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维稳目标顺利完成,境内外汇供求缺口扩大——2024年外汇市场分析报告

文摘   财经   2025-01-23 15:32   北京  

分析师: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分析师:刘立品(中银证券宏观分析师)

研报发布时间:2025年1月23日

摘 要

2024年,多空因素交织导致人民币汇率走势一波三折。人民币汇率维稳目标顺利完成,但汇率调整压力加大。

2024年,跨境资金由上年净流出转为净流入,主要源于外币收付款顺差和货物贸易收付款顺差增加。证券投资项下资金连续第三年净流出但净流出压力可控。全年外资减持股票资产但继续增持人民币债券。

2024年,银行代客涉外外币收付款顺差增加,但市场购汇动机增强导致银行结售汇逆差不降反增,主要是因为汇率维稳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增强。可见,任何政策选择都有机会成本,不存在最优的汇率选择。

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银行结售汇保持逆差,与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中美利差倒挂程度加深不无关系。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人民币汇率仍然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调整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如预期。

正文


1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202412外汇收支数据。现结合最新数据对2024境内外汇市场运行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多空因素交织导致人民币汇率走势一波三折

2023年底2024年初,我们对于2024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研判是,汇率强弱最终取决于国内经济恢复的利好能否对冲海外货币紧缩、美元指数高企的利空,预计基准情形下人民币汇率呈现有涨有跌、宽幅震荡行情【1】事后来看,2024年,在美元指数震荡走强、国内经济曲折修复以及外汇政策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见图表12)。


第一个阶段: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总体承压。一季度,中国经济“开门红”,但上半年美国通胀反复,美元指数震荡上行,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下午四点半交易价)从上年末7.0920跌至7.2659,累计贬值2.4%,较中间价日均偏离幅度为+1.56%6月份偏离幅度甚至达到+1.96%,接近2%政策上限。同期,离岸人民币汇率(CNH)从7.1248跌至7.2996,较在岸人民币汇率(CNY)日均偏离+152个基点,6月份日均偏离达到+209个基点,为20226月以来新高。


第二个阶段:79月人民币汇率反弹。受美联储宽松预期升温、日元套息交易平仓提振以及国内金融政策超预期影响,人民币即期汇率自7月下旬开始出现明显反弹,中间价自8月中旬转为升值。截至9月末,中间价、在岸即期汇率和CNH分别较6月末升值1.7%3.6%4.2%,三者最高分别升至7.00747.01566.9730同期,人民币汇率“三价合一”程度加深,在岸即期汇率较中间价日均偏离程度收窄至+0.74%,境内外日均汇差收窄至+57个基点。


第三个阶段:10至12月人民币重新承压。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和特朗普交易回归驱动美元指数走强,从9月末100.8升至年底的108.5,累计上涨7.7%。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9月末的7.0074跌至11月12日的7.1927,此后基本在7.19附近保持窄幅波动。截至2024年末,中间价和在岸即期汇率始终分别保持在7.20、7.30偏强方向,离岸人民币汇率在12月3日盘中跌破7.30,收盘价最低跌至7.3371,为2023年11月以来新低。期间,10月至11月人民币汇率回调过程中并未积累较强的贬值压力,在岸即期汇率较中间价日均偏离程度收窄至+0.27%,但12月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有所增强,在岸即期汇率较中间价日均偏离程度扩大至+1.30%。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但汇率调整压力加大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全年来看,人民币汇率维稳目标顺利完成。一方面,人民币汇率跌幅较小。2024年,美元指数累计上涨7.0%,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岸即期汇率和CNH累计分别仅下跌1.5%2.8%2.9%,远小于其他主要非美货币(见图表3)。因此,人民币多边汇率由此前两年连续下跌转为上涨,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BIS货币篮子和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累计分别上涨4.2%4.7%1.4%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性降低。2024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岸即期汇率最大振幅分别是2.7%4.0%,均为2015年以来新低,远小于其他七种储备货币最大振幅(美元指数最大振幅为8.10%,位居第七)(见图表4)。


然而,汇率维稳同时伴随着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加大2024年,在岸即期汇率均值连续第三年弱于中间价均值,二者偏离程度由上年+0.6%扩大至+1.1%,为2014年将人民币汇率波幅扩至2%以来新高(见图表5)。全年,离岸人民币汇率与在岸人民币汇率日均差价由上年+89个基点扩大至+122个基点,为2017年以来新高(见图表6)。这再次说明,人民币汇率升贬值不等于升贬值压力和预期,汇率弹性增强有助于释放压力、收敛预期。



