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上《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知识汇编+中考真题

文摘   2024-10-30 18:05   河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一、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二、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chuzhongyuwen100)编辑整理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三、章节概述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生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四、作品意义


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五、人物形象


毛主席: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周恩来: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朱德:朱德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他的部下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整整一个严冬的艰难,而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他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

红军战士: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

六、作品影响

初中语文(chuzhongyuwen100)编辑整理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

《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附一:
图说《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 
作品意义 
篇目 
主要内容概括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第一个采访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著作《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 
①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探寻红色中国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3.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去红都的道路 
在保安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长征 
红星在西北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军在一起 
同红军在一起(续)
战争与和平 
回到保安 
又是白色世界 

附二:内容简述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 关于中国红军、 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 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 题, 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所以当 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 打破持续 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一天午夜, 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当时西北天花、 霍乱、伤寒、 斑疹和鼠疫流行, 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 并 在那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 但是除了这封介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 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斯诺安排坐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去红区。因为情况有变, 最后斯诺只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 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 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邓发。
斯诺岔入一条据说是商贩偷运货物出入苏区的山道进入了无人地带, 最后顺利到达延安附近的一个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大门。在那里,斯诺见到了该地的贫民会主席刘龙火,刘龙火 热情款待了他, 给他找了一位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前往安塞, 并给了他苏区的纸币以便使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为了躲避白匪, 斯诺在破晓时提前出发, 路上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一位在政治 保卫局工作姓姚的青年。姚带领斯诺到了安塞。在见到安塞赤卫队队长后, 斯诺才知道原来 一群白匪跟随着斯诺过来,但被赤卫队的人包围攻击,并被俘获了几个人。而这时,一位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向斯诺打招呼,他就是红军指挥员——周恩来。
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了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 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斯诺心里对这旅程有所保留,可是, 结果他花了更多的时间。
斯诺还回顾了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早年求学经历、参加学生运动、出国留学、 发动国民革命、 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广州公社、转入地下活动,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色新根据地。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斯诺渐渐发觉,这位参加并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生的造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的人。
在前往保安的路上,斯诺听一个红军指挥员李长林介绍了贺龙的革命经历。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贺龙在 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 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 激起了他的愤怒, 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贺龙 还带领红军长征过雪山,与朱德会师。
在路上,斯诺了解到与他同行的一批年轻红军投身革命的经历和缘由,对他们团结友 爱、严守纪律、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感到钦佩。这些年轻红军几乎全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 但是他们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篇 在保安


斯诺终于见到了毛泽东, 介绍了很多他了解到的毛泽东的事迹, 包括他的传奇、 他的妻子、他的影响力、平时的生活包括日常的伙食等等,特别说明了他的性格:复杂、有趣、天生精明、 精力过人、自尊心极强。接着介绍了毛泽东对一些国际人物的看法,包括麦克唐纳、 罗斯福,还有他的学习:关于印度、关于哲学、关于宗教观等等。接下来斯诺将要介绍了共产党的基本论点:“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对内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无法实现的”,然后介绍了共产党当时的基本政策: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并与毛泽东就 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最后他记述了林彪的一些生平、他在红军大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一些他观看红军剧社表演和采访红军剧社社长危拱之的一些情况。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篇斯诺主要记述了他采访毛泽东的情况。通过与毛泽东的几个晚上的谈话,他了解到 了毛泽东的生平,先是他的早年经历:如何出生、童年时的生活、他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 如何反抗他的父亲, 他如何读“禁书”、如何干活等等, 然后介绍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事情:长沙人民因为饥荒起来反抗和被镇压的故事。接下来介绍了毛泽东早期的思想来源、 如何从 军、如何进入湖南师范学校、北平工作。然后介绍他投身政治的政治活动:主笔 《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反对军阀、组织工人等等,尤其他如何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随后就是作为共产党员毛泽东的辉煌事迹:参加一大、广州国共合作、组织起义、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最后简要记述了红军的发展壮大、几次反围剿胜利和失败以及最后通过长征到达甘、陕的历程。
第五篇 长征第五次围剿


