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多名学生遭遇诈骗,防诈指南务必收下

政务   2024-12-17 20:19   云南  

谨防

电信诈骗


不轻信

不泄露

多印证

近期,昭阳辖区接连出现多起学生被骗的警情。不法分子花样百出,冒充“游戏客服”“公检法人员”“明星”等身份,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明星物品、领取红包等为诱饵,吸引学生上钩,哄骗孩子开启屏幕共享,并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本地案例一: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类诈骗

2024年6月30日,家住昭阳区的10岁的Z某某,拿着父母手机玩“和平精英”手游时,收到一个游戏好友请求。Z某某同意后,对方表示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不过得添加微信并在其指导下操作。随后,Z某某毫不犹豫地把父母的微信账号告知对方。添加微信后,对方立即打来微信视频电话,在其指引下,Z某某通过应用商城下载了“转转”APP,并在该APP中购买手机,然而支付费用时一直显示失败。紧接着,对方又诱导Z某某打开父母的手机银行点击转账,还口述了7个指定银行账户让其转账,声称只要转账就能领取游戏皮肤。单纯的Z某某信以为真,果断向对方多个银行账户转账,直到再次联系对方被拉黑,才惊觉自己受骗,总计损失34834元。


本地案例二:


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2024年7月28日10时,家住昭阳区的16岁的L某在家中收到一条“快手”私信。对方称自己有明星物料,扫码添加QQ群即可获取。L某信以为真,通过对方私信发送的二维码加入了一个QQ群聊。进群后,有人自称是警察,称其涉嫌贩卖明星照片需要排查,要求 L某添加QQ 私聊核实。添加后,对方通过拨打QQ语音电话指导L某操作。期间,对方以L某系未成年不能排查为由,让其使用父母手机进行操作。在多番诱导和恐吓下,L 某提供验证码,致使父母银行账户被转走19400元。


本地案例三:


虚假服务类诈骗

2024年8月6日11时,家住昭阳区的13岁的D某某在家中玩手机时,微信收到一个陌生好友添加请求。添加后,对方发来一个链接,称点击链接填写微信账号和密码就能领取小额红包和福利。D某某一听,立马填写了自己的微信账户及密码。填写后,D某某登录微信时发现微信账户被盗。情急之下,D某某通过“快手”APP 搜索微信账户被盗的解决办法,期间收到一条私信,称可以帮其找回微信号。添加对方QQ后,对方通过拨打QQ视频电话指导D某某操作,让D某某用父亲的手机扫二维码进行验证,因泄露验证码导致D某某父亲的银行账户被转走12899元。


本地案例四:


冒充其他单位组织类诈骗

2024年8月8日,家住昭阳区的14岁的L某某在手机上刷抖音时,看到一个打卡就能领588元的视频。L某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击了视频主页,随后对方通过私信发来一个网址链接,让其点击添加QQ群聊。进群后,群里有人发送“红十字会”捐款的二维码,称要领588元需先捐款0.38元,并将捐赠截图发送在群里。L某某捐款发送截图后,对方以未成年人转账导致账户被冻结为由,要求L某某配合解冻,否则将会起诉L某某父母赔偿被冻结的60000元,还要让L某某父母坐牢。受到恐吓的L某某当即表示愿意配合,按照对方指示将父母的验证码告知对方,最终损失134027.8元。



1.

家长要对未成年人的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监管,设置合理的支付密码,避免未成年人随意进行支付操作;合理安排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间,避免他们过度沉迷网络;关注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学生不要随意在网上透露个人信息,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要轻易转账汇款,不轻信免费礼物、任务奖励、账户冻结、打开指定网址、链接解除等“套路”。对自称“客服”“好友”“公检法律师”等人要求开通语音、视频、拉入群聊进行核实的言辞不可轻信。

3.

如未成年人发现自己被网络诈骗或发现异常时,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并拨打110 报警电话。警方将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签发丨吴勇

审核丨郎学伟
编辑丨陆航
供稿丨反诈中心

 

昭阳警方
务实奋进、恪尽职守、开拓创新,为实现“平安昭阳、和谐昭阳”做出贡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