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党建π”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教育   2024-11-11 18:23   河北  


2024年10月29日,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高校党建主题作品评选结果。我校共有8部作品和案例获奖,其中党建典型案例2件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的获奖案例吧~




获奖案例


三“心”引擎助力乡村  实践育人支部增效

“党建π”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案例简介

我校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文科专业特色及优势,积极探索创建“党建π”辐射育人实践路径,以党支部为“圆心”、党小组为“半径”、党员骨干为“箭头”、画好团员青年“延长线”。通过在社区、社团、社会实践中“3”连线植入党组织引领力,形成党建引领实践育人的“4”侧翼,画好“党建π”实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同心圆”。

具体做法

(一)“两微两群”内循环打通理论学习和实践关键节点

打造党团理论学习“微”栏目

实施党员、团支书周周讲党(团)课,围绕新思想、新理论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建立学习型支部,让思想的力量“润物无声”。


搞好支部特色“微”创作

结合专业所学录制“微”党课,开展红色景点讲党(团)等活动,形成系列精品“微”党课,理论学习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深度融合,让思想的力量“时处可见”。


横向学习“群”体覆盖

通过划分“基层团小组-积极分子孵化小组-学生党员熔铸小组”形成最大化覆盖的“1+1+1=N”三级小组横向开展学习,保障理论学习在全体学生当中内循畅通。


纵向实践“群”体递进

创建“党员+积极分子+团员+青年学生”的纵向成长小分队,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和青年学生全部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党建“π”的无限引领力,精准绘制党支部实践育人的多维“组合图”。


(二)“三线四翼”外循环提质增效支部育人功能

坚定1个实践主题

2019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洪河漕村建立首个校外实践基地,将视角精准定位于河北省内红色山村留守儿童在学业、行为、心理三方面的关爱陪伴,针对6-12岁红色乡村留守儿童,为其提供“童伴”云自习、“童梦”课程包、“走下去——实践”和“带出来——实现”四大板块服务内容,以实际行动助力红色乡村振兴发展。 


形成3级志愿联动

通过党支部、党小组、党员骨干三支队伍层层联动,与河北省红色文化交流中心、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社会资源展开合作,构建“校—社—村“三级服务联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守护帮扶志愿服务模式,激励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大舞台,为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前移4幅航向机翼

构建“党-团-队-微站”四翼联动志愿服务团队。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优秀教师党员作为战斗堡垒的“前沿骨干”,发挥志愿服务“导航翼”功能。

党小组带领实践团开展“点对点”、“一对一”全方位力量加持,发挥志愿服务“守护翼”功能。

党小组带领16个学生社团形成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实践主力,形成“五育”志愿服务团,开展“德智体美劳”五育陪伴,发挥志愿服务“提升翼”功能。

口腔健康志愿宣讲团、健康义诊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组成18个童伴服务“微站团”,依托暑期社会实践、返家乡、三下乡等重大项目,打造德智体美劳五大版块20余个子项目的菜单式课后服务体系,发挥志愿服务“成长翼”功能。

五年多的时间里,“童伴同行”等实践团,深入7340户走访调研,生成数字化帮扶档案1000余份,迭代志愿者2060名,有效实现支部“党建育人”与“实践育人”的同频共振和深度融合。



文字来源:工商管理学院

责编:景立辰

审核:李玲玲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新闻宣传中心

投稿邮箱:xwxczx308@126.com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发布校园资讯信息,推广精彩校园活动,服务广大师生校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