本篇记述的是长征的情况。一开始斯诺简要交代了长征起因,包括蒋介石如何组织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如何失败、红军如何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而撤出江西根据地等等。然后介绍了长征的艰苦卓绝:如何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如何遭受严重损失、如何改变战术轻装上阵,重点描绘了红军是如何在大渡河克服重重困难而突破险阻、创造奇迹的。接下来介绍了红军在过草地、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区时所遇到的困难。最后,斯诺通过一组统计数字(18条山脉、24条河流、12个省份、62座城市、10个地方军阀包围)证明了长征的伟大以及长征所取得的成绩:到达对中、日、苏当前命运起重要作用的地区,沿途解释了土地革命目的以及抗日政策,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并训练了游击队。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本篇记述刘志丹的早期经历、如何建立了陕北红军以及如何被冤枉的,从中可以看出刘志丹嫉恶如仇的性格和较为激进的革命路线。接下来斯诺记述了中国西北老百姓的苦难,这包括缺乏饥荒的有效赈济手段导致人民大量饿死和以及人民的历代反抗经历,这解释了西北苏维埃运动兴起的原因。接下来,斯诺记述了西北苏维埃运动的若干举措,这包括取消租税、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穷人、给穷人提供贷款、合作化运动、妇女婚姻自主权、普及教育、货币改革等等。最后,文章记述了徐特立以很大年纪参加革命工作、如何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包括军事教育、社会教育站、推广拉丁化拼音等)。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本篇记述了斯诺去甘肃边境和前线时的所见所闻。一开始文章记述了他陪年轻的共产党员胡金魁与农民谈话的经历:一开始大家对红军有些抱怨,比如粮食征收太多等,但一旦跟白军相比,农民们又纷纷记起了红军的好来,包括红军是免税的,买东西也给钱,这些都是白军做不到的。接下来,斯诺记述了很多关于苏区工业的内容,包括苏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工业,包括手工业、油井等等。最后,文章描写了普通工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包括篮球赛、免费医疗、社会保险、读书写字、唱歌等等,并将其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工人生活做了对比。最后总结为一句话: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本章节直接引用了战士们的回答,更显示出了其报道的真实性。
本篇记述了斯诺到达红军一方面军总部后了解到的红军的各种情况。一开始,他叙述了 他了解的红军的基本状况: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士兵是有文化的, 约有三分之一以前是国民 党军人,有许多是各种军官学校毕业的, 包括黄埔军校; 红军对妇女持尊重态度、 群众对红军的道德有很好的评价, 军官伤亡率很高, 他们都跟士兵并肩作战, 军官与士兵吃穿基本一致等等。接下来,斯诺记述了他对彭德怀将军的印象,包括他的生平,他直截了当的作风, 还有他迟睡早起、喜欢孩子、关心同志、如何阅读共产主义的读物、如何参加党的工作、对游击战如何高度重视等等。最后本篇记述了他对红军生活的了解:他们坚忍卓绝、 饮食简单、 按时作息、列宁室的作用、如何上政治课等等。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


本篇一开始记述了徐海东的生平, 包括其早年的经历、他的强烈的阶级意识及其产生原因(徐家被国民党杀死了六十六人) ,他如何参加共产党、他如何看到国民党军队对原苏区犯下的残忍罪行等等。
接下来, 斯诺记述了西北马家 (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 对西北政治的影响, 包括各种苛捐杂税、征兵政策等等,以及西北回民的历史和现况, 包括深重的汉回矛盾等等, 还有红军对回民的争取和策反,包括如何发布针对回民的政治纲领、如何创立中国回民红军的核心, 如何在尊重宗教的情况下发动回民革命、如何枪决一个冒充共产党征税的国民党税务官员等等。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斯诺讲述“红小鬼”向季邦的故事非常幽默风趣,体现了其真实而生动 的叙述特点。
本篇开始记述了有关红军骑兵的一些事情, 接下来是一些与红军小战士有关的事迹, 包括一位红军小战士如何参加红军、红军如何帮助他们家人,少先队员的英勇事迹, 他们的精 神状态等等。接下来斯诺记述了他了解到的红军如何实践统一战线的情况。最后,文章重点叙述了朱德同志的事迹, 包括他对红军的杰出领导、他夫人的情况、他对部下的爱护、 天性极端温和又十分负责任、喜欢读书, 然后是朱德的一些早年经历以及如何参加革命工作, 以及他与毛泽东的合作:朱、毛的联合不是相互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他没有任何政治野 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布命令。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本篇开始记述了养马老人的故事,他年纪很大了但还坚决要求参加红军,认为为红军做事值得干。接下来记述了一位基督徒士兵的故事,顺带介绍了一些红军的宗教政策,然后写了一个围歼民团的故事。此后,斯诺写了他回到保安的一些生活趣事,包括打牌、饮食等等。然后,斯诺开始记述俄罗斯(苏联)对红军的影响,共产国际对红军的影响,基本点是共产国际的领导是中共获得了很大好处,但遇到的一些严重挫折也与共产国际有关,包括1927年的挫折、对拥护革命的19路军的处置,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术防御计划等等。最后,斯诺记述了他最后一次访问毛泽东的情况(关于联合抗日、关于建立民主政府等等),以及他是如何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红色中国的。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带领的东北军与杨虎城带领的西北军不愿与红军开战,私底下和红军达成休战协议。蒋介石不顾国内联合抗日的强烈呼声,无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犯的现实,坚持要对西北红军进行第六次围剿计划。张学良在12月11日晚上十点召开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席会议,决定发动兵变,逮捕蒋介石和他的僚属。
蒋介石在临潼被捕,成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阶下囚。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救国要求”及与红军联合抗日宣传遭到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与此同时,由国民党制造的不实谣言却在国内外疯传。但很快,谣言不攻自破,公众逐渐了解到真实情况。在蒋介石被俘的消息传来后,南京就开始了争夺政权的阴谋活动。同时,总司令在被俘以后不久就开始认识到,他的最大“叛徒”也许不在西安,而是在南京。于是蒋介石立即开始以十分精明和现实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
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在听到事变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了联席会议,支持张学良的八点纲领和参加联合抗日军事委员会。在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五日之间,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共产党举行了频繁的会谈。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甚至还主张让他回到南京去担任领导,这样实现抗日民族阵线才有希望。在会谈后,蒋介石亲自保证不再打内战,并达成协议,联合抗日。
蒋介石从西安返回南京后,运用了一系列复杂的手腕实行了与共产党的和解措施,包括撤销剿匪总部、取消新的围剿计划等各种命令和决议。斯诺认为蒋介石这样做,既不降低他本人或南京的威望,而又能够同反对派和解。最重要的是,这也是他从西安事变中对自己权力结构中的深刻裂痕的一种消除。
国共两党合作后,国民党对日态度趋于强硬,而苏区也脱离了长期孤立状态,双方小小恢复了交通联系,大批年轻人前往苏区学习工作。国民党也放松了对共产党的监视。共产党为了建立统一民族战线,在形式和名称上作了一些让步,但始终没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革命的基本原则。两党关系趋向缓和。

