006    2006.9

43.王克海、李茜,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稿)  2007.8

44.韦韩、李茜、王克海 桥梁结构抗震计算可视化系统研究,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中国太原)。2007.8
45.王克海、李茜,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工程力学》增刊II Vol.24 Sup.II(EI:20080611079305)2007.12

46.王克海、季金文、叶英华,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在多跨简支梁桥中的应用,《世界地震工程》Vol. 24,No. 1  2008.3

47.王克海、李茜、朱晞、蔡向阳,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问题,《桥梁建设》,第2期   2008.4

48.王克海、颜文晖、李茜,      PassiveControl system of a Cable-stayed Bridge  6NSC,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       2008.7

49.韦韩、王克海、李茜,桥梁结构抗震计算可视化系统研究《工程力学》增刊I(EI:20082911385361)2008.6

50.王克海、李茜、韦韩,Passive Control System of a Steel Truss GirderCable-stayed Bridge 14WCEE (中国北京),2008.10

51.李茜、王克海,Discussion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Extradosed Cable-stayed Bridge 14WCEE (中国北京)       2008.10

52.王克海、孙永红等,汶川地震后对我国结构工程抗震的几点思考,《公路交通科技》,第25卷,第11期(总152期)2008.11

53.王克海、李刚等,关于抗震设计规范与地震动区划图的有关探讨,《震灾防御技术》,第3卷,第4期,2008.12

54.王克海、李茜等,大跨度桥梁的减震措施研究,《公路》,2009.5

55.韦韩、王克海、李茜、兰峰,结构抗震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发展,2009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2009.11.8-2009.11.11

56.王克海、韦韩、李茜、兰峰,关于桥梁抗震设防的几个基本概念与几点建议,2009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2009.11.8-2009.11.11      2009.11

57.Kehai Wang , Han Wei, Qian LiThe Performance of Girder Bridges in the 2008 WenchuanEarthquake,2009年混凝土桥梁技术国际研讨会,2009.10.22-24 2009.10

58.Kehai Wang , Qian Li,Han Wei, Jiangpeng Yang. BridgeSeismic Design Lessons Learned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of China  9th US National and 10th Canadian Conferenceon Earchquake Engineering,2010.7.25-2010.7.29 Paper no.451.(EI:20124115551940) 2010.7

59.Qian Li , Kehai Wang , Han Wei  And Jiangpeng Yang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rch Bridge Observed In Tangshan EarthquakeAnd Wenchuan Earthquake 9th Us NationalAnd 10th Canadian Conference On Earchquake Engineering,2010.7.25-2010.7.29Paper No.452. EI20124115551941   2010.7

60.王克海、李茜、韦韩,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区划图与桥梁抗震设计的启示,《工程力学》,(EI检索:20102813067961)2010,27(6):120-126.     2010.6

62.王克海、李茜、韦韩,汶川、玉树地震对公路工程抗震的启示,第七届中美桥梁技术研讨会(中国上海) 2010.9

63.李茜、王克海、兰峰,纤维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2011年公路工程抗震减灾国际技术研讨会论文集(ISSN1002-0268)2011.5.29-6.2,2011.5

64.李悦、王克海、李茜、韦韩,动水对深水大跨刚构桥动力响应研究. 2011年公路工程抗震减灾国际技术研讨会论文集(ISSN1002-0268),2011.5.29-6.2,2011.5

65.Yue Li, Kehai Wang, Qian Li, Han Wei.  Study on the Effect of Hydrodynamic Force onDeep-water Bridges in Earthquake     201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Materials(CEBM2011)July 29~31,2011 Kunming, ChinaEI0110313587951 2011.7

66.王克海,碳纤维应用现状及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桥墩拟静力试验研究,第八届中美桥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6.8-6.12,美国匹兹堡 2011.6

67.兰峰、王克海,中小跨径双柱式高墩桥梁横系梁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公路交通科技》,2011,28(5),p92-97.       2011.5

