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闪闪! 自带“时尚感”与“国际范儿”的“奢侈品”

文摘   2024-11-18 09:04   陕西  

最新文物资讯

就在“文物陕西”

点亮星标!即刻获取更多信息




考古资料显示,我国出土金银器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北方草原地区、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

正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的内蒙古文物菁华展中,展现游牧民族独特艺术风格的草原金银器,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若觉得有些金银器颇为眼熟

也不必惊讶

那是因为草原金银器

与陕西古代金银器之间

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级订制”&“时尚高奢” 


黄金制品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的欧洲,多以捶揲法制作,传入中国后直至西周晚期才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中国工匠们将青铜器铸造技术与金银器制作结合起来,逐渐发展出錾刻等高超技艺。


中国早期金银器主要是铜器、漆木器等物件的附属装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金银镶嵌工艺,但纯金银制作的生活器皿则很少发现。早期草原游牧民族的金银器则主要用于装饰,不过无论是在草原还是中原,这些金银装饰品都是身份等级、社会地位的标志。当时贵族和部落首领所佩戴的金饰,就像古人独家定制的“高奢”单品,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展览中,内蒙古鄂尔多斯阿鲁柴登战国时期匈奴墓葬出土的金项圈、金扣饰、金带饰等金银器最先登场,每一件都充满了浓郁草原气息。


泡形金扣饰(左)、金项圈(右下)、嵌宝石虎鸟纹金带饰(右上)


陕西也有类似的金银器。2021年,陕西秦咸阳城遗址塔儿坡战国秦墓出土一组共9枚纯金饰品。其中一枚金饰中空呈半球状,表面多处有焊接绳索纹和金珠。

绳索纹经常出现在草原文化金银带扣上,金丝与焊珠工艺最早出现于两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战国中晚期流行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地区,西汉时在中原地区出现。因此,这组金饰具有典型北方草原风格。


金饰及细部纹饰


此外,陕西秦公一号大墓中出土有金泡、金鸟等100余件文物,工艺极为精湛。而自陕西神木匈奴墓出土的战国时期金怪兽不仅形象奇特,全身上下共隐藏17只鸟形怪兽,且雕工考究,集锻造、锤打、焊接等先进技术于一身,代表了当时游牧民族金属铸造业的最高水平,是北方草原金银器工艺之巅。


金啄木鸟

金怪兽


宝鸡益门堡出土的金柄铁剑,是以铸造及掐丝嵌松石两种工艺制成。有考古学家认为,这恰好证明了春秋金饰工艺已进入掐丝镶嵌的新阶段,开始局部脱离青铜工艺的影响,迈出独立发展的关键一步。


金柄铁剑


  草原金银器&中原金银器 


草原金银器不仅展示了游牧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还揭示了其与中原地区文化的深刻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地理上的相邻,更是文化技术上的交融。


丝绸之路开辟后,源自欧洲、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随着粟特、萨珊波斯等西域商人进入中原。东西方文明不断碰撞磨合,大量外来金银器物以迥异于中原地区的器形、纹饰、技法,为中国金银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战国金项圈对面,有一件极为华丽、精美考究的东汉时期月牙形金饰件,代表了草原文化的工艺特征,它从纹饰、工艺、器形来看与阿富汗西伯尔罕黄金冢出土的金器较为相似。


◐月牙形金饰件


据考古资料可知,金丝与焊珠细工制品最初多见于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北方草原地带,月牙形金饰件为研究中国古代细金工艺提供了难得的资料。随着秦汉大一统,来源于西方的黄金加工工艺也普及至全国。

金饰件对面有一件北朝高足银杯,它是典型的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粟特式的银杯。银杯身后的走廊尽头角落里,还陈列着一只高足金杯。

◐高足银杯(左)、高足金杯(右)


高足杯源于古罗马,流行于中亚地区,北朝时期传入中国。陕西最有名的高足杯之一,来自唐代金银器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何家村窖藏。这里出土的金银器不但数量众多,且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代表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唐初,贵族喜好狩猎又热衷于舶来品,狩猎纹高足杯风靡一时,考古发现和传世的大约有30多件。这件狩猎纹高足银杯采用了焊接、铆合、錾刻等工艺,反映出唐代高超的金银器制作技术。其纹样中的人物及服饰等都是典型的唐代风格,整体造型却明显受拜占庭风格影响。

透过这些金银器,不仅能触摸到草原与中原的交融足迹,还能窥见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的繁荣盛景。

◐狩猎纹高足银杯


  “混搭”&“国际范儿” 


草原金银器的形制随着朝代更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制作技艺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艺体系。


当时间来到唐朝,大唐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和繁荣稳定的社会结构,使东西方文明得以完美融合并交织出多元文化图景,唐代成为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


正在展出的内蒙古摩羯戏珠纹金花银盘,做工精细、雍容大气,细节刻画入微,展示出东西方文化融合后的独特金银器风格,是目前出土工艺价值较高的唐代金银器之一。


◐摩羯戏珠纹金花银盘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哈达沟门窖藏出土

摩羯是印度神话形象,随佛教传入中国后成为唐代金银器中常见纹饰,何家村窖藏中鎏金仕女狩猎纹银杯等金银器也带有这类纹饰。

鎏金仕女狩猎纹银杯的环形柄指垫鹿纹、杯内底摩羯鱼、杯身突厥人等,明显是外来文化元素,主题纹样仕女形象却是中式风格,正是融合了中西元素的金银器

它的独特外形,与内蒙古卷草纹鋬耳金杯很相似。这件金杯受粟特银器影响,外形与游牧民族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不同文化交融演变的器物。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银杯口沿一侧焊接多曲三角形指垫,指垫凸起圆片上錾刻一鹿,周围饰简单花枝,指垫下焊接环柄,环柄仅能容一手指,下端有勾尾。


◐卷草纹鋬耳金杯

图源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对外来纹样的大量吸收,是唐代金银器制作方面的显著特点。但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博采众长,吸收过程中融入本民族特色和审美情趣,将外来纹样转变成自身文化的一部分。

这样成熟的创新精神,在金银器中留下深刻烙印。

如内蒙古鸳鸯纹金花银碗,它在工艺、造型、纹饰等方面都深受唐代中原地区金银器影响,与法门寺、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银器极为相似,但又保留有契丹本民族的特点。

还有一直备受观众青睐的鸳鸯莲瓣纹金碗,既吸收了古希腊、古罗马金银器多瓣的装饰特点,内底、外底的团花、鸳鸯又加入中式美学元素,显得含蓄内敛、典雅柔和。

鸳鸯纹金花银碗
内蒙古乌兰察布征集


◐鸳鸯莲瓣纹金碗


当然,中国古代金银器并不仅仅是被影响,同时也在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


中国古代器皿形制大都为圆形,唐代时多瓣花形器物开始流行,在金银器尤其是银盘中更流行葵花瓣形。这种造型特征在同时期的中亚、西亚器物中很难看见,但八世纪中叶以后的中亚、西亚银器也出现分曲花瓣口形制,这明显是受中国风格影响的结果。


中国金银器的繁荣发展,是多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这种完美融合,也是草原金银器时至今日依然光彩夺目、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时尚感的秘诀。



* 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物陕西”微信公众号 *


  ·  文   物   陕  西 ·  


采  编 | 段  杨

审  核 | 屹  夫


MORE


更多精彩

陕西“四普”进行时 | 宝鸡一线见闻
陕历博公告
“陕西省第二届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结果揭晓


文物陕西
探索历史未知,揭示文明本源,讲好文物故事,弘扬优秀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