斯诺在本书的最后对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进行了评析,他分析了共产党在1927年以后没能赢得政权的原因,共产党在十年内战中的政治经验以及共产党对未来局势的看法。最后斯诺认为尽管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会遭受挫折,但是它最终会获得胜利,原因在于产生于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利因素。

《红星照耀中国》专项训练100题



一、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B)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初中语文(chuzhongyuwen100)编辑整理
二、简答题
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答:重新分配土地, 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
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 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每村各选代表若干人参加上级苏维埃, 依此类推,一直到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凡年满十六岁的, 普遍有选举权。
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哪些?
答:它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
乡苏维埃下面设教育、合作社、军训、政训、土地、卫生、游击队训 练、革命防御、扩大红军、农业互助、红军耕田等等委员会, 由乡苏维埃指派。
苏维埃的每一分支机构中都有这种委员会, 一直到负责统一各项政策和作出全国性决策的中央政府。
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做怎样的批示?
答: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不要有任何强迫命令。
5.苏维埃政府下的地主是怎样定义的?
答:根据共产党的(大大简化了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
6.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 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
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 ,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
7.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8.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 18 座山脉, 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破 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 开进和顺利穿过 6 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9.共产党定义的什么人算地主?高利贷和土豪算吗?
答:共产党定义的地主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按此定义,高利贷和土豪属于这一类。
10.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11.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 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 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答:一九三七年十月, 《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
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 印发行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1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要点: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 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14.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15.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16.简要回答张学良在南方同红军打仗以后,对红军以及战斗的认识。
答:①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②“剿共”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几年;③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④ 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力, 土崩瓦解。
17.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哪些?
答:①行动听指挥;②不拿贫民一点东西;③打土豪要归公;④上门板;⑤捆铺草;⑥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⑦借东西要还;⑧损坏东西要赔;⑨和农民买卖要公平;⑩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18.红军如何改变佃农、贫农、中农以及所有“贫农”成分 的处境。
答:①在新区中第一年就取消了一切租税,使农民们有透口气的机会,在老区里,只保留一种单一的累进土地税和一种单一的小额营业税;②他们把土地分给缺地农民,大片大片地开“荒”—多数是在外或在逃地主的土地;③他们没收有钱阶级的土地和牲口,分配给穷人。
19.共产党认为合作社是“抵制私人资本主义和发展新的经 济制度的工具”他们规定它的五项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①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②克服敌人的封锁;③发展苏区国民经济;④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⑤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20.游击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发展很快,成为了政治力量,而在别的地方却很容易遭到迅速的镇压?
答:中国的游击战只有在共产党的革命领导下才能取胜,因为只有共产党有决心、有能力满足农民的要求,了解在农民中间进行深入、广泛、经常的政治和组织工作的必要性,能够实现它宣传的诺言。
21.游击队的实际战地领导必须坚决果断、勇敢无畏。没有这些领导品质,游击战不但不能发展,而且在反动派的进攻下一定会衰亡。
2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人而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士和国民党接受两大革命原则。
第一个原则承认有必要采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的全部民权。
第二个原则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为这必须是民主性质的。
23.中国人民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
答: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24.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5.“秋收起义”运动的五大纲领是什么?
答:一、省的党组织 同国民党完全脱离;二、组织工农革命军;三、除了大地主 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四、在湖南建立独立于国民党的共产党政权;五、组织苏维埃。
26.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答: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 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里因素。
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 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 们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 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27.简述斯诺说: “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 ,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 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28.简述斯诺怎样看待杨虎城的当过土匪的经历? 
答: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
这样的假定在中国式不适用的。因为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翻翻中国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有些极能干的爱国志士,都曾一度被人贴上土匪的标签。
杨将军反正在大多数外国传教 士中间名声不佳,因此他不可能真的是一个坏人。他的革命历史,说明他原来是个粗鲁的农民,可能一度有过崇高的梦想,要大大改变自己的世界,但是他掌握了权利以后,却也没有找到什么办法。
29.简述一下“白匪”与“赤匪”的含义?
答案提示:白匪, 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 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活动的。
