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

文摘   2024-11-29 21:39   北京  

开幕式现场

11月28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东楼展区开幕。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贾广健先后致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介绍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项目实施及展览筹备情况。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主持。


开幕式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赵卫、纪连彬,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方向军,艺术家孔紫、赵奇、邢少臣、张立柱、刘进安、陈风新、林容生、王永亮、李爱国、顾平、王辅民、蔡大礼、高天民、周石峰、魏杰、姚大伍、洪厚甜、王厚祥、魏广君、李晓柱、崔东湑、曹建华、张留成、王桂勇、陆凌洁、张弓、刘吉、赵梦楠,以及中国国家画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艺术家董雷、卜登科、刘博涵、吴涛、方向、赵培智、沙永汇、邓柯、邱雷、张楠、李虹霖、任明辉、刘德峰、吴笛、王锐光、康雷、谢小铨、程兴林、常欣、杜浩、金新、张苑、冯知军、颜培大、马子雷、张桐瑀、付振宝、任赛、陈散吟、王瑛、申卉芪、孙震生、党震、徐冬青、雷苗、王东声、唐朝轶、梅跃辉、宛少军、邱琳、王治、张蕾、王聪丛、骆雪、张祉恩、谭玉、李俞霖、汪浩然、冯卉、吴文文、张浩天、肖越、何佳芮、崔珑方、张弦弛、刘华赞、丁敏学、李夏、钱奇石、张静怡、线雨朵、杨蕾蕾、张兰石、罗宏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刘万鸣致辞

刘万鸣在致辞中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河保护传承利⽤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国国家画院积极响应,精心筹备举办了此次⼤运河⽂化主题美术作品展,旨在以美术的独特视⻆深⼊挖掘⼤运河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展现这一伟⼤⽂化遗产的独特魅⼒与不朽⽣命⼒。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美术界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化⾃信⾃强所贡献的一份⼒量。它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更为我们搭建起一座沟通历史与现代、连接⽂化与⼼灵的桥梁,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之美中,深刻感悟⼤运河⽂化的博大精深,从⽽更加坚定地守护好、传承好、利⽤好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携⼿共创中华⺠族⽂化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卢禹舜致辞

卢禹舜在致辞中谈道:“大运河不仅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更是一部流动的史书,流淌着无数的故事、传说与文化精神。此次‘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之旅。艺术家们以敏锐的感知和细腻的笔触,将大运河的壮丽景色、沿岸的风土人情以及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一一呈现在画面里。从古老的运河码头到繁华的市井街巷,从晨钟暮鼓的古寺到渔舟唱晚的水乡,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一扇通向大运河历史与现实的窗口,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它的魅力。展览作品展示了艺术家们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体现了大家对大运河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以及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此次展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大运河价值的契机,它让我们明白,大运河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贾广健致辞

贾广健表示,自己曾多次参加中国国家画院组织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其间深切体会到中国国家画院在主题性创作中所倾注的心血与努力。此次“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自筹备伊始,便受到中国国家画院的高度重视,院方多次开展组织、研讨、评审等相关推动工作,广泛调动了大运河沿线的诸多艺术家积极参与。展览作品内容丰富且充实,值得一提的是,在较短时间内筹备大运河文化主题的美术创作,成果斐然,不仅得到了中国国家画院院内艺术家的积极响应,而且得到了大运河沿线各个省市的艺术家满腔热忱的全情投入。他们从不同的艺术视角、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大运河文化主题加以诠释,创作出一批极具特色、富有个性、风格多元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主题美术作品。展览的成功举办,彰显出中国国家画院勇于担当历史责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使命感。



王青云主持开幕式

王青云在主持开幕式时谈道,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的美术创作、研究机构,有责任承担起歌颂大运河文明、传承大运河文化、助力大运河流域建设的任务。围绕此次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的选题,中国国家画院组织艺术家赴大运河沿线地区考察、采风、写生,探寻大运河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感受大运河文化的魅力,赋予大运河文化新内涵、新活力,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全方位、多元化地讲好“大运河故事”,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精神。与此同时,此次展览也为中国国家画院与大运河沿线省市的艺术家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袁学军介绍展览情况

据袁学军介绍,本次展览参照以往主题性创作的经验和规律,邀请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专家围绕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确定了近180项创作选题,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明确的内容参考。通过动员院内外艺术家广泛参与,最后经过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严格审议,共有写生作品和创作作品270余件入选了此次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的成果展,内容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等。袁学军表示,此次“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是众多艺术家们以画笔为楫,沿着大运河的历史脉络与地理轨迹,展开的一次深度文化探寻。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们对大运河的深情凝视与深刻理解。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们让大运河的记忆在画纸上鲜活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热爱大运河,从而激发起大家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作品既有对大运河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大运河人文景观的再现;既有对古代大运河繁荣景象的追忆,也有对现代大运河保护与利用的思考。画家们用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将大运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生动展现出大运河的壮美与细腻、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展览现场

徐涟认为,此次展览是一个全景式的大运河文化的艺术呈现,对推广和普及大运河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她谈道,“参加此次创作的艺术家们为奔赴大运河沿线采风写生做了很多功课。艺术家们在采风写生过程中不断深入大运河文化,新的生活体验给了他们情感冲击,使他们在构思作品时会有非常多的新的感受和思考,进而在创作中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这正体现了中国国家画院每次的重大创作活动都要求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只有在真正深入采风写生的过程中,才能唤起艺术家们的情感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我们每年都会进行重大主题创作,一个艺术家或许无法在一次主题创作中获得很大提升,但根据不同的主题,能够很好地发现艺术家们的优长所在。将新题材与原有的艺术技巧风格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也可以碰撞出新颖的题材内容,并在技术上不断演进,展现出艺术家新的风貌。只要以诚挚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创作,我相信未来这些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们,能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主题性创作,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表示,“这次大运河主题创作项目是中国国家画院今年的几项重要主题性创作之一,它延续了中国国家画院一直以来对主题性创作的关注,与国家关于文化战略发展的构想紧密结合。这一项目历时约一年时间,从选题设计到艺术家组织,再到采风写生,最后形成完整的创作面貌,呈现了一个高质量的展览。我此次参展的作品是表现大运河苏州段的灵岩山,远处的大运河与灵岩山的山势交织在一起,我以一种比较润泽的表现手法,希望能展现出烟雨江南的意境。非常荣幸能够通过严格的评选成功入选此次展览,希望更多观众朋友能够来到展览现场,感受这一批大运河主题的创作,感受大运河之美和它的文化魅力。”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选取了网师园作为此次创作的题材,他表示:“大运河文化主题反映了诸多中华文化的亮点。沿着运河,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引人思考、回味、追忆的文化,比如园林。园林文化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有着丰富多元的组成元素,也是古人把山水置于生活的具象化映照。在园林中,我们既可以获得生活的鲜活感受,也能实现个人心灵的寄托。网师园我时常到访,感触颇多,而如何将这份源自实地的真切感受,体现在笔墨的书写美感以及对现实景观的表现力上,是我反复思忖的问题。将现实所见之景转化为笔墨的表现,实际上是将现实景观转化为语言符号的过程。这种艺术化了的风景,也是艺术家个人语言的体现以及心灵和精神的反映。我希望能够以这件作品呈现出大运河文化下的园林的独特魅力。”



嘉宾合影

此次展览充分展现了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与辉煌成就。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大运河文化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愿景——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展览将持续至12月6日。


展览现场




相关链接:

展讯 | 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

中国国家画院大运河主题美术创作项目动员会召开



来源:创研规划处

编辑 | 崔  月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家画院信息发布及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