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传统叙事中突围出来,贡献了大银幕上难得一见的女性形象。
这并非《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唯一的惊喜。
法术、异兽、神兵交织的银幕视听奇观,三千年来存在于脑海中的国民神话成真,这些熟悉的感觉,都让观众想起两年前那个夏天,那份初见封神的惊艳。
除此之外,《封神第二部》还有更加丰盈饱满的人物,独一无二的家国情怀,以及“人”身上显现出来的那份定能胜天的精神力量。
众所周知,今年的春节档是史上最强春节档,也是IP续作扎堆的春节档。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是这届春节档IP续作大战中,连接最为紧密的一部。
许多观众在踏入影院时,还能想起被《封神第一部》点燃的热血。
从不被看好到被“自来水”抬回桌上狂揽26亿票房,《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成功,让这一国民神话IP重新回到观众视野。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大胆改编,让过时已久的陈旧话本,蜕变成极具“现代性”的神话史诗。
通过重构与强化君臣、父子的传统关系,人物的动机与欲望得以丰盈,刻板的印象被彻底颠覆,在权力剿杀亲情的危机时刻,观众得以窥见个体的成长与觉醒。
到了《封神第二部》,人物依旧在成长,但故事的主题转而围绕“守护”,故事主要讲述西岐军民守护家园、守护信仰的过程。
如果说第一部中身为质子的姬发,是被权力支配、被命运裹挟着,从殷寿编制的谎言中挣扎着苏醒走向正义的一方。
那第二部中,回到西岐的姬发,他的成长更多是发乎于心,他在一场又一场残酷的战役中挣扎。
他努力过,带领西岐军士在邓婵玉军队行进路上设伏,趁夜深偷袭。
也妥协过,发现魔家四将能给西岐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时候,他宁愿投降牺牲自己,去换取一个保全西岐百姓的可能。
是西岐百姓对家园不惜任何代价的坚守,以及闻太师对待人命的麻木,让姬发彻底明白此刻的他已经背负着整个西岐无数个家庭的命运,不能再退一步。
已经找到人生之路的姬发,不再有父兄的指引,只能自己摸索着重新认识自己与家国的关系,做出并且承担影响天下格局的重大抉择。
第二部中另一位主要角色邓婵玉,与姬发互为镜像,彼此映照着前行的道路。
“姐”感十足的邓婵玉,有战场打磨多年的沉稳与果决,也有让人见之腿软的领袖魅力。
与姬发的几次交锋后,邓婵玉完成心态上的转变,从开始不问战争的正义性,只为“为父辈荣耀而战”,到为“活人而战”,为无辜的西岐百姓而战。
相较《封神演义》人物原型,邓婵玉是改编出入极大的一个。
从被迫嫁给敌对势力中身材矮小的土行孙,到自己做主不困于性缘叙事的骁勇将军。
这一极具“当下性”的改编是《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一处妙笔,观众在邓婵玉身上看见了一个与传统女性叙事不同的先锋官形象。
面对男性调笑声,她不怒反笑,尽显上位者的广阔胸襟。
军营洗澡被男下属撞见,她不为身体的裸露感到羞耻,有条不紊发号施令。
许久未见这样刚猛的女战士形象,在电影开画当天,网友就将#邓婵玉 女人中的女人#顶上了热搜。
不仅姬发与邓婵玉这两位串联故事的关键人物,拥有完整的人物成长线。
几乎每一位角色在第二部中都有成长变化,就连《封神第一部》中没有篇幅展现的神秘人物、以及人物背后的故事,也在这一部中被补全。
片名可见,朝歌风云过后,战火蔓延到西岐。
从庙堂之上的权力争夺战,到守卫家园的全民性战斗,这意味着牵涉其中的人越来越多。但主创并未因这一点,就失去重心,依旧延续第一部,紧紧抓住神话史诗电影所探讨的核心——
人。
在第二部的故事中,观众透过双方阵营争夺“封神榜”的战斗,看到个人价值选择的变化、以及那些触及心灵的成长。
乱世之中,那些曾经被隐藏的恐惧、私心、执念与欲望都显现出来。
