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再发《Science》!

学术   2025-01-10 20:02   山东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张轩教授团队在反渗透膜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内容以“More resilient

polyester membranes for high-performance reverse osmosis desalination”为题发表于最新一期Science《科学》



南京理工大学姚宇健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南京理工大学张轩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宪泽副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化学与环境系Menachem Elimelech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孙飞、张雯、李猛、沙刚、滕龙等人为论文共同作者。
















作者简介


第一作

姚宇健,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博士后创新计划获得者。



以第一作者作者身份在Science, Nat. Sustain., Environ. Sci. Technol.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项



通讯作者

张轩,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处理分离膜材料革新与过程理论。



先后主持包括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企业合作研发课题3项,入选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期刊编委。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Nat. Sustain., J. Membr. Sci., Environ. Sci. Technol.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8篇,编写英文专著2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



 相关研究内容及成果速览


海水淡化

作为唯一能从源头上实现

淡水资源开源性增量的技术

是解决全球水源短缺问题的首要选择

也是重塑我国“水安全”规划

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也已明确将海水淡化产业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



目前,主流商业海水淡化膜的类型是复合聚酰胺薄膜(TFC-PA),其中美国杜邦公司、海德能公司、日本东丽等公司的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绝大多数份额。尽管TFC-PA膜具有出色的“溶质-水”分离性能,但其在实际淡化工艺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学界普遍认为目前制约反渗透领域发展的因素有四点:

· 渗透性与选择性之间的权衡;

· 对中性小分子的去除率不足;

· 易受有机/无机物污染;

· 对活性氯等氧化剂的耐受性低等。


针对上述膜材料

应用场景中的真实工程问题

南理工张轩教授研究团队

于2014年开始布局

反渗透膜领域的材料革新

并开展了大量应用基础研究



科研团队以提高膜材料化学耐受性为出发点,解析了传统反渗透膜结构在活性氯攻击下的降解路径,发现了聚酰胺型膜材料化学结构的“自证陷阱”,进而提出了一类聚酯型反渗透膜材料,从实验与模拟两方面共同论证了新结构的“本体耐氯”特性。


新一代聚酯反渗透膜的分离性能
耐污染及长期海水淡化运行性能数据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

团队将目光锁定于

聚酯分离膜材料体系

持续开展了结构创制与技术革新


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一类间苯二酚衍生物—3,5-二羟基-4-甲基苯甲酸(DHMBA),借助“共溶剂辅助”界面聚合的制膜方法,提高了反应物从水相迁移至有机相的扩散速率,构建了无缺陷、且具有优异“水/盐选择性”的三维网络聚合物薄膜结构,验证了材料优异的反渗透基础分离性能(与Dupont公司SW30系列海淡膜相当)。


进一步的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HMBA型聚酯反渗透膜材料在脱硼率、耐氯性、抗有机污染、抗无机结垢等海水淡化关键评价指标方面均表现出色,综合性能在多维度超越行业标杆。


独特的分子结构

与巧妙的制备工艺

共同造就了

DHMBA型聚酯反渗透膜的

优异性能



其中,羧基与酚羟基赋予了反应物的自聚合特点,1,3,5-三取代的结构抑制了苯环的直接氯化反应路径,而甲基的引入则提供了空间位阻,增大了模型化合物的扭转势能(DFT论证),从而延缓了酯基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进一步的表征分析表明新膜材料活性层的厚度远低于商业膜,且表面粗糙度仅为2.36±0.32 nm。聚合物的高交联度及封端技术减少了膜表面的官能团数量,阻碍了硼酸分子在膜内的扩散、降低了污染物在膜面的附着概率,强化了材料的抗污染特性


由于DHMBA型聚酯反渗透膜

沿用了现有商用膜的生产工艺

提升了其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

这对反渗透行业的发展

具有里程碑意义




论文在投稿中收到了

来自编辑和审稿人的

共同认可


审稿人认为:


  • “这是一份高质量的工作,描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膜设计与制备方法。尤其是与行业标准SW30膜相比,新膜材料的具有的氯稳定性、对无机晶体沉积的抵抗力和抑制作用。”


  • “聚酯膜可能能与最先进的聚酰胺反渗透膜竞争主流市场,这代表了自80年代Film Tec发明以来反渗透膜研究的里程碑前进。”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此外,研究工作还得到了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张平霞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霍明昕教授、南开大学曹天池副教授、韩国高级科学技术研究所Chan hee Boo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南京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提供了部分测试及技术支持。相关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并获授权。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奋发进取,笃行不怠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南理工人始终在路上!


来源丨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



化学酷
分享化学资料,探讨化学知识,全网首个坚持无套路无条件分享化学资料的良心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