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游击队,赤匪是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
30.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
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
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 1919 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
并与 26 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1925.1926.1927 年进行了北伐,1927 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1931 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
31.简述斯诺听到的的贺龙的革命经历?
答: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性格急躁,但是他很谦虚。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
贺龙是 1927 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 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 “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32.在紧急状态下,苏区教育制度分为哪三部分?
答:第一部分是学校,都是苏维埃办的; 第二部分是军队,是红军办的;第三部分是社会,是共产党 各组织办的。
33.朱德的特殊战术。
答:①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②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③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④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
34.简答:1936 年 9 月彭德怀部队向黄河西移的原因。
答:首先是扩大和发展我们的苏区;第二是配合二、四方面军的调动和前进;第三是消除马鸿逵和马鸿斌在地方的影响,同他们的部队直接形成统一战线。
35.简答:19世纪回民两次争夺政权。
答:一次是杜文秀在云南一度立国,自称苏丹王苏莱曼; 一次是在1864 年回民控制了西北全境,甚至进犯湖北。
36.共产党鼓动推翻“国民党走狗”和“伊斯兰教叛徒”向回民提出的诺言。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协助成立回民自治政府;取缔征兵;取消欠债;保护回族文化;保证各派宗教自由;协助创建和武装回民抗日军。
37.《西行漫记》又译名为什么?为什么中译名不选《西行漫记》?
答:《西行漫记》又译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
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 《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38.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答:当时在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出发前在臂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39.陕西曾以盛产什么闻名?西北发生过大饥荒的原因是什么?
答:陕西长期以来就以盛产鸦片闻名。西北曾经的大饥荒也和鸦片的种植有关。
当时军阀强迫农民种植鸦片,最好的土地都种上了鸦片,一遇到干旱的年头,西北主要的粮食作物就严重短缺,饥荒就不可避免。
40.介绍下“白匪” 。
答: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
4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国民党必须接受两大革命原则。
第一原则是承认有必要采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的全部主权。
第二原则是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 生活。
42.介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
答: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 1905 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1928 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 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 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 印度。
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 11 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他所写的《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43.为什么《西行漫记》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答: 《西行漫 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初版除了有关 西安事变和《关于朱德》部分引用了尼姆.威尔斯的笔记材料 外,都是他亲自采访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斯诺西北之行,正值中国和世界局势大转变的开端。
由于斯诺的惊人的洞察力和锐敏的分析力,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
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最实际的意义来说,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44.张学良是如何改变思想,相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可行的?
答:(1)被共产党打了败仗后,成千上万的东北兵投向了红军,被俘虏的东北军将领被释放后,对红军有诚意要停止内战,用和平民主方法统一中国的想法很赞赏;(2)东北军全军都有反对与红军作战的情绪;(3)张学良本人也受到强烈的左倾影响;(4)王牧师给张学良带了一个谈判方案,张学良又见了周恩来,经过长时间的详细讨论,张学良相信了红军的诚意,相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可行。
45.西安事变时,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电中央政府,提出的著名的八点要求是什么?
答:(1) 改组南京政府的,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2) 立即停止内战,采取武装抗日政策。(3)释放上海爱国七领袖。(4)大赦政治犯。(5)保证人民集会自由。(6)保障人民组织爱国团体的权利和政治自由。(7)实行孙中山遗嘱。(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46.毛泽东认为,1935 年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胜利到过甘、 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由于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 苦耐劳的革命热情。
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 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它之所以不可战胜,所以一定取得最后的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决心。
47.《西行漫记》全书共 12 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48.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49.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及其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第三: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和忠诚。
50.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 印象是什么? 
答:毛主席“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初中语文(chuzhongyuwen100)编辑整理
51.简述《西行漫记》畅销的原因?
答:第一,《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真实是他畅销不衰富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第二,《西行漫记》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第三,《西行漫记》是一部忠于 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书中充满激情的政论是他富有魅力畅销不衰的另一因素;第四,《西行漫记》所特有的文学手法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其畅销不衰。
52.《西行漫记》这书的总结?
答:千百万人民群众——不是少数领袖们——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53.东北军与共产党之间的协议的第一步执行是什么?
答: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双方未经通知对方都不得调动兵力。
