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她出生在阜新,襁褓中的半张信纸让人们感慨她波折的命运。两岁半时,她从原阜新市福利院被荷兰夫妇收养,开启了另一种幸福的人生。从13岁时知道自己来自中国辽宁阜新,到4年前通过我市志愿者与爱心人士帮忙寻亲,回到出生地一直是她的愿望。
1月9日,这位名为亚斯敏·克莱因(中文名字阜晓乐)的华人女孩从荷兰回到阜新,在志愿者与爱心人士的陪同下,重寻那份失落已久的亲情与故土记忆。她带着一腔热血与憧憬而来,感受到故乡人民的盛情。她的故事,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心湖,在厚道阜新激起层层涟漪,不仅牵系着一个家庭离散与团聚的可能,更映照出跨越国界和岁月的深厚情感。
初抵故土:难以忘怀的地方
“这就是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太想你了,我的姨妈。”从荷兰飞往北京的飞机落地,在机场大厅里,阜晓乐激动地与“姨妈”陈力华泪眼相拥。其实,陈力华是4年前帮助阜晓乐寻亲的阜新日报记者,这些年她们一直通过网络联系,从未放弃过寻亲希望。此次阜晓乐回到阜新,陈力华为她安排了追根之旅,希望她不虚此行。
阜新,这座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东北小城,对于阜晓乐而言,却是生命的起点。1999年11月11日12:45,阜晓乐在阜新呱呱坠地,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在她尚在襁褓时就发生了巨大转折。出生当晚,她是在位于细河区的新兴派出所墙外绿化带中被民警发现的,经过医院检查是一名健康婴儿。后来,她被送进了原阜新市社会福利院监护抚养,在那里度过了她人生最初的两年半时光。2002年6月3日,一对善良的荷兰夫妇在福利院众多孩子中选择了她,当年她是院内第一个被荷兰夫妇收养的孩子。从此,她带着“阜晓乐”的名字与尘封的身世远渡重洋,开启了“亚斯敏·克莱因”在荷兰的新生活。
明显的亚洲人外貌,让“亚斯敏·克莱因”从小知道自己与众不同。养父母从不隐瞒收养她的事实,所以从4岁起,她在学校已经带着一种责任感学习中国的历史。13岁时,养父母告诉了她的身世,并将收养证明、当年的照片以及襁保中留下的纸条拿给她看。在成长岁月里,阜晓乐寻找亲生父母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她心中常常有故乡的影子,想象着这片土地的模样。“那是我的故乡,我难以忘怀的地方。”阜晓乐说,那种对故乡的思念一直埋在心中,她一直勤工俭学,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国,还曾咨询过旅行社策划中国寻亲之旅,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回到出生地。
如今,重新踏上故土,阜晓乐有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网络奔现”那种震惊、激动、期待而又得偿所愿的心情,让她更坚定进一步调查自己是谁、自己的家人是谁的想法。
圆梦旧地:追寻亲情的呼唤
4年前,阜晓乐通过荷兰一名叫米凯·维尔伯格的志愿者帮助,开始在中国寻亲。阜晓乐的寻亲信息被制成一张海报在辽宁地区的相关微信群中分享。2020年11月起,我市志愿者王晓航、陈继强与梁宇一起,积极联系相关部门,探寻阜晓乐亲生父母线索。阜新晚报及时报道寻亲专题,并通过阜新微报不断扩大影响力,之后辽宁日报、北国网等媒体的报道让寻亲事件不断发酵。阜新汽摩飞鹰应急救援队发布微爱急寻032号信息,在我市社交网络中广泛流传,省内乃至全国很多志愿者也积极行动,帮助阜晓乐寻亲。
寻找亲生父母,与旧友重聚,是阜晓乐此次追根之旅的重中之重。抵达阜新的第二天,阜晓乐在陈力华与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市社会福利院。尽管这里的建筑大多已翻新重建,但当阜晓乐踏上这片土地,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涌上心头。她缓缓地走着,眼睛仔细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试图从这些变化中找到儿时模糊的记忆。
阜晓乐看到眼前的景象与儿时照片中大相径庭,但她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深深扎根于心底的归属感。“我有点惊讶,我感受到了所有的情感——感激、悲伤,但也有快乐。”阜晓乐感慨地说。她希望福利院的孩子们能快乐成长,并将精心准备且饱含深情的礼物送给他们——学习用品与荷兰饼干。
市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为阜晓乐提供了当年的收养档案。她小心翼翼地翻阅着那些档案,希望能从中找到有关亲生父母的线索。然而,档案中的信息有限,只记录了她被收养时的大致情况。尽管困难重重,阜晓乐并没有放弃,通过陈力华与志愿者提前联系,她找到了当年新兴派出所的民警,回到了自己曾经被发现的地方。“我希望能找到他们,但如果找不到,那就这样吧。我已经很感激大家的帮助了。”阜晓乐告诉记者,自己的目标是找到亲生父母,除此之外的目标是与阜新家人见面,比如“姨妈”陈力华。
