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节,回家过节吗?
还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奔跑撒野的情景。脚步啪嗒啪嗒,跑过摊晒着谷物的晒场,跑过树底高高低低的稻杆蓬,跑过黄泥夯筑墙下溜达的母鸡。
那时候日子很长,满心满眼都是未来,都是远方,都是城市的霓虹,从来没有认真看过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等长大回来,发现曾经司空见惯的景色,真的随童年一起消逝了。
武义文博工作者薛骁百先生,因感叹在时光中老去、湮灭的农村建筑,一头扎进武义大山,走村串巷,寻找那些几乎无人问津的乡土建筑,一笔一画将它们留存在画纸上。
新的一年,想邀请你来博物馆看个展,画展,主题是那些陪伴着我们长大的武义乡土建筑,再看一眼传统乡村的背影。
展览名称:
疏瓦鱼鳞寻旧忆——薛骁百乡土建筑写生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25年1月3日——2025年3月2日
展览地点:
武义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主办单位:
武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
武义县博物馆
武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作者简介:
武义县博物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馆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和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县政协五、六届常委,七届文史委副主任。曾任武义县美协副主席。1984年,因县博物馆举办地方史陈列需要美术创作人员而被借用。1985年调入县博物馆,专业从事文物保护工作。2015年退休,作为专家受聘为新馆展陈工程顾问,2019年工程竣工验收后正式从岗位上退下来。年轻时受连环画影响,主攻白描人物,曾为博物馆基本陈列、党史陈列、革命烈士事迹陈列等创作人物画作品。尝试创作连环画并有发表。转学版画,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多次参加省展并有获奖。2004年担任分管业务的副馆长后,忙于工作,绘画因此搁笔。2019年开始重操画笔,深入乡村,以写生的方式记录乡土建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武义的乡村依然保留着原始风貌。那时的村落,在传统的粉墙黛瓦之间,除了一些公共建筑,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仍不多见;马头墙、坡屋顶,鳞鳞的灰瓦之上,袅袅炊烟在夕阳中随风飘散。武义县位于浙江中部,多山。境内河流北部属钱塘江水系,南部属瓯江水系。“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理面貌,决定了许多乡土建筑必须依山傍水,靠着随形就势来建造;而交通不便,就地取材遂成为最无奈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武义的乡土建筑,以民居为多。有合院式和“一”字形等几种建造形式。大中型住宅往往数进,厅堂抬梁,用材讲究,雕刻精美;小型合院或一般住宅,构架皆用穿斗,施雕很少,风格简朴平素。街巷,曲折迂回,构成了村落的脉络和肌理,连接着乡情乡谊。武义传统村落的巷弄一般多随建筑走向,环绕互通,宽窄不一,路面铺装多为卵石。稍大的村落、依山而建的村落、临沟坎的小巷、老村的巷弄……不同类型的街巷,具有不同的特色与趣味。武义乡村的许多传统民居中,堂楼的轩间后壁位置,往往依然摆放着很有年份的雕花供桌,桌上是些烛台、香碗、小盅等祭祀用品,供桌前常置有一张八仙桌。厅堂中、客厅里、屋檐下、山墙边、庭院中、柴铺里,不同的地方放置着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情调。时间流逝,许多曾是村落骄傲和值得与外人道的乡土建筑,如今都已是过去式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历史的遗存已然成为传统乡村最后的背影。近几年,政府的抢救修缮,民间和社会组织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让武义的乡土建筑有了重生的机遇,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中的作用亦渐见显现。时代的洪流在裹挟着人们往前,那一幢幢承载了乡土记忆的建筑却依旧驻留原地。远走的游子们在某个寻常的日子选择离开,却也会在某个瞬间怀念那些被关在老房子里的春夏秋冬。我们所留念的,是时间带来的产物,那一幢幢的老房子,或许已经到了它使命的尽头,但它依旧在那儿,等待它的归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