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我正在厨房里忙着准备晚餐,突然听到门铃声响起。打开门,看到小叔子站在门口,脸上带着些许局促和紧张。
“嫂子,你在家啊。”他笑着打招呼,眼神却有些闪躲。
我让他进屋坐下,给他倒了杯水。他捧着水杯,手指不停地摩挲着杯沿,欲言又止的样子。
“有什么事吗?”我问道。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开口了:“嫂子,我想买套房子,但是手头还差20万。我想问问你和哥,能不能借我点钱?”
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虽说是亲戚,但20万也不是小数目。正当我犹豫时,婆婆从卧室里走了出来。
“借呗,你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好犹豫的。”婆婆笑呵呵地说,“不用写借条,他要是不还,我来还。”
看着婆婆慈爱的目光,我心里的顾虑少了几分。毕竟是小叔子,又有婆婆做担保,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就这样,我们借给了小叔子20万。谁知这一借,就是7年。
七年间,我们提醒过小叔子几次,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起初还会说“再等等”,“最近手头紧”之类的话,后来干脆不接我们的电话了。
终于在上个月,我忍不住找到婆婆,希望她能履行当初的承诺。
“妈,小叔子一直没还钱,您看...”我小心翼翼地开口。
婆婆正在看电视,头也不抬地说:“ 关我什么事?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
我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是当初您说,如果他不还,您来还的... ”
婆婐绝脸色一沉:“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你还记着呢?我年纪大了,哪记得那么清楚。 ”
我站在那里,感到一阵无力和失望。心里不禁想起当年婆婆信誓旦旦的样子,与现在冷淡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回到家,我把这事告诉了丈夫。他叹了口气,说:“ 算了吧,为这点钱伤了和气不值得。 ”
我知道他是为了家庭和睦,但心里还是觉得委屈。这20万,是我们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原本是打算给孩子交学费的。
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小叔子刚借钱时的局促,婆婆信誓旦旦的保证,以及现在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我开始反思,是不是当初太过轻信了? 金钱往往是最能考验人性的东西 。或许,我们应该更理智一些,即便是亲戚之间,也要把事情说清楚,立个字据。
但转念一想,如果连至亲之间都充满戒心,那这个家还剩下什么? 信任和亲情,本应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可为什么到头来,反而成了伤害的来源?
我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虽然不富裕,但总是乐于帮助他人。他们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做人要厚道。”也许,这就是他们获得幸福的秘诀吧。
几天后,我决定再次找小叔子谈谈。这一次,我没有咄咄逼人,而是平和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困难。
出乎意料的是,小叔子红着眼圈说:“嫂子,对不起。这些年我一直很愧疚,但就是没脸面对你们。我保证,从下个月开始,我每月还一些,直到还清为止。”
听到这话,我心里的怨气消散了不少。 也许,给予理解和机会,比单纯地责备更能唤醒人心中的善意。
这件事让我明白, 在处理家庭矛盾时,既不能太过天真,也不能过于冷酷 。我们需要在亲情和理智之间找到平衡,用爱心化解矛盾,用诚信维系关系。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常常反问自己:如果角色互换,我会怎么做?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理解他人,也更容易获得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