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黄河水沙变化
引用格式|
胡春宏,张晓明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黄河水沙变化[J]. 水利水电技术,2020,51( 1) : 1-11.
HU Chunhong,ZHANG Xiaoming. Loess Plateau soil erosion governance and runoff-sediment variation of Yellow River[J]. Water Resources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2020,51( 1) : 1-11.
作者信息|
胡春宏,张晓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作者简介|
胡春宏(1962—),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委会主任、原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工程泥沙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E-mail:huch@iwhr.com
摘要|
“黄河流域治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明晰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成效及其影响下的黄河水沙关系变化,有助于为黄河水沙关系协调提供科技支撑。通过梳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措施变化,辨析了治理措施的减沙效应。研究表明:(1)黄土高原历经五个典型治理阶段,主色调由黄变绿,下垫面发生不可逆的变化;(2)2000年以来,主要产沙区汛期雨量偏丰且极端降雨增加,而黄河沙量相对1919—1959年锐减了85%,中游中常洪水发生频次降低,下游河道由淤积转为冲刷;(3)林草、梯田和淤地坝减沙成效显著,溃损淤地坝淤积泥沙出库比<15%,难以发生“零存整取”现象;(4)与历史极端降雨事件相比,2000年后相似降雨条件下,典型流域次洪水量和沙量分别减少30%~78%、53%~88%,水土保持成效显著;(5)新水沙情势下应适时调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格局,并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改造下游河道,解放滩区。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河; 水沙关系; 治理措施; 淤地坝; 极端降雨;
正文链接|
知网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0&filename=SJWJ202001001&uniplatform=NZKPT&v=m3bYgjw9Yq7LnYx5ct627N8fVHrcKX1kyEgK1O2Lt9TWH983Sz7_TbxYVEpm_8y2
头条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814359581825696260/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创刊于1959年,是水利部主管的、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水利水电行业综合性技术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年《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并且申报中英文期刊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从2021年1月起,可以接收全英文稿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极端天气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专刊征稿涵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水沙过程与环境生态效应”专刊征稿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