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2024
关注我们
【企业名片】
位于嘉兴海盐的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帅特”)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企业在高铁声屏障、特大桥风障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
【企业家说】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11月26日上午,华帅特会议室内,专业评审人员对华帅特四期项目——年产3.5万吨航空有机玻璃透明材料建设项目的安全设计预评价进行评审。
“项目评审很顺利!”殷根华走出会议室,从容且自信。
他手里拿着公司规划图,缓缓展开,企业的发展蓝图跃然纸上:华帅特四期项目计划12月底奠基,总投资1.8亿元,预计2026年底正式投产。
1998年,殷根华在当时下海经商潮的带动下,筹资开办了一家工厂,专门提供门窗制作所需型材。
之后,房地产业在全国各地兴起,塑料门窗市场热火朝天,华帅特赚到了第一桶金。
火热的市场没有让殷根华陶醉,相反,他看到了“繁荣”背后的隐忧:“古往今来,一哄而上的东西做不长。大家一窝蜂地冲进塑料门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总有一天产能会过剩,必须趁早转身,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华帅特尝试拓宽产品品类,研发生产应用场景更广泛的板材。当时,国内高分子材料的高端应用领域大部分被国外企业占据,要在这个赛道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华帅特接触到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风障项目。
尽管机会千载难逢,但对华帅特来说,这却是一桩“投入高、回报低”的生意:新产品研发至少需要200万元,如果失败就打了水漂;就算研发成功,项目基本没利润。
即便如此,也要拼尽全力争取!
“能为杭州湾跨海大桥这样的大工程做配套,对企业来说是一次练兵的机会,更是一次展示的机会,哪怕只有1%的成功希望,也要用100%的劲搏一把!”殷根华暗暗下定决心。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测试,华帅特生产出了合格的风障产品,成为国内首创。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华帅特由此一战成名,订单接踵而至。
2010年,华帅特研发生产高分子聚合有机玻璃材料,开始打入铁路行业。此前,铁路用声屏障以德国、日本的产品为主,但从2015年开始,这样的局面逐渐被改变。
目前,华帅特的声屏障、风障产品应用于杭海城际铁路、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在国内高铁声屏障市场占有率超80%。
“民企要为国家争光”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盼到这一天!”今年11月,殷根华接到中国科学院的邀请,赶赴广东江门见证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
由于该探测器的核心部件光电倍增管要在水中工作,在高强度运行下容易爆裂,需要加装一个透光度等相关物理性能极佳的保护罩。
殷根华清楚地记得,6年多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系到他,希望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深耕多年的华帅特参与该有机玻璃保护罩的产品招标会。
当时,国际上已经花了8年多时间研发该有机玻璃保护罩,但始终没有成功。
了解情况后,殷根华犯了难。
“别人做不成的事,民企能行?”
“这个产品的研发投入要超千万元!”
“时间长,从企业利润的角度考量,搞不好就要亏本。”
……
见殷根华有顾虑,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赶紧给他鼓劲:“目前我们的‘短板’就是缺乏来自业内的实践经验,相信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品一定能研发成功。这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民企要为国家争光!”
一番话,让殷根华痛下决心:无论多么难,都要做成这件事!
2018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有机玻璃保护罩的产品招标会。凭借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华帅特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这一天恰好是殷根华的生日,他笑言:“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竞标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看似简单的保护罩,其实对成品的强度、透光率、收缩率和加工误差都有极高的要求,要想做到四者兼顾,难度堪比登天。
当时交给华帅特的只有一张图纸,上面仅有几组数据和采购数量。华帅特专门组建项目研发小组,全方位投入研发,其间,公司不惜拒绝了一家知名车企一个1500万元的订单。
“关键在于极致的透光率。”该项目研发主要负责人吴细南分析,要实现透光率达标,模具注塑时就不能对原材料的透光率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加工势必会带来原材料透光率的下降。怎么解决?
研发团队发现,在有机玻璃保护罩生产中,注塑机的压力会使残余料过多,导致材料过度降解,影响透光率。为此,研发团队跑遍了周边城市,最终找到国内知名注塑企业定制设备,要求在温度误差等各方面达到性能的极限。
光是定制这款注塑机,就花费了华帅特100多万元的研发经费。
半年多后,透光率终于达标了!
但新问题又随之而来:注塑模具的浇口部分总是出现一丝一丝的塑料纹路,又称“雨丝纹”,一般而言,存在雨丝纹的塑料产品为不合格产品。华帅特为此引进了先进的热流刀片切割技术,以避免雨丝纹的产生。
苦心人,天不负。2020年6月,华帅特的产品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验收,并实现量产。
这款有机玻璃保护罩的透光率达91.2%,厚度仅11毫米,拉伸强度达69兆帕。通俗地讲,在一个锅盖大小的罩子上,可以承受10个成年人的重量。
产品验收通过时,王贻芳院士连连感叹:“高手在民间啊!”
“企业要学会算大账”
成功给“国之重器”量身定制关键部件,一时间,华帅特在圈内名声大振,航空航天等各种重点项目也接二连三找上门来。
为更好地承接新项目,华帅特每年的研发投入已连续4年突破1500万元,今年预计将首次超2000万元,占销售总额的6%左右,高于一般制造业企业2个百分点。目前,华帅特已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
“研发投入这么高,还经常做‘赔本’买卖,企业不会亏吗?”经常有人这样问殷根华。
殷根华总是笑着说:“企业要学会算大账!”
在他看来,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中,既有人才团队建设的投入,也有产品研发创新过程中的设备采购投入,同时,在新产品开发阶段,用于产品测试的资金也必不可少。
高额研发投入带来的是企业一次次的突破。作为华帅特的研发总监,屈洁昊见证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020年6月加入华帅特的屈洁昊,今年刚满35周岁,已经先后负责了国内某型战机座舱盖、模拟蔚蓝天空的蓝相板、防弹有机玻璃等项目。他对这段经历如数家珍,深刻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企业共成长。
华帅特带着研发者们,一直向前冲,永不停歇。
“我们还规划了五期项目,预计到2027年初,华帅特的年产能将突破6万吨,年销售额超12亿元!”殷根华信心满满,华帅特要如企业名字一样——成为战争中的“帅”,成为高分子材料行业的世界龙头,为中国争光!
来源:嘉兴发布
嘉兴市工商业联合会
“民营经济人士之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编辑:张烨蕾 审核:俞程丽 监制:鞠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