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文摘   2024-11-25 09:20   陕西  


“我们的旅程从西安出发,依次抵达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和米家窑地下交通站,踏入那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大门,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这是参加了“我要去延安”大思政课红色研学活动后,我市高校学子的深刻感悟。


对此,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秘书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馆长余红健指出,革命文物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珍贵的红色教育资源,用好革命文物资源,使其成为红色基因的“播种机”、红色精神的“发动机”、红色传统的“加油站”、红色文化的“孵化器”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在他眼中,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精神的发祥地,陕西丰厚的革命文物“家底”和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为创造性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线上线下相结合

力促革命文物与“大思政课”同频共鸣



“偶然推开‘八办’的大门,我看到了你,一个即将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这是“我要去延安”多维融合思政教学活动中引人入胜的情景剧的一幕,台下的高校学子沉浸式走进一段难忘的历史。


“说是课程,但不像学生们坐在课堂听讲那样,而是根据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认知特点,设计教育活动。”余红健介绍,进高校巡展巡讲形式多样,有流动展览、红色故事宣讲、朗诵和情景剧等,生动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爱国青年经西安“八办”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和在延安建功立业的历史记忆与感人事迹。同时,活动融入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毅前行的新青年精神风貌,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


宣讲以奔赴延安、革命桥梁、民族脊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真情讲述了抗战时期爱国青年的感人故事,并生动再现了延安时期革命先辈们为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作出的卓越贡献,深刻体现了延安精神的内核和时代价值。


西安“八办”沉浸式情景剧展现当年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该活动由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主办,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作为联盟秘书长单位及首届轮值主席单位,策划组织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南泥湾革命旧址、延安文艺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绥德革命纪念馆、延安博物馆及凤县革命纪念馆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活动面向全省88所高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巡展活动,先后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师生受众达万余人。并将逐步辐射至省内外各地市,力促革命文物与“大思政课”同频共鸣,扎实推动“大思政课”向纵深发展、落到实处。目前,该活动已入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



30多所院校参与

“大思政课”红色研学路线重走延安路



“将革命文物资源禀赋成功转化为高校思政课的优质教学资源,有力推动革命文物及红色资源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陈宏川指出,“我要去延安”多维融合思政教学活动除了巡展巡讲,还有受到大学生欢迎的“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实践活动,该活动以抗战时期爱国进步青年北上延安为历史背景,以西安“八办”至延安线路为参考,途经泾阳、洛川、甘泉等地,参访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照金红色小镇、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等。活动创新采用“资深思政教师授课+大学生讲思政课”模式,行前定主题,行中实地讲,行后出报告,吸引了全省30多所高校的500余名师生参与,实现思政课理论与实践融合,持续增强思政课品牌传播力与社会影响力。同时,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各高校学生专业优势,为促进沿途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西安美院大学生绘制的宝塔山


陈宏川表示,红色革命文化融入“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充分彰显革命文化故事的强大育人功效,让红色基因与革命薪火得以代代传承。同时,馆际共同参与,促成多馆多校的教育模式,既让同行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升了宣讲水平,丰富了宣讲内容,又加深了彼此间的深厚情谊。接下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将持续打磨宣讲形式,不断为红色文化育人和“大思政课”注入新活力,确保思政课与时代同步、与现实呼应、与实践共进,展现出非凡的创造性与生命力。



更好传播红色文化

科技助力革命文物保护和传承



据介绍,2021年成立的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是全国首个省级高校革命文化传统联盟,旨在建立革命场馆与高校常态化合作机制,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大思政课”。


“革命文物加上高校的多项新技术,会带来诸多良性合作。”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副秘书长李斌讲了一个事例,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与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联合,开发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数字孪生预防性保护系统。该系统运用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对杨家岭革命旧址进行三维建模,构建与现实世界一一对应的虚拟空间利用数字孪生虚实交融、实时交互的特点,结合物联网、北斗技术和数据融合手段实现了对革命旧址变化的可监测风险的可预报以及险情的可预控。


在李斌看来,联盟就是要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和智力优势,深度参与到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展览、利用研究中,推进革命文物知识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实现把革命文物资源禀赋创造性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高校学子参加这样的“大思政课”后,会制作视频等“二创”作品,这种以艺术创作生动地记录和传承革命历史的形式,在艺术与历史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不仅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贡献了积极力量。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年,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将进一步发挥高校与革命场馆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革命文物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重要节日,组织学生进革命场馆开展现场教学、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缅怀先烈功绩,弘扬抗战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丰富高校“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


西安市文物局相关负责同志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将进一步深化革命文物内涵研究,提升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水平,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 | 西安晚报


文物陕西
探索历史未知,揭示文明本源,讲好文物故事,弘扬优秀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