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革命先辈里,能用 “老毛” 这么个亲切称呼去叫毛主席的人,那可是少之又少,不过,有一位女同志就是特例。虽说她跟毛主席有着 18 岁的年龄差,可她时常就用“老毛” 来称呼毛主席,而毛主席不但没觉得不妥,反而心里挺舒坦的,可见她在毛主席心里的分量着实不轻,甚至还被毛主席打趣地称作 “女皇” 呢。
这位女同志就是曾志。是中国杰出女革命家,她和毛主席之间深厚的情谊,得从井冈山时期说起,当时,她与毛主席、贺子珍夫妇结下了极为密切的情谊,在井冈山上,她和丈夫蔡协民就住在毛主席与贺子珍的隔壁,邻里之间相处颇为融洽。
尽管曾志年纪轻轻,但她的革命经历却相当丰富。曾志,原名曾昭学,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她早年就读于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深受进步思想的启迪。1926年,年仅15岁的曾志毅然决然地考入衡阳农民讲习所,投身于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并正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曾志”,以表达她坚定的革命决心。
两年后,曾志以优异的成绩从衡阳讲习所毕业,随即被委派到衡阳地委工作。在此期间,她与衡阳地委组织部部长夏明震相知相识,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新婚不久,这对志同道合的夫妇便携手前往株洲,共同投身于地下的革命工作。
1928年初,曾志与丈夫夏明震共同参与了轰轰烈烈的湘南起义。可世事难料,同年 3 月,夏明震在郴县 “反白事件” 中牺牲。尽管失去了丈夫,但曾志并未被命运击垮,她以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投身于革命之中。随后,她被调任至红七师,担任党委办公室的秘书职务。
在红七师任职期间,曾志与蔡协民相识相知,最终喜结良缘。值得一提的是,蔡协民与毛主席早在农讲所时期就认识了,还是不错的好友。蔡协民和曾志来到井冈山后,被安排居住在八角楼,正好就在毛主席和贺子珍住所的隔壁。当时,毛主席还跟蔡协民开起了玩笑,打趣说他这是 “金屋藏娇” 呢。不过,那个时候的曾志对毛主席还不太熟悉,甚至还对毛主席产生过一些误解。
井冈山的生活条件虽然极为艰苦,但曾志却从未曾有任何怨言。曾有人传言毛主席在饮食方面“开小灶”,对此曾志曾两次趁贺子珍下厨做饭的时候,突然进去打开锅盖。当她亲眼看到毛主席的食物与大家并无差别时,内心对毛主席的敬意,不禁油然而生。期间红军部分干部存在军事思想问题,毛主席受到排斥,被迫离开前委领导岗位,而曾志十分敬佩毛主席,她因拥护毛主席受到排挤。后来事情被解决,毛主席和曾志也重新回到领导岗位。
1929年初,毛主席与朱德率领红四军毅然挺进赣南地区。考虑到女同志的安全问题以及敌人的重重围堵,毛主席提议女同志们暂时留守后方。然而,曾志却坚决反对这一提议,她认为这是对女同志的不公。毛主席听后不禁有些愠怒地说道:“曾志啊曾志,你真是名副其实的‘女皇’啊!难道只有你关心女同志的安危吗?”曾志意识到自己的态度过于强硬,便未再多言。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女同志们将随大军一同前行,“女皇”这一外号也由此传扬开来。
此后,曾志与丈夫蔡协民被派往福建开展革命工作。不幸的是,1934年,蔡协民在福建英勇牺牲,曾志再次面临生活的重压。但她依然坚守革命阵地,继续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组织安排她与陶铸以假夫妻身份进行地下活动,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两人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最终结为真正的夫妻。
曾志的第三次婚姻终于迎来了幸福美满。她与陶铸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陶铸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陶铸在1966年晋升为正国级领导,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鞠躬尽瘁,而曾志也作为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98年6月21日,曾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而曾志在生前就立下了遗嘱,要求亲属在她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中设灵堂,并且京外的家人不要来,北京的任何战友也不要通知。她希望自己的遗体能够送到医院进行解剖,有用的部分留下用于医学研究,无用的部分则进行火化。最终,她的骨灰被安葬在她曾工作过的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旁的树林里,实现了她生前回归井冈山的遗愿。
曾志一生充满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奉献,她的去世也充满了平静和淡然,彰显了她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