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京一个大学的校长,竟被活活打死,而他也是一位老革命了,大授衔时虽未获得军衔,但毛主席特批他可以享受中将待遇,死后毛主席亲自为他平反,追认为烈士。那么他是谁?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他就是魏思文,山西人,早年在北平读书的时候,就被红色思想深深吸引,从此一头扎进了革命的浪潮里。那时候,他振臂一呼,带着大家搞罢工罢课,那场面,真是热火朝天,他也在这一系列斗争中初露锋芒。
到了 1933 年,魏思文带着一群满腔热血的年轻人跑到长城那边,参加长征抗战,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第二年,经党组织信决定,他转赴山东,投身民众运动,致力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力量以支持革命事业。然而,因叛徒出卖,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他坚守革命信仰,宁死不屈,坚决不向敌人妥协,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直至 1937 年,经党组织全力营救得以出狱,重获新生的他,迫不及待地回归到了革命队伍的怀抱,继续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
在抗日战争期间,从 1938 年到 1943 年,魏思文活跃于鲁西南、鲁中地区。他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才能,大力号召广大青年加入八路军,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华东军区后勤部担任重要职务,肩负起保障军队后勤供应的重任。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中,他精心谋划、统筹协调,确保了物资的有效调配与供应,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后勤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魏思文先在西南军区任职,参与地方建设与稳定工作,积极推动土地改革等重要任务的实施。1952 年,调任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1955年大授衔时,魏思文因为此时不在部队中工作,所以没有获得军衔,但毛主席特许他享受中将待遇,并批准他住进军委干部大院,这也毛主席是对他革命贡献的认可。魏思文接在管北京工业学院后,推出多项改革,并参考西欧和苏联大学模式,设置了许多新课程,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高级干部。
但是到了 1964 年,中组部送了一批 “干部生” 到工学院。这些老革命可能是学习基础不太好,考试老是考不好。将军着急啊,就想了个办法,让他们晚上多学习,周末也别出去玩了。这可把干部生们惹恼了,都跑到中组部去告状。魏思文一听就火了,开了个会,狠狠地批评他们是 “工学院的耻辱”,这使干部生们对他心怀怨恨,时常在背后对他加以诋毁。
1966年,北京工学院受到“左倾”思想影响,出现三个“革命团体”,他们进行罢课、批斗等活动,扰乱了校园秩序。魏思文要求他们停止活动,但遭到拒绝,甚至被污蔑为“反革命分子”。一些对他有怨恨的干部生也趁机攻击他。
1967年初,魏思文的住宅在维修过程中发现两支手枪,这成为红卫兵批斗他的一个由头。尽管魏思文否认知道手枪的来源,但他还是遭受了残酷的拷打和审讯。最终,在连续三天的折磨后,魏思文重伤不治身亡,年仅57岁。
魏思文的死引起了舆论的沸腾,但当时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案件并未得到妥善处理。直到1972年,毛主席亲自批示要求追认魏思文为烈士,并在1978年由中央做出了平反决定,并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将他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