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恩强教授丨聚焦舒适诊疗,助力消化内镜高质量发展

健康   2025-01-20 18:02   四川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与超级微创理念的提出,共同推动了消化道疾病舒适化诊疗的进步,满足了公众对舒适化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无痛内镜技术作为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推动消化内镜舒适化诊疗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前,新型药物和新技术的涌现为无痛内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何将这些创新整合到临床实践中,普及消化内镜筛查并推动消化道早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医脉通邀请到消化内镜领域知名专家——解放军总医院令狐恩强教授,分享有关消化内镜舒适化诊疗的理念认知与实践经验。



Q1:您提出的“器官保全超级微创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消化内镜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超级微创”这一理念的核心内容,及其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令狐恩强 教

手术治疗学的演进大体可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随着手术模式的优化而不断精进:第一阶段被称为器官切除、解剖重建治疗目标“治愈疾病”虽已解决众多重大疾病,至今仍然是外科和微创外科的常规方法,但手术造成的器官与功能缺失带来生活质量的损失,几乎无法逆转。


第二阶段为“保全器官、根治疾病”(超级微创治疗阶段),目标是“治愈疾病,恢复如初”,强调在保全器官完整性的同时治愈疾病。目前,我们正处于超级微创治疗的初级阶段,实现超级微创治疗主要依赖于四条通道,即隧道通道、自然腔道通道、穿刺通道和多腔隙联合通道。在医疗技术的持续创新中,这四条通道不断涌现出新的方法来实施超级微创手术。


超级微创手术在消化道早癌(如早期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消化道固有基层肿瘤、功能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胰腺感染性坏死)以及囊性肿瘤等疾病的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进展期肿瘤治疗中不断拓展。随着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一些进展期肿瘤经前期治疗后缩小,可通过内镜进行局部全层切除或淋巴结清扫,实现器官保全。超级微创理念虽起源于消化内镜领域,但其跨学科特性使其适用于所有涉及手术的外科领域,可为其他学科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科技的高度发展还将推动我们迈向第三阶段,届时疾病治疗将接近无创的境界,治疗目标依然是“治愈疾病,恢复如初”,但在保全器官方面将实现更大突破。这不仅是超级微创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有创治疗学发展的终极目标。



Q2:无痛消化内镜技术在超级微创手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请问在无痛消化内镜具体实施过程中,常用的镇静类药物有哪些?您如何评价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这种新型苯二氮䓬类药物在其中的应用和疗效?


令狐恩强 教

传统内镜操作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疼痛,而无痛内镜技术通过使用镇静和麻醉药物,可减轻或消除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痛苦。在此过程中,选择安全且有效的镇静或麻醉药物,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的顺利至关重要。


临床常用的镇静类药物包括丙泊酚、咪达唑仑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等。其中,丙泊酚具有快速诱导和苏醒的特点,但易引发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抑制、注射疼痛等不良反应;咪达唑仑诱导苏醒时间较长,可控性欠佳,且易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是一种经非特异性酯酶快速代谢的短效镇静药物,因不依赖肝肾功能,无体内蓄积风险,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即使发生呼吸抑制,患者也能较快恢复自主呼吸。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诱导与苏醒时间较短,可通过给予氟马西尼迅速逆转,临床应用灵活、安全,是无痛内镜检查中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



Q3:据了解,尽管全国已有3万多家医疗单位开展了内镜早筛项目,但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仍不尽如人意。作为全国消化内镜领域的领军专家,您如何看待这一现状?在推动消化内镜技术发展和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方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有哪些?特别是在中国消化道早癌的防治方面,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令狐恩强 教

消化道早癌筛查检出率尚不理想,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医疗资源投入不足、新技术成本较高、医疗政策滞后、基层医疗单位积极性不足、公众健康意识落后、内镜检查接受度不高,以及信息化普及程度低,导致相关数据难以获取等。


要提升消化道早癌筛查检出率,需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提高内镜筛查的接受度。借助媒体宣传和教育活动,强化公众对早筛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推广无痛内镜的应用,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筛查意愿,促进常态化筛查。其次,提升内镜检查的质量。加强消化内镜医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同时,研发和应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检查质量。再次,扩大筛查范围。在社区适龄人群和高危人群中推广筛查,实施内镜精查策略。最后,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筛查培训中心和技术队伍,通过专业培训和团队协作,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了解消化内镜优势,提升疾病早期发现率。



Q4:您如何看待“舒适化医疗技术”在消化道早筛中的作用?随着无痛内镜技术的成熟,它如何促进内镜筛查率的提高,并改善患者的整体就医体验?


令狐恩强 教

舒适化医疗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筛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早癌筛查检出率的关键环节。美国在早癌筛查方面起步较早,通过无痛内镜对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强制性结肠癌筛查,其结肠肿瘤的发病率下降了5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人口众多,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无痛内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消化道早癌筛查提供了新的机遇。


无痛内镜技术是舒适化诊疗的重要形式,其发展不仅是医疗技术提升的体现,更是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践行“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理念的体现。借助镇静和麻醉药物,无痛内镜技术提高了患者在检查时的舒适度,减少了其恐惧感,还能让患者在相对放松状态下接受检查,便于医生准确完成检查,真实反映消化道病变,提高早癌检出率,增加治疗成功率,且患者术后恢复快。


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开发和临床试验的进展,无痛内镜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这一新型超短效苯二氮䓬类的药物在内镜诊疗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起效、代谢和镇静恢复均较快,且水溶性好、无注射痛,患者耐受性良好,为无痛内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Q5: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推动下,消化内镜舒适化诊疗被纳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并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2025年消化内镜舒适化诊疗高质量发展系列会”项目启动,标志着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视。您能分享一下该项目的学术规划吗?您认为该项目将如何影响消化内镜领域的未来?


令狐恩强 教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舒适化医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但在推广过程中,患者对内镜检查的畏惧心理、诊断难点、专业医师短缺,诊疗水平不均衡和设备发展等问题凸显,表明无痛内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由中国医疗器械协会主办、由江苏恒瑞制药承办的“消化内镜舒适化诊疗”系列学术交流会应运而生,拟邀请全国消化内镜和麻醉相关医务工作者展开深入交流,助力健康中国宏伟蓝图。作为该领域学者,我们将全力支持无痛内镜舒适化诊疗的发展,促进我国早癌的发现。


项目将全年举办多站现场交流活动,聚焦消化内镜最新技术与舒适化诊疗发展等热点话题深入探讨,并现场演示最新超级微创内镜技术。同时,在舒适化医疗的整体框架下,我们还将致力于提高患者的接受度,通过推广舒适化医疗理念,吸引更多患者参与内镜检查与筛查,加深患者、管理人员和医师对其在早期肿瘤筛查中重要性的认识,推动舒适化医疗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令狐恩强 教

解放军总医院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

  •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

  •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总编辑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副总编

  •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

  • 三次获得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奖项


医脉通消化科
关注医脉通消化科,及时获取国内外消化领域前沿资讯、指南,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