跨境资金流动方向逆转,主要源于外币收付款顺差和货物贸易收付款顺差增加

2024年,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由上年逆差687亿转为顺差719亿美元。分币种看,外币收付款顺差由上年513亿增至1745亿美元,为近三年来新高,而人民币收付款连续第三年出现逆差,由上年1200亿降至1026亿美元(见图表7)。


分项目看,受货物出口高增长影响,货物贸易收付款顺差同比增加2242亿至6325亿美元,刷新历史记录,贡献了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差额增幅的160%,表明货物贸易继续发挥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器作用其他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出压力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收付款逆差分别较上年增加了466亿、130亿、110亿和349亿美元(见图表8)。


具体而言,服务贸易收付款逆差升至1503亿美元,为2020年以来新高,占疫情前五年均值比重由上年58%升至83%,表明居民跨境出行等需求处于持续恢复过程收益和经常转移收付款逆差2420亿美元,延续2015年以来升势,直接投资连续第二年出现逆差,逆差规模为1295亿美元,二者均创历史新高。虽然2024年前三季度国际收支口径的外来直接投资由上年同期净流入251亿美元转为净流出130亿美元,但涉外支出数据并不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将利润大量汇出以及撤资的判断。因为外商投资企业将利润汇出和撤资均为现金收付,但2024年收益和经常转移涉外支出增加268亿美元,低于上年增幅286亿美元,直接投资涉外支出增加330亿美元,增幅更是近五年来新低。


证券投资连续第三年出现逆差,逆差规模为521亿美元,但明显小于2022年逆差1918亿美元,表明证券投资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出压力可控证券投资涉外收入增加6412亿美元,仅略小于2020年增幅6427亿美元,涉外支出增加676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该项涉外收付款占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比重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至34.6%,创历史新高。证券投资项下跨境资金活跃度明显提升,带动人民币收付款占比升至51.2%,创历史新高,人民币继续位居境内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这同时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外汇兑换转移到离岸市场进行(见图表910


2024年,外资减持股票资产但继续增持人民币债券。根据万得估算数据,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由上年净流入437亿转为净流出335亿元,其中一季度和三季度分别净流入682亿、536亿元,二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净流出296亿、1257亿元,后者创下单季新高【2当年,境外机构净增持人民币债券规模由上年2817亿升至4918亿元,其中前三个季度分别净增持3282亿、3113亿和814亿元,四季度转为净减持2291亿元,可能是因为美债收益率上行而中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位,中美负利差再度扩大。根据IMF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调查,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球持有人民币储备余额由2023年末的2622亿降至2572亿美元,份额回落0.12个百分点至2.17%因此,要慎用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来研判全球人民币储备持有变化


银行结售汇逆差扩大,市场主体购汇动机增强

2024年,反映境内主要外汇供求关系的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以下简称银行结售汇)延续上年逆差态势,规模由573亿增至1971亿美元,但仍然远小于2015年和2016年逆差规模5740亿、4181亿美元。其中,远期和期权外汇衍生品交易由上年净买入160亿转为净卖出868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由上年563亿增至1115亿美元,二者分别贡献了银行结售汇逆差增幅的74%39%,而银行自身结售汇由上年逆差170亿转为顺差12亿美元,贡献率为-13%(见图表11)。


2024年,银行代客涉外外币收付款顺差由上年513亿增至1745亿美元,但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不降反增,主要是因为市场购汇需求增加,与2023年类似(见图表12)。2023年、2024年,剔除远期履约额之后的收汇结汇率均为54.0%,较2022年回落0.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而付汇购汇率由2022年的53.9%先后升至62.2%63.6%,创2017年以来新高(见图表13)。2023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承压背景下,市场主体囤积外汇和抢购外汇动机增强,反映境内外汇市场出现顺周期羊群效应。这或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连续三年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重要原因。此后,有关部门多次重申汇率维稳目标。113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声明指出,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继续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增强外汇市场韧性,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3】


根据国际收支说,国际收支引起的外汇供求流量决定了汇率水平及其变动。然而,现实中,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境内外汇供求状况并不完全对应。本轮人民币汇率调整始于2022年,但银行结售汇从20237月开始出现较长时间的逆差。银行结售汇转为逆差,伴随着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增强,例如20244月至7月,在岸即期汇率较中间价日均偏离程度为+1.9%,同期银行结售汇逆差月度均值高达518亿美元(见图表14)。可见,任何政策选择都有机会成本,不存在最优的汇率选择。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人民币汇率仍然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银行结售汇保持逆差与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中美利差倒挂程度加深不无关系。一方面,利率平价机制引导美元贴水点数扩大,市场主体远期结汇意愿减弱、购汇动机增强。2024年,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贴水点数由上年2239点增至2521点,创2008年以来新高。全年,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额减少897亿美元,远期购汇签约额增加465亿美元;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累计未到期额由上年增加297亿转为减少539亿美元,降幅仅次于2015年,贡献了银行结售汇逆差增幅的60%(见图表11)。同期,远期结汇套保比率回落3.6个百分点至7.4%,为2018年以来新低,远期购汇套保比率上升1.1个百分点至5.8%(见图表15)。

