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指的是谁?老二家的男孩比老大家的大!谁该承担长孙的责任?

文化   2024-11-20 19:23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长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往往会把家族的利益看的比王朝利益还要重,毕竟古代一直念家国天下。
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也是处处显示着家族规矩,至今仍是如此。

曾看过一则家庭纠纷的报道,事件的起因是村里位年长者的丧事。丧礼一如既往地遵循着传统的仪式和习俗,而其中却发生了一件引发争议的事情。
丧事的许多仪式需要由死者的长子来主持,由此来体现家族的责任和血脉的传承。只是不幸的是这位老人的长子比他还早去世,这样一来按照当地的传统,丧礼事务自然落到了长孙身上。
老人的家庭有两个儿子,巧的是老二家的儿子出生得比老大家的还早,是个实实在在的“哥哥”。
这时候便开始犯难了,因为不知道该让年龄大的孙子来负责,还是长子的儿子来承担责任。

简单来说,分不清这个长孙是谁?到底是按年龄算,还是按出生辈分算?
对此有人说按照传统观念,长孙这个头衔似乎更应该属于老大家的儿子,哪怕他年纪小。
有人坚持认为,长孙应当是年龄最大的那位,因此二儿子的长子应该担此重任;

双方讨论变得激烈,争执不下时还是由家族的长辈们作出了决断:以年龄为标准,决定由二儿子家的孩子来负责丧事。
或许是丧事中长孙的角色,可能涉及到一些经济上的分配问题,因此老人的大儿媳事后颇为不满。

大儿媳认为按照传统应由大儿子的孩子来承担责任,最终将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导致家庭中出现了重大的矛盾。
这事也让不少人对“长孙”这一角色认定产生疑惑,它这一身份到底是按照血统排序,还是按年龄来决定?
这事在当今社会或许不是很重要,但是在古代那是重中之重的事,毕竟长孙在家族责任、社会地位甚至是财产分配的问题,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结构,通常是几代人住在一起,然后会有一个家主。
当时整个家族多子多孙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子孙因为争家产而发生不愉快的事,在古代家族中的传承,一般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当时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假如你娶了一妻一妾,你妻子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便是嫡长子。
你的妾在你妻子之前生了好几个儿子了都只能算庶出,即便你正妻生的儿子还很年幼,或者笨的要死,那家族中的继承权也是在这个年幼的孩子手上。

这便是古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意思。
在这种文化下,长子的儿子便是长孙,长孙同样被寄予了“家族继承”的责任,被视为家族未来的接班人。

《周礼》中已有明确规定,长孙应继承长辈的地位,享有优先权,是家族中最重要的继承人,是家族责任与身份的象征。
意思是不仅长孙和其他孙子有着巨大的优势,就连他的叔叔,自己父亲的弟弟也没有他的权力大。
这点可以参考明代朱元璋一家的故事。朱标是长子,他死后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而不是传给自己其他的儿子,朱标的弟弟。

而朱允炆其实不算朱标的长子,他有个哥哥叫朱雄英不幸夭折了,这就让朱棣在法理上对朱允炆有一丝质疑,毕竟按照传统朱允炆也不是长子长孙。
如果按传统来说,大儿媳不满也是情有可原。
当然毕竟时代在发展,现在都是一夫一妻制,也没有江山皇位继承,现代社会传统的家族继承制度已经大大弱化。
不仅“嫡子”、“庶子”、“长孙”的定义逐渐变得模糊,就是在家庭在财产分配、长辈照料等方面也没有严格按照传统的这一概念来执行。

如今人人平等,法律也规定只要是儿子、孙子,那都是一视同仁,都有相同的继承权
如果是大家族,遇到任何事大家伙有商有量把事处理好,才是最关键的。
毕竟家和万事兴,你说是不是?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宋朝之前无棉被,古人是如何应对寒冬?说出来可能你不信

床笫之欢和合卺之欢,分别指什么?你会读吗?

清军胸前的“兵、丁、卒、勇”有何深意?仅一字之差,却天壤之别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长风文史
一梦沉酣,与你穿梭千年时光,一起品读古典诗词,阅读中国历史,感受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