67.李悦、王克海、李茜、韦韩,动水对深水大跨刚构桥地震响应影响,《公路交通科技》,2011,28(12),p76-81.       2011.12

68.王克海、李 悦等,关于在基础设施抗震规范中规定最低设防要求的一点建议,《震灾防御技术》,2011,7(2)        2011.6

69.王克海、韦韩、李茜、李悦,中小跨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理念,《土木工程学报》, 2012年第9期(EI:20124315599907)       2012.9

70.Yen, W. Phillip; Chen, Genda; Yashinsky, Mark; Hashash,Youssef; Holub, Curtis; Wang, Kehai; Guo, Xiaodong  Bridg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WenchuanChina, Earthquake       Turner-FairbankHighway Research Center of FHWA, 6300 Georgetown Pike, T-111 FHWA, McLean, VA20121, United StatesEI201103135879512010

71.Qian LI, Kehai WANG, Han WEI Characteristic of Plastic Hinge Formation andDuctility Capacity of Long-span Highway Bridge with High Piers   15WCEE(第15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2012.9

72.Jiangpeng YANG, Qian LI, Kehai WANG, Han WEI     Arch Bridge Earthquake Damages and SeismicResearch  15WCEE(第15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2012.9

73.Kehai Wang, Han Wei & Qian Li     Philosophies On 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 With Small OrMedium Span       15WCEE(第15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2012.9

74.Yue LI, Kehai WANG       Study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in bridges       15WCEE(第15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2012.9

75.韦韩、蔚晓丹、王克海、安同祥、李茜、李悦, 日本桥梁防落梁系统设计 《世界桥梁》,第40卷,第6期 2012.11
76.辛兵、王克海、徐升桥,京新高速上地斜拉桥抗震设计分析《铁道勘察》,第6期2012.12

77.徐伟进、高孟潭、王克海,基于地震区划图的一般桥梁工程设计地震动参数,《工程力学》,第30卷,第2期(EI:2013111614572)2013.2

78.王克海、李冲、李悦,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第30卷,第2期 2013.6

79.常菲菲、王克海,大震条件下的桥梁震害浅析,《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第6期2013.6

80.吴刚、王克海、李冲、惠迎新,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特性参数分析,《土木工程学报》,第47卷,增刊1(EI:20150300425936)  2014.11

81.李冲、王克海、李悦、李茜,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4卷,第1期(EI:20140817349708) 2014.11

82.王克海、李冲、李茜、李悦 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中小跨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工程力学》,第31卷,第6期(EI:20142617873620)2014.6

83.惠迎新、王克海等,海峡两岸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比较与研究,《世界地震工程》,第30卷,第3期 2014.9

84.惠迎新、王克海、李冲,跨断层地表破裂带桥梁震害研究及抗震概念设计,《公路交通科技》,第31卷,第10期  2014.10

85. Yingxin HUIKehai WANG, ChongLI, Study  of  Seismic Design forBridges Crossing Fault-rupture Zones  14th COTA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 Safe, Smart, andSustainable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CICTP 2014EI20143418088413 2014.7

86. Yingxin HUIKehai WANGChongLI  Mechanism of Seismic Damage and Enlightenment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s Crossing Fault,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5, 9 (2)   Published:  2015, ASCE(《公路交通科技(英文版)》)

87.惠迎新、王克海,基于多点激励位移输入模型的跨断层桥梁地震动输入方法,《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5卷,第3期(EI:20152600979023) 2015.6

88.惠迎新、王克海,跨断层桥梁地震响应特性研究,《桥梁建设》. 第45卷,第3期(EI:20153501225675),2015.6

89.惠迎新、王克海,跨断层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及合理跨越角度研究   《振动与冲击》. 第34卷,第13期(EI:20153301178201) 2015.7

90.李冲、王克海、惠迎新、吴刚,考虑摩擦滑移的板式橡胶支座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中国公路学报》2016年第1期 (EI:20161902344505)     2016.3

91.惠迎新、 王克海等,跨断层桥梁非一致激励输入模型适用性研究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年第3期2016.9