另一方面,人民币利率下行背景下,境内主体外币资产配置需求增加。外贸企业主要通过减少结汇获取本外币利差,居民部门则通过减少结汇、增加购汇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2024年,货物贸易收入结汇率(即银行代客结汇占涉外收入比重)回落2.9个百分点至49.8%,创历史新低,而支出购汇率(即银行代客购汇占涉外支出比重)减少1.2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收入结汇率回落7.3个百分点,支出购汇率则上升3.8个百分点(见图表16),服务贸易结售汇逆差增加864亿美元,是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增加的主要贡献项,贡献率为157%(见图表17)。全年,非金融企业境内外汇存款余额止跌回升,但只增加了68亿美元,住户部门境内外汇存款余额增加141亿美元,仅小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184亿、363亿美元的增幅,表明居民购汇存放境内的情况增多。

此外,得益于人民币低息融资成本优势和国内政策支持,人民币融资功能有所深化,资金出境需求增加。2024年,熊猫债发行热度攀升,以发行起始日计,全年发行熊猫债109只,发行规模为1948亿元,同比增长26%SWIFT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均值为5.45%,较2023年全年占比上升0.61个百分点,11月占比升至6.41%,创历史新高,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见图表18)。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货币政策基调为“适度宽松”,并且连续第三年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如何平衡宽货币与稳汇率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根据“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实现其中两个而必须放弃另外一个。中国的政策实践是建立在“三元悖论”基础上的中间选择,一是因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等于将汇率固定,二是虽然汇率维稳是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考虑之一【4,但货币政策主要考虑仍然是国内经济金融形势【5,后者才是影响汇率走势的决定性因素。稳汇率的关键在于稳经济,稳汇率更多是为国内经济调整争取时间。而且,央行多年来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人民币汇率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调整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如预期。


注释:
【1】https://mp.weixin.qq.com/s/XGzz9oTPIHSYYSQiyTbRUQ
【2】数据来自万得,基于区间持股变动及个股成交均价进行估算。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2025年1月13日,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5564058/index.html
【4】21世纪经济报道,货币政策如何加强逆周期调节?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详解五大重点,2024年12月15日,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1215/herald/767b0cc6171951bf4c1b574715a5a9e1.html
【5】国新办,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2025年1月14日,http://www.scio.gov.cn/live/2025/35348/index.html

往期回顾:
人民币汇率延续调整,境内外汇供求和跨境资金流动生变——2023年外汇市场分析报告》2024年1月24日
《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彰显外汇市场韧性——2022年外汇市场分析报告》2023年2月1日
//


分割线


管涛博士新书《货币的反噬》即将出版,长按图片可直接购买下方书籍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近年来美国通胀、全球经济以及中国货币市场研究的金融理论图书。作者认为,当十多年的货币大放水遭遇财政刺激、供给侧冲击,高通胀回归也就难以避免。
全书共分九章,主要探讨了美国本次高通胀的成因,美联储紧缩对美国金融市场及金融体系的影响,美联储紧缩对中国经济的溢出影响,以及中国稳增长的政策应对,同时还初步探讨了特朗普回归对美元利率、汇率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当前世界深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厘清通胀问题、汇率波动问题、美国经济发展动向以及我国当前经济环境,对于实现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披露声明


本报告准确表述了证券分析师的个⼈观点。该证券分析师声明,本⼈未在公司内、外部机构兼任有损本⼈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其他职务,没有担任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或⾼级管理⼈员;也不拥有与该上市公司有关的任何财务权益;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或其它第三⽅都没有或没有承诺向本⼈提供与本报告有关的任何补偿或其它利益。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声明,将通过公司⽹站披露本公司授权公众媒体及其他机构刊载或者转发证券研究报告有关情况。如有投资者于未经授权的公众媒体看到或从其他机构获得本研究报告的,请慎重使用所获得的研究报告,以防⽌被误导,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其报告理解和使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凭澜观涛

凭澜观涛
著名经济学家管涛老师公众号。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董辅礽讲座教授,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