54.中国红军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是什么?
答:为实现土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放而斗争。
55.1927-1937年的十年历史充分证明了共产党的什么论点?
答: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对内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无法实现的。
56.1924年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答:一是承认有必要采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的全部主权。
二是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 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
57.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答: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并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 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 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58.石达开在大渡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原因是贻误战机。
原因是石达开到达大渡河后,因为生子,全军大庆3天,再加上辎重在后头,没能及时渡河,等到他发现时已经晚了,结果贻误战机。
59.红军游击战的口号?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60.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61.1928年,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又添了八项是什么?
答: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 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七、 买东西要付钱 八、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要远
62.什么是“保甲制度”?
答: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
保甲的字面含义就是“保证盔甲”。
这个制度规定 10 户农民必须有一个甲长,保证他们循规蹈矩,使当地县长满意。这是一种联保制度,一个保甲里 的任何一个人如果犯了罪,整个保甲的人都要负责任。
63.中国人民消耗和打败日军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64.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
答: 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清算了李立三路线。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 AB 团(刘铁 超)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
65.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 ,战绩如何?
答:五次, 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
66.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1924—1927 年,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67.为什么斯诺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
答:首先,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 土地和国家而战斗;60%到 70%的士兵是有文化的; 红军士兵是没有正规薪饷的。但每一个士兵都有权取得一份 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收入。红军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农 村妇女和姑娘。红军的指挥员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这样。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红军的 80%以上枪械和 70%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多来的。
第二,共产党没有高薪和贪污的官员和将军,在军队和苏区中厉行节约。此外,他们的内在的精神、士气斗志、训练方 法及他们的政治和军事领导都有严明的纪律和管理。
68.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 1936 年12 月 12 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 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69.在当时的苏维埃社会中,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解放思想,消除愚昧无知;培训教师,组建学校,实施大众化的教育;建立专业的学学校;编著字典成效,使苏区的文盲大幅降低;使苏区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转变,提高。培养了不同方面的人才,加强了苏区后方的活动,为红军供应干部。
70.红军为什么能在陕西苏区得到发展?
答:(1)西北地区 正持续三年饥荒(死亡和高税收笼罩整个地区) ,严重贫富不 均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对现存政府不满,迫切希望有人 带领他们走出饥荒,走向光明和自由。
(2)苏维埃的出现解决了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土地和税收。
分配土地(取消高利 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取得农民的信任,建立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在西北苏区各种机构不断完善,建立自己军队、学校、医院,并发 行了能够在苏区流通的货币,大大稳定了市场经济,为红军 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71.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
答: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各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 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72.在井冈山进行游击战时采取的四个口号?
答:①敌进我退, ②敌驻我扰,③敌疲我打, ④敌退我追。
73.游击战取得成功需要的基本条件?
答:无畏、迅速、计划周密、机动、保密、行动神出鬼没和坚决果断。
74.《西行漫记》为什么不因时过境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答:(1)在新闻领域里,失真导致失信,失信必然失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也就是说,真实性乃是报告文学的生命。
《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
无疑,它有着保持时代特征的强烈的新闻 性。真实是它富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首要的和基本的因素。《西 行漫记》以作者自己扇贝执行的经历为线索,用具体丰富的真实材料,向全世界实事求是地报告了“红色中国”的真相。《西行漫记》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 胜于雄辩”的威力;
(2 )《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很擅长在叙事中穿插自己的评述和议论,调动各种文学手法对人物和事件做异常生动的描述,《西行漫记》就十分注意形象化的描述,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     
75.简述《西行漫记》中的红军精神。
答: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76.红军胜利的渡过大渡河,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1)吸收历史经验,石达开在渡河时贻误战机,红军抢夺先机。
(2)军民一心,和彝族,苗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帮助。
(3)红军探查地形,发现渡船,作战英勇,击退敌军,到达 彼岸。
(4)红军信心坚定,行动迅速,强夺泸定桥,使红军 过了大渡河,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
77.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红军长征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苏区地盘缩小,到 1934 年 9 月,中央根据地由原来的 35 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五万 多平方千米减至一万平方千米左右,这就使红军没有回旋的余地;二是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 导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的境地,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的物质条件;三是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使红军兵员得不到补充,只有突围向外发展。
78.桥两处渡过敌人把中严密的大渡河 ,时红军的胜利前进具有很大意义。
