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本应是团圆的日子,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多少夹杂着遗憾与不舍。未能陪伴年迈的父母聊聊家常,未能牵着孩子的手放烟花,也未能在爱人身边说上一句“新年快乐”。这一切的缺席,只因他们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
“过年还是我来”
“过年还是我来嘛,大家就不用讨论了”,九监区监区长办公会上,教导员龙彬在关于春节值班工作时抢先说到。
从警32年来,他总是事无巨细,也总是充满激情。监狱工作是枯燥、繁复的,过年时,部分罪犯的思亲情绪极易诱发平时积聚的改造压力、心理压力和忧愤情绪,从而产生监管安全隐患甚至事件。而龙彬在洞察到这些情况之后,逐一对这类罪犯开展个别教育,同时还组织了一场除夕茶话会,会上,他对犯群讲要求、送祝福、提寄望,和罪犯一起联欢。他常说:这就是对罪犯最好的行为教育,利用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和思亲情结,潜移默化地浸润罪犯的心灵,唤醒罪犯的良知,增强罪犯改造动能。
这个春节,他依然坚守在一线,依然带着他招牌式的微笑,迈着快速而坚定的步子,丈量着从家到单位、到改造现场的距离,也丈量着一名警察的担当和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
14年里14次春节值班
今年是卢晓晖从警的第14年,也是他连续第14个春节坚守在值班岗位上,对他而言,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肩上那份沉甸甸使命的体现。
他深知,节日期间服刑人员的情绪更容易产生波动,思乡之情更容易涌上心头,这些都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年春节值班时,一名罪犯因思念家人情绪失控,坐在角落发呆,他察觉后,第一时间与该犯谈心,从家乡话题聊到改造点滴,最终逐渐缓解了情绪,平静了下来。后续该犯多次找到卢晓晖表达感谢,说这次谈话让他感受到了监狱警察的温暖。
14年来,卢晓晖始终在探索教育改造工作中“法度与温度”并存的模式,做到“刚柔并济”,他也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从未有一丝懈怠。然而,在全力以赴守护职责的背后,他也深感对家人的亏欠,但家人一如既往的支持和理解,给予了他更强的动力。
牵挂着妻子那份“习以为常”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从“军绿”到“藏蓝”,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11年。今年,是他第10次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每到逢年过节,那种思乡之情总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说,“月是故乡明”,当他看着监区内张灯结彩、年味浓厚时,对父母、妻儿的挂念更是愈发强烈。
但妻子早已对他春节不能回家过年的情况“习以为常”。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如今女儿上小学,她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工作,从无怨言。女儿常常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出来,带我去哪里玩好不好?”而每次妻子都会接过话头,轻轻对他说:“家里都好,年货备好了,走亲访友也安排妥当,你安心工作,不要牵挂。”
“亲人也是我们监狱民警守护的一员,他们平安,我们就心安”,他常这样对人说。正是这份信念,让他甘于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
有一句“谢谢”就值得
又是一年新桃换旧符,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几个春节坚守在监管一线。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同时也是一名监狱医院的医生,他早已习惯了将节假日与值班紧密相连。尽管心中怀有无法与家人团圆的失落与愧疚,但父母对他工作的理解,妻儿对他职责的支持,以及身边战友的陪伴,都让他觉得这样的春节另有意义,这既是与战友的团圆,更是头顶警徽赋予的使命感的体现。
身为监狱医院的一名医生,他的职责不仅仅是守护监区安全,还要时刻关注罪犯的健康状况。春节期间,一名罪犯因突发急性胃痛面色苍白、痛苦不堪。他迅速对该犯进行了诊断和处理,并紧急安排进一步检查,最终该犯情况得到有效治疗并顺利恢复。事后,该名罪犯感激地说:“薛医生,感谢您细致的帮我治疗,真的谢谢您。”他说,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虽然辛苦,却感到自己的付出有了意义。
一年又一年
值守在一线
向所有在春节期间
依然奋战在岗位一线的您
致敬
编辑:张荣
校核:曾贵福
审核:应维辉、张明文
来源:宣传培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