92.王克海、杨江芃、张盼盼、李冲 SeismicDesign Method of Small and Medium Spans Bridge Considering Bearing FrictionSlipping  16WCEE(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2017.1

93.张盼盼、王克海、朱静、惠迎新Researchon Seismic Performance for Seismic Double-Layer Shear Key  16WCEE(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2017.1

94.鲁冠亚、张盼盼、刘丽娟、王克海、Research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iaduct and Subway Structure under HorizontalEarthquake   第二届国际桥梁抗震研讨会, 2017.11

95.Gang Wu, Kehai Wang, Guanya Lu, and Panpan ZhangAn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Unbonded Laminated Elastomeric Bearings and theSeismic Evaluations of Highway Bridges with Tested Bearing ComponentsShock and Vibration Volume 2018 (2018), Article ID 8439321, 18 pages    (SCI: DOI: 10.1155/2018/8439321) https://doi.org/10.1155/2018/84393212018.1

96.Gang Wu, Kehai Wang, Panpan Zhang, Guanya LuEffectof mechanical degradation of laminated elastomeric bearings and shear keys uponseismic behaviors of small-to-medium-span highway bridges in transversedirec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January 2018, Volume 17, Issue 1, pp 205–2202018.1(SCI: DOI: 10.1007/s11803-018-0435-z)

97.吴刚、王全录、王克海, 考虑支座及挡块力学性能退化的桥梁横向地震响应分析 《振动与冲击》(EI:20181605028273) , 2018.1

98.吴刚、成志辉、王克海 中小跨径梁桥横向混凝土挡块模型及参数影响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8.2

99.王克海、张盼盼、吴刚、鲁冠亚, 不同约束方式对匝道桥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2018.12

100.WangKehai, Zhang Panpan, Lu Guanya, Guo Weizuo Research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iaduct and Subway Structure under HorizontalEarthquake 2018 the 3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City and SystemsEngineering  (ICSCSE2018Xiamen), and  published by CPS (EI:20192106957372)

101.王克海, 鲁冠亚, 张盼盼.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小跨径公路梁桥抗震设计评价方法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 2019, 36(2): 74-84.

102. Lu Guanya, Wang Kehai, Zhang Panpan,  Researches on Seismic Design Evaluation Method of Highway Girder Bridges of Small and Medium Span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9, 13 (1) Published: 30 March 2019, ASCE(《公路交通科技(英文版)》)

103.张盼盼、王克海、刘丽娟 水平地震作用下高架桥与地铁结构的相互影响研究 《世界地震工程》2019.1

104. 吴刚, 王克海, 张盼盼, 鲁冠亚. 不同边界约束对橡胶支座受力性能影响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 2019, 36(4): 88-94.

105.郭威佐, 鲁冠亚, 刘丽娟, 王克海. 不同约束体系对双层曲线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J]. 公路交通科技, 2019, 36(9): 74-82.

106. Lu Guanya, Wang Kehai,Zhang Panpan,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Assessmentfor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s under Two-Level Seismic Hazard,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9.04(EI检索:20201008271020)

107 吴刚 王克海 等 . 不同约束体系曲线梁桥震害调查及损伤模式分析 2020年第12期《振动与冲击》(EI检索:20202908953376)  , 2020.6

108. 王克海 吴刚 张盼盼 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2020年第19期《振动与冲击》(EI检索:20204609476392)  , 2020.9

109. Lu Guanya, Wang Kehai, Qiu Wenhua Fragility-Based Improvement of System Seismic Performance for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s,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Volume 2020 |Article ID8693729 

https://doi.org/10.1155/2020/8693729(SCI: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ace/2020/8693729/) 2020.9.10 WOS:000574258900003

110.Lu Guanya, Wang Kehai,  Guo,Weizuo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es of  medium-and  small-span  girder ridge groups in highway system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SAGE Publishing and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irst Published March 3, 2021

Volume 24, Issue 11 of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CI:The permanent link for your article is  https://doi.org/10.1177/1369433221997722

