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诵读者:
佘山投资公司妇联——徐海英、孙川凤
新城集团妇联“她悦读”栏目将每月与大家分享国学经典,一起收获做人处事的智慧,共建向上向善的工作氛围,本期带来的是康爱德的故事:被梁启超和孙中山盛赞的奇女子,投身医学40年直至燃尽生命之光。
在晚清时期,大部分女子被封建礼教所束缚,只能困于家庭之中,无法独立自主追寻自己的梦想。然而在那个时代,却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勇敢地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枷锁。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她不畏艰险,跨出国门,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学成之后,心怀祖国和人民的她,在最美的年华里,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服务国民的事业上。这位杰出女性的事迹打动了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梁启超特地撰文称赞她,孙中山先生也对她颇为赞许。她就是我国第一位江西籍留美女医生——康爱德。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传奇的一生。
出生时命运多舛 ,被美国传教士收养
1873年,在江西九江,一户生活并不富裕的家庭迎来了他们的第六个孩子——一个女孩。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思想守旧的父亲一直渴望有一个男孩延续香火,得知又是个女孩时,他丝毫没有怜子之心,无情地将其送给邻家当童养媳。这个女孩从出生起,似乎就被不幸的命运所笼罩。可偏偏这时,算命先生又预言这个女孩子命犯天狗,婚姻不利。这一说法导致邻家拒绝了这门“亲事”。就在这时,一位给西方女传教士做中文教师的乡邻提议,将这个女孩送给那位传教士收养。就这样,经乡邻的引荐,来自美国的传教士昊格矩女士收养了这个女孩,并为其取名康爱德。之后的日子里,养母昊格矩对康爱德视如己出,不仅在生活中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经常教导她各种知识和礼仪。自此,康爱德悲苦的命运迎来转机。1882年,昊格矩女士将九岁的康爱德和另一个养女石美玉送入九江美国基督教会的儒励女学读书。在校期间,康爱德“入小学、中学,遂通数国言语文学。天文地志算法声光化电绘画织作音乐诸学,靡所不窥,靡所不习”。她接受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不仅掌握了本国语言,还精通其他多个国家的语言,并且深入学习了相关的文学知识,广泛涉猎自然科学、艺术以及手工艺等多个学科领域。1892年,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康爱德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专业。这位曾遭父母遗弃的女孩,终于冲破了命运的枷锁,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光明。
23岁回到祖国,创立南昌第一家西医诊所
1896年,时光流转,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天资聪颖的康爱德在密歇根大学完成了四年的学业,荣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从美国著名医学院毕业的女性之一。那时,康爱德年仅23岁。在毕业典礼上,康爱德及一同毕业的石美玉身穿传统中国服装,姿态优雅,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头等毕业证书。她们的风采轰动一时,引得在场人纷纷惊羡不已,校长也对她们赞誉有加。毕业后,面对各大院校抛来的橄榄枝,康爱德断然拒绝了。她毅然回到家乡江西,并下定决心用所学医术服务百姓们。1896年的中国时局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江西因战乱而急需医疗援助,康爱德面临的挑战与艰辛可想而知,但她丝毫没有退缩。同年,康爱德和石美玉在九江开办了诊所,并积极进行医疗宣讲活动。1897年,康爱德在南昌德胜门创立了一家临时诊所,这是南昌第一家西医诊所。康爱德一边看病,一边培训医护人员,慕名而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同年,康爱德的事迹打动了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他撰写《记江西康女士》一文,发表在主张维新变法的《时务报》上。此时,维新变法声势日壮,梁启超撰写《变法通议》,主张兴办女学。他盛赞留学归来的康爱德,视其为中国妇女学以自强的范例,为女子教育发出了有力的呼声。就这样,康爱德声誉日隆。1899年,据《九江市志》记载,康爱德作为当时知名度很高的女知识分子,代表中国出席了世界妇女协会会议。然而,康爱德的事业正风生水起时,却遭到了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的波及。当时兴起了激进的排洋风潮,康爱德作为传教士的养女和一名西医,不得不前往日本避难。1901年,待时局稳定后,康爱德义无反顾,再次回到了江西。她和石美玉在九江创办了但福德医院及护士学校,一边挂牌行医拯救病人,一边培育医护人员,同时记录了很多医学案例,为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一次,康爱德前往南昌行医。巡抚得知康爱德来了,便邀请她为自己患病多年的夫人治病。没想到用了康爱德调制的药方后,仅几个月的时间,夫人的身体竟完全康复。心怀感激的巡抚夫人从此大力宣传康爱德的医术。借此契机,康爱德来到南昌设立医院,并逐步扩展规模。
一生奉献给医学事业,直至燃尽生命
1907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康爱德怀揣着将医学知识传承后世的愿望,以及像鲁迅先生那般用文字来呐喊救国的志向,毅然决定再次赴美深造,踏上了新的求知之旅。她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后来,又去了英国的热带病院继续深造医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她重操医学旧业。1912年,康爱德在上营坊扩建南昌妇孺医院并担任院长,这家医院很快成为人人皆知的“康医院”。也是这时,孙中山先生亲临医院参观。孙中山在医院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并对康爱德赞许有加。这极大地激励了康爱德,使她更加坚定了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奉献一生的决心。1915年,康爱德携手21位医生在上海创立了中华医学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医学界的交流与发展。1916年,康爱德前往天津,担任北洋妇幼医院院长兼护士学校校长。在这里她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护人员。1920年,康爱德被推选为《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即便事务繁忙,她仍不辞辛劳地整理病例,将疑难杂症记录于杂志,以便后人查阅。接下来的数年间,面对动荡的时局,康爱德依然奋不顾身,用行动践行医者使命。1926年,她在南昌创办了第二红十字妇孺救济会,救护北伐军中的伤病员,还开办了高级护士学校及孤儿院,培养护士,照顾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康爱德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的安危殚精竭虑,付出了所有心血,无暇顾及自身,因此一直单身未嫁,长期的疲劳更使她的身体每况愈下。1928年,养母的离世,给予康爱德沉重打击。但她很快将悲痛转化为力量,继续坚守岗位。然而不幸的是,三年后,康爱德于南昌逝世,享年58岁。
康爱德的一生,是对“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最生动的诠释。她从一名弃婴成长为医学界的领军人物,将无限的爱奉献给了祖国同胞。投身医学四十载风雨兼程,她不仅挽救了一条又一条的生命,更以非凡的执着与勇气,为国家的医学事业与国民福祉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这位伟大女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素材来源:有书APP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