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境立德树人|知成于行,笔墨生香——临沂第二十七中学研学感悟优秀习作(一)

教育   2024-04-12 06:15   山东  

走进儒家圣地

礼敬先贤至圣




编者按

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等习惯,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素养,继承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4月,临沂第二十七中学学生到孔子出生地、儒家文化重要发祥地——曲阜尼山,开启探古寻幽、与圣哲先人对话的研学之旅。

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旅行,也不是纯粹的课堂学习。它是一种比旅行更精彩,比课堂更丰富、更直观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旅行的途中,“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此次研学,学生有感而发创佳作,特此展示。





研学之旅

 八年级17班  孙文硕

研学之路,漫漫艰辛,充实欢乐,探寻智慧。在盼望中,我终于迎来了这次的研学活动——前往孔子的故乡。

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学校,红彤彤的校服映红了整个校园。我们登上了前往曲阜的大巴,清晨的阳光洒落在车窗上。窗外,桃花灼灼,在阳光的沐浴下展现出娇嫩的脸庞。大雁早已带着春的气息悄然来临,让我感到久违的放松,体会到了竺可桢笔中的大自然的语言。不一会儿,我们开展了有关孔子的竞答活动。每个同学都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我也积极参与,不一会儿就成为了加分中的佼佼者。

两个小时的车程,在欢声笑语中转瞬即逝,我们来到孔子的故乡——孔子湖。在飘渺云雾中眺望着远方延绵起伏的高山,如同古时的笔架。湖面平静如一面镜子,映照着,杨柳青青,繁花彩蝶。接着,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孔子学堂。在这个充满书香古风的学堂,我不免对孔子产生了钦佩之心,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圣贤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孔子在年轻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而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在30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访思想家老子为师。在孔子40多岁之时,威望已十分之大,但他却拜访杨小儿为师,并说出千古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学习没有止境。在生活中,我们应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不断进步。此外,我们还看了精彩的灯光秀,一刹那迎来一阵黑暗,紧接着绚丽夺目的灯光便浸染了我的心。在时暗时明的灯光下,欣赏梅兰竹菊,聆听长箫短笛。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一天的研学很快就结束了。不要让学习成为一种苦役,而应该让它成为一种享受。因为研学让我学习到了中国传统的中国传统的深厚底蕴和人文精神。



学儒家文化,品圣贤人生

——研学有感

 八年级18班  陈欣儿

冬的舞蹈渐渐拉上帷幕,春踮起脚尖悄悄进入舞台中央。温柔的阳光为早已出芽的叶子拉开外衣的一角,为天地之间洒下阳光。春天到了,我们期盼已久的研学也如期而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有时真的很佩服古人的智慧,天还蒙蒙亮,小雨已经淅淅沥沥下了不知多久。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也让我开始隐隐不安:这来之不易的研学不会因为这雨而打退堂鼔吧。雨水好像明白我的心,打在我的额头上,让我抬头去看。校园里一辆一辆的大巴车如同几座威严的山峰,打消了我的不安。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坐上车,听着领班老师的自我介绍。两个小时的车程在和同学的说笑中如同白驹过隙,在一片迎春花的迎接中,我们来到了这次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济宁曲阜。

进入园区,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尊孔子像。导游老师告诉我们这尊孔子有72米高,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孔子像,七十二米代表孔子有七十二贤弟子。孔老夫子面上带笑,眉眼之间皆慈祥。我们来到孔子像面前进行拜孔仪式,“一拜!”弯腰拱手,以一颗至诚之心,向孔老夫子表达自己最崇高的敬意。“兴。”起身,再次抖擞精神。“再拜!”这一拜是敬佩,敬佩孔老夫子心系天下百姓的仁爱,敬佩孔老夫子“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的超前思想。“兴。”起身,思考孔子所作所为的意义。“三拜”这一拜是自强不息,是证明自己将奋发图强的决心。这一拜是传承,是铭记,是少年将屹立不倒的证明。“礼成!”注释孔子像,仿佛圣贤的慈爱还在眼前,精神还在眼前。这是对老师的敬重,对知识的感恩,对自己的承诺。

孔子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三岁丧父,青年丧母,最后也没有实现自己的心系的仁政,但孔子酷爱读书,在书中获得知识,在经典中获得智慧,这是他成为圣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许我们此时正在为读书发愁,正在为一时享受而庆幸,可只要拿起书来努力,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看!这是圣贤留下的经典,这是圣贤留下的智慧,这需要我们来接过这接力棒,将这智慧发扬传承下去。听!这是圣贤的声音,这是圣贤的传语,这需要我们用心挖掘,用心倾听。

我们定不辜负期盼,这是责任,我们定不遗忘圣贤,这是使命。



研学感悟

 八年级19班   段星宇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贤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通过课本,我们知道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通过这次研学之旅,我对他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刻了。

在尼山圣境,我借助孔子出生地以及周边环境的探索研究,了解了孔子自出生以来重要的生平成就,理解至圣毕生历经磨难,但依然初心不改。于世态炎凉中参悟天道人心,传承儒家思想。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早年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他“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体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理论知识闻名于鲁,。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年五十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以传授六艺为终身事业。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给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是一位终身好学,终身探索的人,他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享年73岁,从15岁到70岁一直在学习。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学习,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啊!孔子还是一位不耻下问,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孔老先生可真是谦虚啊!

“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出自孔子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孔子不愧是真君子,不仅弟子满天下,他的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也是传承了两千余年,不愧是东方圣贤!孔子的故事到此为止,而代表着圣人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需要我们传承并践行下去!


【END】

审核 | 周杰

编辑 | 杨丹


临沂第二十七中学
教育教学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