20211010048971WOS:000679745000001

112.Bingzhe ZhangKehai WangGuanya Lu  Weizuo Guo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Laminated Rubber Bearing Supported Bridge Based on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hock and VibrationSCI: https://doi.org/10.1155/2021/5566874

WOS:000657808300001

113.张秉哲;宋曰建;王克海;鲁冠亚;李能 不同支座形式对临猗黄河大桥地震响应影响研究《桥梁建设》第51卷,第3期(EI检索:20212710582385),2021.6

114.王克海,张秉哲,郭威佐  中小跨径桥梁抗震的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第39卷,第2期  2022.3

115.邱文华,浦玉炳,张乾坤,张兴其,吴新强,王克海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拱式廊桥的地震响应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2022(02)

116.鲁冠亚,王克海,邱文华,张秉哲 基于随机森林的中小跨径公路梁桥双柱墩地震易损性模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2(01)

117.张耀宽,张秉哲,王克海,高双全 考虑滑移效应的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2(02)

118.宋曰建,张秉哲,王克海,高双全 考虑支座摩擦特性的中小跨径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研究《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2(02)

119. Weizuo Guo, Kehai Wang *, Weitao Yin, Bingzhe Zhang, Guanya Lu Research on seismic excitation direction of double-deck curved bridges: A probabilistic method based on the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StructuresSCI 39 (2022) 705–719

120.Bingzhe Zhang, Kehai Wang*, Guanya Lu Experimental and Seismic Response Study of Laminated Rubber Bearings Considering Different Friction Interfaces buildings(SCI) 2022(02)


截至2023年6月6日

真正的科研人员是把专业成为兴趣爱好,成为责任,成为信仰!

作为桥梁抗震研究的科研人员,对桥梁抗震的研究、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玛多地震等的总结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将桥梁抗震研究坚持下去、进行到底!在这条道路上会有各种艰难险阻、会有各种诱惑,这种坚持、坚守必然会付出代价、也必然会有收获,不忘初心、余生做好一件事,将桥梁抗震研究进行到底、将桥梁抗震研究进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退休后将按自己的节奏(不受名利干扰)继续进行桥梁抗震研究(将桥梁抗震研究进行到底),计划拓宽一下、再做点古建筑抗震研究,退休后大部分时间会在故纸堆(国家图书馆)里进行桥梁抗震与古建筑抗震研究,其它时间拍点好照片玩玩。

桥梁抗震学科组在基于机器学习的桥梁抗震研究方向的历程:
 2012年开始琢磨构思这个方向
 2016年鲁冠亚同学(博士研究生)入学,动员鲁冠亚同学做这个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
 2018年鲁冠亚同学同意做这个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
 2019年~开启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抗震研究新里程
文中提出:人工智能将改变土木工程的设计方法、施工方法、管养方法,也必然引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抗震研究浪潮,......
 2019年~开启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抗震研究新征程
 2020年~2020年6月16日抗震学科组郭威佐同学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基于机器学习的桥梁抗震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
 2021年~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抗震研究新征程中继续前行学科组发表两篇这个方向的SCI论文
 2021年~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抗震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2021年9月22日抗震学科组鲁冠亚同学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2年~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抗震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学科组第三篇这个方向的SCI论文)
 2023年~硕士关门弟子尹伟涛同学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学科组第二篇基于机器学习的桥梁抗震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
 2024年~张秉哲同学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科组第二篇基于机器学习的桥梁抗震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

注:上面年代是红色处后面都有链接可阅读。

★. 退休啦(Ver1.0)
★. 抗震学科组惠迎新同学今天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 第十届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暨古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成立15 周年纪念大会圆满结束
★. 有意义的一天
★. 深切怀念恩师朱晞教授 
★. 风雨不动“桥”如山(Ver. 1.1)
★. 十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WCEE2024)在意大利米兰召开
↓↓↓ 关注“王克海桥梁抗震研究学科组”,阅读更多桥梁抗震的文章

王克海桥梁抗震研究学科组
王克海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桥梁抗震研究三十多年(2024年8月退休),愿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桥梁与古建筑的震灾防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