“我的姨妈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她是一个拥有温暖和关怀之心的人,值得最好的对待。我到阜新后立刻感到安全了。”阜晓乐说,时过境迁,她知道阜新的媒体与志愿者已经充分借助社会的力量帮她寻亲,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善良和热情,每一个信息,每一条线索,都是希望。乐观女孩殷切盼望亲情的呼唤,让这座城市的好心人还在继续前行在帮她寻亲的路上。
重游阜新:领略厚重人文历史
“这是龙吗?这是它的骨头吗?”“这条河是阜新的河吗?它来自哪里?又流去哪里?”1月11日,在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与陈力华的陪同下,阜晓乐先后参观了阜新查海遗址博物馆与市博物馆,这是追根溯源之旅,也是身体与精神的另一种回归。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对阜晓乐印象深刻的是她明媚的笑容,回答问题时不住地点头,回应“Ok”“All right”。她时而观看,时而沉思,时而惊叹,时而眉眼弯弯地笑。
在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细河两岸、街心广场与阜新玛瑙城,阜晓乐被这座城市厚重的人文历史与变化所震撼。不仅对名胜古迹叹为观止,她还看到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宽阔整洁的街道,感受到人们生活富足且安逸。“几天来,她一直对我说,阜新很美,很干净,也很宜居,以后会常回来看看。”陈力华说,自己为阜晓乐安排的行程中,她对阜新的一草一木都很好奇,她四处张望的样子,就好像在努力地从自己身体里寻找各种信息,期望勾起最初对这片土地的印记。她觉得阜新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但却比想象中的还要好,她为自己的故乡感到骄傲。
老友重聚:感恩深情永难忘
对于所有帮助过她的人,阜晓乐心中充满了感恩。她表示,无论寻亲的结果如何,都会永远记住这座城市与这里的人们。此次追根之旅还有温暖的收获——与帮助过自己的老友重聚。
志愿者王晓航教阜晓乐射箭,志愿者陈继强请她品尝美食,他们一直在网络上互相惦记,在阜新终于聚在了一起。“从她开始寻亲,我和阜晓乐之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了解到她与我的孩子同年出生,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心疼,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我们不是母女已胜似母女。”陈力华说,阜晓乐如今生活幸福,性格开朗,内心充满正能量。她曾说过:“我非常希望找到亲人,如果找不到,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你必须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因为阜晓乐被人救过,被收养关爱过,所以她心怀感恩,希望自己能把这种爱传递下去。
阜晓乐目前在格罗宁根汉斯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就读,辅修中文,并一直照顾特殊群体,她觉得自己现在及未来能有机会服务特殊群体是“命运的安排”。她对亲生父母理解并尊重,与这些老朋友的重聚,让她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还有这么多人关心着她、支持着她,她表示非常感谢。陈力华表示,非常希望阜晓乐能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开心地生活下去,更期望她永远记得自己是龙的传人。
“我会把这里的故事讲给我在荷兰的家人与朋友听,让他们也了解这座美丽而又充满温情的城市。”阜晓乐说,她的寻亲之旅仍在继续,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未知,但在阜新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心中,成为她生命中温暖的港湾。
1月18日,阜晓乐踏上回荷兰的旅程,她等待着她的亲生父母或者知情人士与她联系。如果您有任何相关消息,请与本报取得联系。亲情友情不断,爱心会成为永远的牵挂。
记者 那宁宁 摄影报道
编辑 李歌春
初审 李 悦
责编 冯思媛
总监 孙希强
News
微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