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导演组名单一出,网友们的情绪就炸了。
不是因为过于惊喜,而是因为看到那几个熟悉的名字后,忍不住齐刷刷发出了灵魂拷问:怎么又是她?
没错,语言类节目负责人——宋飞,又双叒叕上榜了。
对于这个名字,网友们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期待,逐渐转变为现在的“裂开”。有人调侃:宋飞负责的语言类节目,这几年直接从春晚的“招牌菜”变成了“黑暗料理”,堪称“年夜饭的噩梦”。
春晚的年味,去哪了?
回顾过去三年,宋飞负责的语言类节目评分一次比一次低。2022年,网友还愿意温柔点:“第一次负责,可能不太熟。”
到了2023年,观众的情绪就不太好了。冷色调的小品,生冷的对白,莫名其妙的剧情。大过年的,大家开开心心坐在电视机前,结果被一个婚姻焦虑小品搞得满头雾水。
“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恐怖片?”
再到2024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简直是“灾难”现场。那些台词、那些剧情,仿佛是为了凑时长而生硬拼凑出来的。连网友吐槽都懒得用力:“不回顾了,没啥好说的,直接拉黑。”
宋飞的履历确实漂亮。专业能力也不差。但观众想看的,不是她的简历,而是能让人笑破肚皮的好节目啊!
年夜饭的主菜,没人喜欢吃一顿“冷饭热菜”。
春晚的初心是什么?
春晚诞生于1983年。最开始,它就是一个让全国人民大年三十晚上开心大笑的娱乐节目。
那时候的春晚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没有那么多“政治正确”的压力。演员们站在台上,能吃鸡就吃鸡,能抽烟就抽烟,观众看得乐呵,演员演得随性,大家其乐融融。
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直接把春晚语言类节目带到了高光时刻。马季、赵本山、宋丹丹……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撑起了春晚的黄金时代。
回头看看现在的春晚,观众们的情绪只剩无奈和吐槽。这些年,春晚的节目越来越“端着”,越来越“正经”,却越来越不好笑。
今年的春晚导演组名单,再一次印证了这件事。宋飞负责语言类节目,观众的期待值已经降到了冰点。
春晚的“变味”,到底出在哪?
当年的春晚,是演员们发挥创意的舞台。1987年,春晚甚至请来了86版《西游记》的原班人马登场。1983年的春晚,还有过熊猫魔术。真熊猫、真魔术,欢乐、灵动,毫无违和感。
而现在的春晚,越来越像一场冗长的政治教育。
从什么时候开始,春晚变得这么“严肃”了?
当春晚从“普通娱乐节目”变成“全民仪式”时,它的欢乐属性就被削弱了。节目组要迎合更多的审查要求,要过更多的关卡,创作者的自由度变得越来越低。
而宋飞这样的导演,某种程度上就是体制化思维的“受害者”。她的创作空间很有限,节目也难以突破。
可观众不关心这些背景。观众只想知道,为什么春晚的笑点越来越少?为什么小品戏剧化的冲突越来越弱?为什么这些节目根本不好笑?
没有“年味”的春晚,谁愿意看?
曾经的春晚,大家抢着看。陈佩斯的小品,赵本山的段子,观众看得笑得满地打滚。甚至连节目单都能提前刷屏,成为全国人民的饭后谈资。
现在的春晚,大家是被迫看。电视机开着,手机刷着,节目演到一半,弹幕里全是吐槽:
“这演的啥?”
“这台词谁写的?”
“春晚的编剧组是倒闭了吗?”
到最后,连吐槽都懒得吐了。
语言类节目本该是春晚的灵魂。现在,却成了春晚的“短板”。宋飞之所以被网友吐槽,不只是因为她的节目不好,而是因为观众对春晚的期待一次次落空。
观众不是不懂得欣赏,而是他们看的节目,真的不好看。
宋飞为什么不能换人?
很多网友质疑:宋飞连续几年负责语言类节目,为什么就不能换换人?
这背后,或许是她的资历、背景、过往的成绩。但观众不在乎这些。谁能带来好的节目,谁就该站上舞台。
春晚的核心,是让全国人民开心。无论是陈佩斯、赵本山,还是那些新生代演员,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让观众笑。
现在的春晚,越来越像在完成任务。节目不再以观众的笑声为目标,而是以“合规”“安全”为导向。宋飞的节目,也就成了这种“安全创作”的代表作。
春晚还能回到过去吗?
2025年的春晚,语言类节目依然是宋飞负责。观众的期待值已经不高了。
但春晚的初心不该被忘记。让观众笑,是春晚最重要的使命。
宋飞也好,其他导演也好,观众只希望,春晚能回归欢乐本质。
毕竟,年夜饭的灵魂,不该是“冷饭热菜”。
春晚的舞台,应该是笑声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