殷寿弑父杀兄的动机通过梦魇交代出来,幼时他亲眼见证父亲的偏心,他被抛在宗庙中受烈火焚烧,而父亲一味保护嫡长子。他将这样的不公待遇归结为身份不同,从此开始了对权势地位的变态迷恋。
殷寿对父兄的痛恨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观众看到殷寿暴虐无情的起源,看到一个权力上瘾者是被如何制造的。
当殷寿因伤痛无法继续担任强大的王时,妲己也开始从动物性向人性转变,从躲在殷寿身后寻求保护的狐狸,变成照顾大王、为大王发声的王后。
被斩头的殷郊,第二部开篇便被昆仑仙人所救,不仅复活,还有了三头六臂的法相,但内心却被向父亲复仇的怨念牢牢困住。
从第一部开始,就备受期待的“大人物”,也等来了自己的舞台。
姜子牙智谋无双,既是西岐保卫战的参谋,又是姬发的“人生导师”。虽然法力尽失,但凭借着自己的头脑,几次扭转败局。
电影将“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融入了角色,某种程度来说,魔礼青之死,与闻仲法坛位置暴露,都是姜子牙钓到的大鱼。
闻仲闻太师,殷商三朝元老,手持雌雄双鞭,骑墨麒麟踏火出场。
在第二部中坚定地选择为殷商效忠,将殷商基业放在平民性命之前,为完成殷寿命令不惜祭出“十绝阵”,此阵一出西岐一片末日景象。
没有姓名的西岐平民,是没有法力的英雄,也是神话的核心。
他们也有“私心”,为保护家园,他们拿起武器,挺身而出、踏上战场、全民皆兵,抵御比自身强大数倍的外敌,展现出强大又极具感染力的人定胜天的精神力量。
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封神”一直在神话史诗中寻找“人的力量”,是人物不屈从命运安排的强大意志打动了观众,让观众甘愿成为自来水,为其在赛博世界奔走宣传。
在第二部结束时,亮出了一行字幕——
“感谢《封神第一部》所有观众,因为你们,《封神第二部》才得以相见”。
因为第一部观众的努力,第二部得以上映,也因为电影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观众才能在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日子看到这部神话史诗电影类型拓荒之作。
“封神三部曲”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代表作品,让三千年想象中的国民神话成真,真正“为大银幕而生的大片”。
这样有筋骨的内容,超强的工业化水平、以及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独一份的家园情怀背后,是全剧组成员的毫无保留的投入与用心。
为了打造第二部主要场景西岐城真实的环境与氛围,美术组选择实景搭建,以“永久保留”的形式将西岐街道与西伯侯府搭建出来,搭起一座标志建筑物超过五十栋的西岐城。
那些仿若从神话中走出来的人物与异兽,是剧组走访全国博物馆采风的成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从古人智慧中找到参考。
数字特效让雷震子、墨麒麟等数字角色和生物栩栩如生,既展现中华文化底蕴,又实现了对神话的现代诠释。
三头六臂殷郊法相,从概念设计到技术落地历时9年,参考蓝色琉璃药师佛的质感,呈现出三重投影般的能量体形态。
美术场景还原,特效大场面给予观众视听双重震撼,角色妆造同样也打磨到极致,让观众印象深刻的魔家四将,并非依靠特效制作而成,而是借助特效化妆与MOCO拍摄,由真人实拍完成。据特效化妆师介绍,魔家四将演员全身特效化妆时间长达4小时。
封神演艺训练营纪录片的镜头,记录下演员为了成为角色,付出的努力。从表演课到武术课,从马术到先秦文化,从礼乐课到名家讲座,六个月的汗水与等待,换来了台上惊艳几小时。
中国神话的背后,是每一位演职人员的努力。
去年夏天,《封神第一部》以真心换真心,成为暑期档跑出的黑马。
2025年,春节再相会。
在第一个“非遗春节”,让我们一起走进电影院,看中国神话,过中国新年,感受国民神话史诗的非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