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技术民警的“交通”账本

政务   2024-12-12 17:27   重庆  


2024.06.06,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管控中心基础平台底座部署完成。
2024.06.25,交通运行态势功能上线,可实时感知中心城区、重点区域、重点道路等交通运行情况;
2024.08.16,全市交巡警多跨联动处置功能上线,支撑41个区县支大队预警功能;
2024.09.25,上线出城通道管控功能,可支撑国庆出城缓堵保畅业务开展;
2024.11.18,上线交通管控评价功能,实现对每次管控效果进行优化评估;
2024.12.7,客运车辆、危化品车辆等重点车辆图层显示功能上线;
……

在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徐龙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各项重要功能更新节点的时间,这一连串的时间节点,正构成了今年公安交管部门疏堵保畅数字建设的“交通”账本。

01

向科技要“生产力”,“智慧交通”应运而生

重庆是一座享誉全国的“8D魔幻”城市,但也正是山多坡多,以及两江交汇的地形地貌,将重庆中心城区分割成了多个区块,更导致桥隧交汇口等交通要冲经常出现拥堵。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一直以来市公安局和我们总队都在研究,如何将科技发展,转化为疏堵保畅、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抓手。”为了给这座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城市保畅,包括徐龙在内的全市交巡警都已“绞尽脑汁”。

“我们总队多次组织大家到北上广深等沿海大城市调研,学习借鉴,但效果不佳。” 借鉴是最有效的方法,但类似重庆地貌的超大城市世界罕见,注定无从参考。

北京、上海等平原城市,道路可以一环接一环的修,道路拥堵的治理则主要是针对十字路口,而重庆的道路拥堵原因,则是由于桥梁隧道等特殊地形交通路口造成的。

徐龙告诉记者,在研发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之前,我市其实也探索出了很多“智慧交通”的应用,例如潮汐车道、红绿灯智能控制等,但针对的都是某一路段,而并没有总览全局的系统。

“究竟我们需要一套怎样的系统,系统需要有哪些功能,无论是市局,还是我们总队内部,都经过了许多次讨论。”徐龙说,正是大家在集思广益、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我们觉得,这套新系统首先要能覆盖中心城区,其次是要让老百姓真切体会到拥堵得到改善,最后就是要能适应基层交巡警的日常工作。”徐龙举例说,对老百姓而言,大家都知道早晚高峰会堵车,但只要堵车时间在下降,群众就能够真切感受到变化。

而对于在路面上执勤的交巡警而言,他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辖区交通的持续状态,而非某时某刻哪条路堵了。“只知道堵车,不知道原因,就没法改变。”

从微观的情况,找出宏观的规律,是新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

基于这些需求,最终市公安局和交巡警总队决定研发一套能够像体检报告一样,为每一条道路做“体检”的系统,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应运而生。

“我们人体的体检报告上有许多检测指标、标准参考范围,如果数据超过该范围,就说明‘不健康’,这套系统就像是给道路做体检。”在徐龙看来,系统就是体检报告单,而一条条道路,就像是人体的“血管”,哪条“血管”不健康了,系统就能通过各项指标反映出来。

02

国庆来临,新系统面临第一次“大考”

从今年4月启动,到今年9月底正式上线,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科信总队的研发团队民警没日没夜的投入新系统的研发中。

9月30日16时,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发出管控预警,内环以内小时在网车流量达40万辆;10月1日国庆首日出城高峰,中心城区全日在网车流量达169万辆……

“启动应急预案。”当天早上7点,在市公安局交巡警指挥中心大厅里,系统发出预警显示,G50沪渝高速黑石子互通往铁山坪隧道方向开始出现拥堵,指挥中心负责人当即发出指令,启动了预先设置在系统里的应急预案。

指令下达后,G50沪渝高速黑石子互通周边路段交通信号灯、辖区交巡警,也同步接到了系统发来的指令。

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高速公路交巡警一支队接到指令,立即派遣民警来到该路段,指挥车辆通过应急车道通行,临时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

