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单身的年轻男女,无论你是否情愿,在婚姻大事上都免不了父母的唠叨。
每到年底,诸如此类的事情就更多了。
最近网上就有一名美女,就分享了一则相亲遇到的奇葩事,相亲对象对象的妈妈,针对儿媳竟然列出了长达96页的“家规”。
看完就让人感觉,这不是在找儿媳妇,这简直就是找一个任劳任怨的保姆。
因为家规中都是规定将来嫁过来的儿媳怎么做,有些要求实在是太奇葩了,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中国的婆媳之间的话题从来没有断过,因为婆媳关系是最难相处也是最紧张的关系之一。
尤其是在传统观念浓厚的封建家庭中,媳妇儿更是难当。
在很多文学故事中,就有很多悲剧就是因为婆媳间闹矛盾而产生的。
在诗词中也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描述,例如唐朝诗人王建就写过几首《新嫁娘词》。
其中有一首就是描述新媳妇与婆婆之间的事,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了一个心灵手巧、贤惠聪明的新妇形象。
《新嫁娘词》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三日入厨下”,女子嫁人门后第三天,她来到了厨房准备做饭。
新妇下厨房为什么是三天,而不是一天两天或者四天。
这里是因为古代结婚时有一个旧俗,女子婚后第三天即要下厨房给公婆煮第一顿饭,这个仪式比较重要。
在古代,公婆的地位是很高的,是有权决定这婚姻能不能继续下去,新妇在家能不能待之人。
这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实,所以这第一顿饭对新妇来说是一场考验,她不得不慎重以及用心来对待。
“洗手作羹汤”,新妇洗干净手,亲自下厨准备做一道美味的羹汤。
这句中一个“洗”字,反映出新媳妇对这第一顿饭的重视程度,所以才会时刻注意到小细节,就担心被婆婆挑刺对自己不满意,影响自己接下来的命运。
接下来作者直接跳过了新妇具体做羹汤的流程操作,直接 到了已经做好了这道美食。
“未谙姑食性”,意思是说刚入门不久,对婆婆的口味还不熟悉。
“姑”即婆婆。这句诗非常贴切的道出了新媳妇此时忐忑的心理活动。
这用心制作的羹汤,自己已经觉得很美味了,但是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这贸然直接端过去给婆婆尝,万一婆婆平时吃的比较咸或者比较淡,那今天不就宣告失败了嘛!
念及于此,这个聪明的新媳妇便想到了其他家人。
因为没有个标准,所以慧黠的她,便将自己的目光转到了知道婆婆口味的小姑身上。
“先遣小姑尝”,就先把这羹汤让小姑尝尝再做打算。
“小姑”既丈夫的妹妹。按理说新媳妇入了门,最先熟悉的应该是自己的丈夫。而新媳妇却把羹汤给小姑,不给自己的丈夫,从这里就看出这新媳妇的聪明了。
男主外,女主内,加上君子远庖厨,肯定没有小姑那么熟悉自己母亲的口味习惯,所以找小姑肯定是没错的。
至于小姑子品尝后反应怎样,这羹汤婆婆满不满意,就要靠读者去想象了,因为诗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
但是经过前面的铺垫,不难得知新妇这第一顿肯定非常完美。
整首诗读下来,通过细致入微的通过几个简单的心理以及行动描写,栩栩如生展示了一个聪慧能干的新媳妇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新媳妇难当的现实,拥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
而作者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再到“先遣小姑尝”这种紧紧相扣的巧妙安排,不仅使诗歌富有强烈的层次感,也让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
也难怪后世常有人说此诗工整到一字难改。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