答:(1)吸收历史经验,石达开在渡河时贻误战机,红军抢夺先机。
(2)军民一心,和彝族,苗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帮助。
(3)红军探查地形,发现渡船,作战英勇,击退敌军,到达彼岸。
(4)红军信心坚定,行动迅速,强夺泸定桥,使红军过了大渡河,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
79.红军在第一次“围剿”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要归功于红军在“围剿”前创造了哪些条件?
答:第一,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第二,清算了李立三路线;第三,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 AB 团(刘铁超)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
80.红军在第五次“围剿”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
答:红军在这个时期,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
其一是在 1933 年福建事 变中没有能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
其二是放弃了我们以前的 运动战术,而采用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
用阵地战对付占巨 大优势的南京军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红军无论在技术上或者在精神上都不适合于阵地战。
81.南京的九年反共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答:第一次“清剿”运动时,满洲落入日本的手里,第二次上海遭到侵犯,第三次放弃了热河,第四次失去了冀东,而第五次“肃清残匪”运动中,冀、察的主权又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82.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在军队内部,他们要与哪两种错误倾向作斗争?
答:第一个倾向是要立即进攻长沙,这是冒险主义;第二个倾向是要撤退到广东边界以南去,这是退却主义。
83.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最重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停止反对南京和反对国民党宣传,答应给一 切公民平等权利和选举权,不论他们阶级成分如何。
其中最直接影响到红色经济的,自然是停止没收土地。这并不意味着在已重新分配土地的地方把土地还给地主,而是同意在共 产党新控制的地区放弃这种做法。
84.在红白战争中,民团以最富于破坏性著称。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反对共产主义;帮助收租交谷;包讨欠债本息;帮助县长勒索苛捐杂税。
85.斯诺人文周恩来是个“狂热”分子的原因是什么?
答: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 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的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86.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幽默;坚定的内心信念; 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机智和老练、世故。
87.在斯诺对毛泽东的采访中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中国人民才能消耗和大白日本的军队,毛泽东的回答是什么?
答: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88.《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印象?
 答:(1) 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 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
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
(2)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 作者是很欣赏的。
(3)“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 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89.张学良为什么在作战期间没有戒毒成功,而在欧洲戒毒? 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张学良在作战间隙染上了吸鸦片的恶习,但当时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长期治疗,他天真的盲目相信的一个医生告诉他可以用打针的办法治愈。
他固然戒掉了烟瘾,可等到疗程 结束时,却成了一个吗啡鬼,每天用药都要花二百元钱,在欧洲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治愈了吸毒恶习。
要想去掉一个坏习惯,不仅需要方法正确,不能饮鸩止渴,还需要坚定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90.红军在“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三个条件?
答:第一, 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第二,清算了李立三路线第三,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 AB 团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
91.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毛泽东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这三本书是哪三本? 
答: 《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议,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阶级斗争》 ,考茨基著; 《社会主义史》 ,柯卡普著。
92.斯诺探求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以及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斯诺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 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 有一批坚决的青年, 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93.简述蒋介石去西安之前发生的两件大事如何使 17 万军队的兵变成为事实?
参考答案:第一件事就是签订德日反共协定和意大利的非正式参加。
第二件事事蒋介石到达后两天,12 月 9 日,好几千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队伍想临潼进发,去向总司令递请 愿书。总司令不顾一切反对和警告,在 10 日召开了大本营会议,正式通过了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这样,作为一连串复杂的历史性事件的高潮,张学良在 12 月11 日晚上召开了东 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席会议。前一天已经秘密发出命令,调一师东北军和一团杨虎城的军队到西安府近郊。
现在做出了决定,要用这些部队“逮捕”总司令和他的僚属。17 万军队的兵变已成事实。
94.在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案: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 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95.中国采用游击战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因为经济破产,特别是农村破产。农村中失业现象 普遍,穷人阶级愿意为改变处境而斗争;②游击战得到了 发展是因为内地落后。缺乏交通、道路、铁路、桥梁,使得 人民可以武装起来,组织起来;③虽然中国的战略中心多 少都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这种控制是不平衡的,不统一 的。在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迅速发 展游击战。
96.大革命(1926-1927 年)在许多人的心中播下革命的思想,甚至在 1927 年发生反革命,城市里进行了大屠杀后,许多革命者拒绝屈服,寻求反对的方法。
由于大城市李帝国主义和买办联合控制的特殊制度,在开始的时候缺乏一支武装力量,不可能在城市地区找到一个根据地,因此许多革命工人、知识分子、农民回到农村地区去领导农民起义。
无法容忍的社会经济提条造成了革命的条件:所需要的只是为了这一农村群众运动提供领导、方式和目标。
97.简述西行漫记主要描写的内容。
答:《西行漫记》描绘了充 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 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 平凡的精神风貌。
98.简述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年轻领导人的采访反映出中国当时怎样的面貌? 
答: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 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99.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
答: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
100.简述西行漫记中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哪些?
答:毛泽东、周恩来

