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汇聚发展力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济南市博物馆推出“拾忆·先锋”特别栏目,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以鲜活的文物回溯历史、追忆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今天为您带来的是《血铸丰碑——馆藏革命英雄人物主题文物展》展览故事:邓恩铭——家书中的风雨人生。
邓恩铭
在贵州省荔波县城的向阳路,有一棵约有二百年的榕树,苍劲繁茂,它是荔波的一个地标——“大榕树”。年少时的邓恩铭就是从这里背上行囊,离开家乡,奔上漫漫革命之路。1917年,邓恩铭随二叔到济南读书,至1931年英勇就义,再没回过家乡。由于年少离家,思乡心切的邓恩铭在繁忙的革命工作之余,在腥风血雨的险恶环境中,也始终记挂着家乡的亲人。今天,邓恩铭的家书珍藏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与纪念馆中,当我们阅读这些久远的信札时,一名共产党员的凛凛大义与涓涓柔情,通过隽永的字体,迎面而来。
在其家书中,能看到他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他的信中写道:植树节快到了,朱大人家后头我们家的祖坟边,一定要多栽柏枝树,中间杂一两株樟树,景致更加好看,千万不要再误了……母亲的身体总要好好保养,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千万不可乱吃药……他嘱咐弟弟们努力读书,奋发有为,主张妹妹去考贵阳女子师范学校,几次提到要回家乡,却因奔波于党的事业而未能如愿。温馨琐碎的叮咛,叠映出一个铁血男儿的绕指柔情。
在其家书中,能看到他追求真理,誓要为革命奋斗终身的坚决。尽管家人多次规劝,但邓恩铭仍然继续革命斗争。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道:“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邓恩铭视名利如粪土,而“所志”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又说自己因党的“职务缠身”不能回家完婚,明确表示:“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信中只点到要回青岛,实际上就是赴青岛创建党团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一字一句道出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充分显示了他在革命的道路上百折不回、义无反顾的崇高革命精神。
20世纪中后期复制邓恩铭给父母的信
20世纪中后期复制邓恩铭给父母的信
20世纪中后期复制邓恩铭致邓中夏的信
1928年12月,邓恩铭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受尽了酷刑的摧残和折磨,他的痼疾也在此时复发,但他咬住牙关,在狱中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和两次越狱斗争,使部分狱友得以逃脱。1930年, 邓恩铭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身份被国民党当局识破,他自知余日不多,在最后一封书信中留下一首绝命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一位时刻准备为共产主义牺牲的英雄,在狱中发出了最后的呐喊,寄予后人无穷的精神力量。
20世纪中后期复制《灾民号》
刊登邓恩铭的《灾民的我见》文章
埋骨何必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如今,荔波县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先烈,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广场、道路、学校,并塑立了铜像。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的“大榕树”,保留了他的故居。故居内,依稀还能闻到他的父辈行医时,熬制的药香。屋檐下的风铃随风叮当作响,呼唤着这位大山的子孙,为中国革命献身的烈士。
济南市革命烈士陵园 邓恩铭之墓
荔波县恩铭广场
热血丰碑,英风长存。通过岁月斑驳的历史长卷,让我们跨越时空重温党的峥嵘岁月,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济南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