紧邻黑石子互通的海尔路、上果路等道路的交通信号灯,则增加了前往黑石子互通的红灯时间,将车流分散在了周边道路上,减轻了高速路的压力。

此外,该系统还联动了百度、高德等导航软件,向导航试图经过该路段的市民推荐避堵线路,从而减小了该路段的车流压力。

在周边城市道路上,接到系统指令的多个交巡警大队则纷纷安排民警到路面上调控、分散车流,最终有效缓解了G50沪渝高速黑石子互通往铁山坪隧道方向这一出城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此外,有了该系统后,现在对道路交通的管理也实现了精准化。

“以前某一道路发生拥堵,我们通过民警现场分流、信号灯分流,只能等到道路通行情况明显变化才能再次作出调整。”徐龙介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上线后,现在系统可以根据道路通行实际情况,自动实现交通信号灯调控、道路分流管控等,无需再等到民警用肉眼看见道路畅通再调整了。

据统计,从10月1日早上7点到晚上8点,交巡警总队共通过该系统实施道路分流管控22次、信号调控249次、一键调警203次、导航引导发布175次,下发跨区协作指令19次,平均20分钟就能见到疏导效果。

在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的“加持”下,9月30日的晚高峰结束时间,较往年同时提前了近1个小时,还在国庆黄金周首次实现了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和高速公路亡人交通事故“两个零发生”,新系统成功通过了第一次“大考”。


03

功能越来越多,“治病”能力不断加强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的上线后,徐龙的工作并没有变得轻松,而是越加的繁忙起来。

从9月至今,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在不断开发、上线基于该系统的更多功能应用。

“以前,我们发现交通拥堵后,会通过民警现场查看或者视频巡逻,找到拥堵原因。”徐龙告诉记者,现在有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后,系统的AI大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实时分析发现交通异常路段。“例如某一条道路,平均车速都正在40km/h,突然降到了20km/h,就肯定出现了问题。”

现在,该系统还实现了对不同时间、不同重点区域的重点关注功能。“例如上学放学期间,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变化,以及节假日期间,热门景区周边的道路交通变化等。”

对于这些重点区域,徐龙和同事们都在系统重设置了相应的预警阈值,以及应急预案。

11月30日,动力火车重庆演唱会在重庆华熙文体中心举行。晚上9点半,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突然发出预警,显示重庆华熙文体中心周边道路在网车辆超过了500辆的阈值。

此时正是演唱会后散场的时间。接到预警后,巴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该系统调控周边道路信号灯配时的同时,向平江东路、箭河路等关键路口增派了警力,到现场维持秩序、指挥交通,不到一个小时,就成功疏导完交通,使前来看演唱会的群众安全离场。

“像演唱会这种情况,以前我们都是凭经验。”徐龙告诉记者,以前基层民警很早就去路面开展工作了,但什么时候在哪个路段开展管控,主要凭经验,民警辛苦不说,效果也不一定好,而现在系统每次预警都会精准的告诉民警什么时候、去哪里、做什么,做多久,实现了精准管控。

“接下来,我们还将聚焦道路交通安全,研发一系列的功能。”徐龙告诉记者,12月7日,该系统上线了最新的功能,可以实现对客运车辆、危化品车辆等重点车辆在图层上进行显示,接下来还要上线新功能,对这些重点车辆的营运状态进行管控。“例如是否长时间在运行等,以防范疲劳驾驶等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交巡警总队还希望通过和气象、应急等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实现该系统对易积水、滑坡、结冰等路段的实时预警。“例如降雨量到达多少,哪些路面就容易积水等,未来则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通知辖区交巡警,让一线民警及时设置标志标识、管控道路,确保行车安全。”


重庆交巡警
发布交管政策、警务动态、安全常识、车管知识、实时路况、交通管制、交通组织、典型案例、公众信息等,加强警民互动和便民服务,努力打造成为了解交管的窗口,服务群众的前台。(紧急报警请拨打110报警服务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