《红星照耀中国》中考真题


一、填空题
1.(2021·黑龙江绥化市·中考真题)《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2021·海南中考真题)走近作品,补全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书名
①《______________》
作品
②________________
作品类型
纪实作品
作品简介
1936年,作者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向世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此书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答案】红星照耀中国(或“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3.(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写成了《______》。在陕北,他采访了众多共产党员领袖和红军将领,如______等。他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答案】红星照耀中国或西行漫记    毛泽东  周恩来  彭德怀  林伯果  邓发  徐海东等    

4.(2021·吉林中考真题)填写读书卡片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这是埃德加·斯诺撰写的一部(纪实 抒情)作品。(选择填空)
》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这本书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答案】①纪实②海底两万里

5.(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人。
【答案】埃德加·斯诺    美    

6.(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回顾《红星照耀中国》,将合适的人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我和___________谈话的时候,曾以深切的兴趣去研究他……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他英文讲得虽不流利,却相当准确……具有冷静的、合理的和实际的头脑……温文的谈吐……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2)据说,_______________是靠了一柄刀把湖南的苏区建立起来的……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他真喜欢马…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忠实于党,从未破坏党的纪律,他常常要求批评,遵从忠告。
(3)我以为_______________是一个很疲倦的、很严刻的、很古怪的领袖……可是相反地,他却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他吃得很简单很节省,和他的士兵们一样……有某种坦白、爽快和正直的品质……他常常被一群儿童们跟随着……生于湘潭县的一个乡村里……这个“反叛者”,是具有很伟大的一副心肠的!
【答案】周恩来    贺龙    彭德怀    
二、名著阅读
7.(2021·海南中考真题)点赞 “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红星”1;
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甲)“红星”1:                (乙)“红星”2:              
②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事迹品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
【甲】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有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同每个人一样,在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群书,由此可以看出他生活俭朴、勤奋好学等品质。
【乙】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他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的胳膊在乡间散步,体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品格。

8.(2021·湖北襄阳市·中考真题)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请阅读下面节选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语段一:一年,三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
——《骆驼祥子》
语段二:我到达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看越来像个林肯式的人物,身材比一般的中国人要高,背有些驼,体态偏瘦,留着又长又浓密的黑发,一双大眼睛,目光如炬,高鼻梁,颧骨饱满。再次看到他时正值黄昏时分。我起初没有认出他,直到别人提醒。我才知道——虽然南京方面悬赏25万元抓捕他,但他却自在地和其他人一道走在街上。
——《红星照耀中国》
(1)(读·人物)从语段一划线句可以看出此时的祥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用四字词语概括),当读到小说结尾部分时,我们发现祥子又变成了一个________的人。语段二中的A________(人名),他是建立新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领袖人物之一。
(2)(读·方法)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需用的读书方法,阅读《骆驼祥子》也适用此法。我们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作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________、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3)(读·专题)专题探究是名著深度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请根据示例,结合《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祥子设计一个阅读探究专题。
示例:探究《红星照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探究
专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勤劳坚忍。
示例二:吃苦耐劳向上。
示例三:积极向上。
示例四:执着追求等;    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毛泽东    写作手法(写作方法)。    示例一:探究《骆驼祥子》祥子的悲剧原因。
示例二:探究《骆驼祥子》祥子的三起三落。
示例三:探究《骆驼祥子》祥子的辛酸故事等。    

9.(2021·四川德阳市·中考真题)在“走进经典,感悟人生”的名著阅读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办一期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名著向小组汇报选择他们的理由。
《朝花夕拾》中的童年鲁迅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童年保尔
《简•爱》中的童年简•爱
【答案】示例:我选择《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理由:他们大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参加了红军,在红军中承担各种工作,甚至跟敌人拼刺刀。他们不怕困难、勇敢、乐观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初中语文(chuzhongyuwen100)编辑整理
(2021·湖北黄石市·中考真题)黄石市初中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书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本书是一部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
C.本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本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11.下列有关书中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是一个精研文史哲的学者,也是一个极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
B.通过面对面地交谈,贺龙的好口才给斯诺留下了深刻印象。
C.彭德怀大公无私,除了两套统一发放的红军军装,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D.“红小鬼们”勤奋、忠实,热爱红军,有着革命的热情。
请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四川的白军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12.文段是怎样表现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0.D
11.B
12.(1)正面描写,通过动作描写展示红军的英勇;(2)侧面描写,通过环境的恶劣和守军的反应展示红军的英勇。

