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歌舞剧《盟誓》取材于矗立在普洱大地上的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采用站在当代,回望历史的创作思路,以故事剧情为主脉络,运用舞台场景再现时代背景,充分融入花灯歌舞的表演形式,通过艺术加工,舞台塑造,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再现边疆各民族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讴歌党的民族政策,凝聚力量,充分展示宁洱新形象,共同奏响边疆各民族紧跟党走、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大合唱”。
此剧目时长为90分钟,参演人员共62人,其中主要人物系列15人,舞蹈及合唱演员47人,演员由县文化馆、茶都艺术团、学校教师和各单位人员组成。即日起,宁洱县融媒体中心将持续在“宁洱发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刊发,敬请关注。
全剧由“序曲:初心使命、第一场:受命暗访、第二场:赴京观礼、第三场:威逼利诱、第四场:迷茫冲动、第五场:观礼归来、第六场:坚定信念、第七场:盟誓立碑、尾声:奔向明天”。9个场景组成。
今天推出 第七场:盟誓立碑
注:文中出现的人名普向东、普小东、拉汞、岩可隆等均为剧中名。
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各族群众在碑前欢歌舞蹈,人群中一个经历时代变迁的老者,对后辈儿孙真情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回忆过往... ...
1950年8月,党中央从实现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巩固边疆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决定从全国各地的兄弟民族中选派出代表,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国庆盛典。中共思普地委按照上级指示派遣新政权区长、共产党员普向东到佤山动员头人拉汞作为赴京观礼代表,并用普向东年仅十三岁的儿子普小东作人质,终促成拉汞出山成行。
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拉汞、岩可隆等代表不仅眼界大开,更对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深受触动,从而产生了对共产党毛主席无限的信任与崇敬,憧憬着新中国及边疆各族人民美好的未来。
然而没想到的是,观礼团部分代表一回到家乡,便被仍猖獗一时的国民党残余及反动地霸所控制,面对被煽惑强迫外逃的山寨族人及被蛊惑夺权要做佤族新头人的紧张局面,面对国民党残余的阴谋及挑唆,岩可隆用他年轻的生命维护了民族的尊严,诠释了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
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解放军嘹亮的冲锋号声……
在思普地区民族团结大会上,重获新生的拉汞在万众瞩目下举起祖传的剽牛镖枪为民族团结盟誓碑剽牛祈神。天遂人愿,剽牛获得圆满成功。一座签了傣、佤、哈尼等兄弟民族代表姓名的民族团结盟誓的丰碑巍然耸立……
时光流逝,真理永存,哈尼族老人与少年带着美好的希望,将民族团结共建平等自由幸福大家庭的铮铮誓言世代相传。一场时代盛况全面展现,歌舞的海洋,如诗如画……
温馨提示:你关心的宁洱新闻,都在这里!将“宁洱发布”设为星标,宁洱的大事小情 随时掌握!看完点个赞,点一下“在看”,再转发到朋友圈,为小编加个鸡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