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典型案例(一)

政务   2024-12-30 17:36   云南  

  2024年以来,云南省各地各校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工作落细落实,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双减”成效巩固提升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的典型案例。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效应,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遴选出32个典型案例,印发通知予以推广。本期推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第一期3个典型案例。




01
昭通市创新实践留守儿童暑期集中托管服务“344”工作机制。

  一是“三项机制”凝聚托管服务向心力。市级统筹调度,市委主要领导召开专门会议谋划部署,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每周调度,确保工作有条不紊、高质高效推进。县级落实推动,县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作为“一把手”工程专题研究部署,整合资源具体推动实施。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教体、民政、团委三线驱动,抓实意愿调查、阵地设置、活动组织等各环节;政法、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多维联动,持续深入开展周边环境治理。二是“四个环节”打好托管服务组合拳。全覆盖摸底动员,教体、民政部门口径统一、标准统一,整合乡镇、村(社区)、学校等多方力量,实现留守儿童参加集中托管服务意愿签订全覆盖。全方位布局阵地,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儿童之家为补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区域性儿童福利院为兜底,就近就便布局点位391个,确保自愿参加暑期集中托管服务的留守儿童“不漏一人”。全流程志愿招募,由团委牵头会同民政、妇联、关工委等部门,按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不低于1:10的比例做好志愿者招募、审核、培训、分配、管理等工作,全市共招募志愿者2169人。全闭环组织活动,“一点一方案”,广泛开展以各类文体活动为主,以暑期作业辅导为辅,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治教育等为补充的服务活动。三是“四个保障”织牢托管服务保障网。组织保障方面,各县(市、区)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统筹整合县域资源做好人员、资金、场地等保障;服务点位对标建立集中托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经费保障方面,通过财政兜底、社会捐资等多种形式,做好餐费(免费提供午餐)、志愿者补助经费等保障。安全保障方面,由其监护人或受托管理人早送晚接,确保路途安全;服务点位实行领导轮流值班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对志愿者的监督管理。纪律保障方面,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公益惠民、自愿参与,活动为主、学业为辅,不搞任务摊派,不强制要求参加,不收取任何费用,不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


02
德宏州开展青少年儿童之家关心关爱活动。

  一是红色引领,夯实思政教育。统筹爱国主义、红色文化等教育资源,利用暑假时间,依托“青少年儿童之家”,开展一批“大思政课”实践学习。瑞丽市弄岛镇组织青少年儿童徒步参观一线戍边哨所,听取党政军警民守边卫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盈江县新城乡开展青少年傣族文化培训班,讲述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事迹,重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感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二是开展主题活动,筑牢安全防线。公检法司、教育、消防等部门紧密合作,因地制宜开展防溺水、防性侵、交通、消防、居家、网络等方面的线下安全教育活动百余场,增强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三是通过阳光陪伴,提供暖心服务。开展“爱心妈妈”“团团陪伴”“暖心托护”等系列活动,勉励青少年儿童努力奋进。团州委牵头主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免费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权益维护团体辅导等多元化服务;积极动员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热心人士参与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对困境儿童实施关爱帮扶和爱心救助。四是组织研学实践,丰富假期生活。开设兴趣课程,开展科普讲座、趣味实验。开展中缅儿童夏令营活动、舞蹈、陶艺、剪纸、科技、地震科普、民族传统乐器培训等活动,增进中缅友谊,提高防震避震和自救能力,传承传统文化。


03
玉溪市“六个一”推进关爱服务校内留守儿童工作。

  一是搭建一个在校留守儿童信息动态管理平台。加强与民政、公安部门数据信息共享,依托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获取3至16周岁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比对后,建立在校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做到“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监测。二是建立一个在校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和学校积极整合利用现有校舍、场地资源和各方项目资金,对照《玉溪市关爱儿童之家标准》,配备必要的学习生活、文化娱乐、心理辅导、网络通信等方面的设备器材,挂牌设立“关爱儿童之家”“亲子视频室”。依托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乡村学校少年宫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组织在校留守儿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公益性课后服务等。加强特殊学校建设,保障适龄留守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三是建设一支在校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队伍。加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由学校党员干部、班主任、教师等组成的留守儿童“代理家长”队伍,校长作为留守儿童“总代理家长”,各班主任作为各班级留守儿童“代理家长”。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与留守儿童建立固定的关爱联系,使孩子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教、成长有人导、心灵有人抚。持续深化“三级介入”家庭教育模式、家长学校课程化、家访三项重点工作,开展处境不利儿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留守儿童的专业能力。鼓励引导行政机关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热心人士、爱心家长、志愿者等,充实学校“代理家长”队伍。四是建立一套学校关爱服务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和学校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学习生活等工作制度,推进关爱服务留守儿童的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强化学业监测辅导、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开展重点时段排查、做好法治警示教育、建立强制报告制度、健全督促落实机制。五是完善一系列学校关爱服务留守儿童的条件保障。各县(市、区)结合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城乡义务教育校舍维修长效机制项目,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有需求的留守儿童能全部入住,完善寄宿制学校图书室、学习室、亲子视频室、娱乐活动室、课外活动场地等。六是开展一系列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服务。每年针对在校留守儿童开展一次心理测评,建立“一生一档”心理健康档案,每2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辅导不少于1次;建立“留守儿童亲子沟通家长课堂”,开展“万名党员联万家活动”,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整合团委、妇联等部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充实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签发丨吴勇

审核丨郎学伟
编辑丨陆航
来源丨云南省教育厅

 

昭阳警方
务实奋进、恪尽职守、开拓创新,为实现“平安昭阳、和谐昭阳”做出贡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