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青年·爱学习|桐庐青年说:忍住改革阵痛 方能破茧成蝶

旅行   2024-08-16 18:16   浙江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社会的进步与飞跃,无不伴随着深刻的变革与挑战。改革,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过程往往伴随着“阵痛”:那是旧有体制瓦解的挣扎,是新秩序构建前的混沌,更是民众心理与利益格局的重塑。“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找到改革路径,激发改革力量,让“阵痛”孕育出国家发展的无限可能与民族复兴的辉煌未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改革阵痛有其必然性

何谓改革?在中国古代,改革是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等;在中国近现代史,改革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在新中国的发展中,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从古至今,没有哪场改革是平稳过渡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改革一定会有阵痛,不痛就说明改得不到位,不愿意承担阵痛就一定会长痛甚至消亡。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大宗商品价格“跳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部分企业“关、停、并、转”、商品大量滞销......市场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要知道,壮士断腕,痛是必然;凤凰涅槃,难是必然。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一直在进行,若是因为“事未做而志先衰,身未动而气已泄”,因为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受到体制机制束缚而止步,那中国何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谈何立足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到创新变革、冲破禁锢、标新立异、焕然新生。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要有共度改革阵痛的信心与决心

改革阵痛是暂时的,而改革带来的发展成果是长久的。“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从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大跃升、创新成果大丰收、协调发展大提升、绿色发展大迈步、纵深改革大推进、生活水平大改善、安全保障大提效,改革之花结出丰硕的改革之果。改革就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矛盾和问题不仅本身会导致阵痛,而且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也会导致阵痛。“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面对制约改革的卡点堵点问题,要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发展信心、保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定力,紧抓一切有利时机、用好一切有利条件,不断为深化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让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间”,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改革要向难而进,永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大决心和坚强意志,坚定心志,如石雕般不屈,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创新的策略,迎接深化改革的试炼。


“初心不忘来时路,砥砺前行勇往直。”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改革,一头连着“政”,一头连着“民”。党的十八大以来,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2000多个改革方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46次提到“人民”,无不彰显着中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思想。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化雨”到独具特色的“股田制”实现强村富民,从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携手同行”到三明医改的“破釜沉舟”,从“一枚印章管审批”打破基础治理难题到“最多跑一次”实现政府服务提质增效,体现了中国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所以不管怎么样,也不能让这些百姓们只承受改革带来的“阵痛”,却不能享受改革带来红利。但是倘若能让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纵然短期内不得不承受痛苦,群众也会有苦尽甘来的期盼。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增进人民福祉,只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红利,改革阵痛才算真正“破茧成蝶”。


作者:俞凯丽(桐庐县莪山畲族乡青年干部)

编辑:张新裔(桐庐县市场监管局青年干部)

校对:丁丽 闵婕

来源:桐豌豆


更多内容

请关注桐庐青年




点赞,在看,转给更多人!↓↓↓


桐庐青年
桐庐共青团来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