(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名著阅读。
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13.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文中“他”是_________(人名)。
14.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或精神?
【答案】
13.    《红星照耀中国》    周恩来    
14.爱护士兵,平易近人;生机勃勃,热爱生命;生活朴素,温文尔雅。(写出两点即可)
15.(2021·甘肃兰州市·中考真题)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的前三章节内容,补全题为“信仰的形成”的演讲稿提纲。
目录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童年——116
在长沙的日子——128
革命的前奏——148
信仰的形成
提出问题
决定毛泽东政治信仰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问题
观点1:社会与环境,政治信仰形成的客观因素。
摆事实:封建压迫、饥民暴动等。
观点2:阅读与思考,政治信仰的不断寻求和明晰。
摆事实:书本的影响、________等。
观点3:探索与实践,政治信仰的逐渐确立和坚定。
摆事实:创办社团、________等。
解决问题
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感,使得毛泽东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
【答案】军旅生活经历    组织工人    

16.(2021·湖南郴州市·中考真题)《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评价周恩来:“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对这句话的理解进行交流,请你结合名著具体内容将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答案】示例:周恩来的“个人的魅力”体现在:①面目英俊,不脱孩子气。②生活简朴,爱整洁,吃苦耐劳。如住处陈设简单,打扫得很干净。③单纯热情、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如他热情接待斯诺,替他起草有趣旅程;陪斯诺田园散步;爱护“红小鬼”。④有才学,言行深思熟虑。如讲英语相当准确: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成绩优异。⑤有着坚定的革命决心和战斗意志。如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背弃了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周恩来的“领袖的自信”体现在:①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可以到苏区访问,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②无线电通讯部门的密码从来没有给国民党破译过。③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④他用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来改变旧中国的面貌。

17.(2021·湖南郴州市·中考真题)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分享交流会“读标题、谈感受”环节中,小涵同学提出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换成《保尔成长记》、把《红星照耀中国》换回曾用名《西行漫记》。请你与他说说现用标题的妙处。
【答案】参考答案示例:现用标题更形象生动,更凸显主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喻书中保尔、朱赫来等主要人物如铁经过烈火与骤冷的考验而铸炼成钢,成长为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优秀战士。《红星照耀中国》比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了中国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18.(2021·湖南张家界市·中考真题)名著阅读。
(1)填空:《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纪实作品、全书共12篇,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______________。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一定从中获得了精神营养,写出书中你最敬佩(喜欢)的一个人,并简要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西行漫记》。    示例一“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示例二: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生活。    示例:我敬佩毛主席。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书中人物,理由合理即可。)    

19.(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子瞻中学开展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名著的阅读活动,校刊拟开设“读名著·学榜样·树理想”专栏,征集中外名著中的“人物名片”。请你在“毛泽东、朱德、保尔、尼摩船长”中任选一位,按照“人物出处”“典型事件”“人物点评”的格式,拟写一则人物名片投稿。
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围绕专栏主题选取典型事件(不少于两件),撰写人物点评。
【答案】人物:毛泽东 出处:《红星照耀中国》
典型事件:(1)剪辫子,因为剪辫子与人辩论;(2)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群书;(3)投身政治运动:主笔“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反对军阀、组织工人、领导了对省议会的冲击;(4)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花整整一个夏天走遍湖南全省;(5)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组织起义,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6)经历了五次反“围剿”;(7)把衣服脱下来给前线受伤的兄弟穿;(8)通过长征到达甘、陕地区。
人物点评:他自律刻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生活简朴,不搞特殊化;他博览群书,有强烈的求知欲;他忠于革命,有坚定的信念。
人物:朱德  出处:《红星照耀中国》
典型事件:(1)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2)先后帮忙组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3)帮农民种田、搬运谷物;(4)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寻找共产党;(5)和士兵同吃同住,借自己的马给士兵,自己走路;(6)带领部队抵抗住了西藏冰天雪地的考验;(7)采用游击战术与敌军作战;(8)与毛泽东一起率部在福建、广东、湖南为苏维埃的发展长期斗争。
人物点评:他是一位大公无私,有强烈责任感的总司令。生活中,他温和、热心,融入兵民;战场上,他英勇无畏,军事才能卓越。
人物:保尔·柯察金 出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典型事件:(1)战白匪,救出朱赫来;(2)保尔在骑兵旅中伤寒未愈就回到部队;(3)在与波兰军的战斗中,保尔勇往直前,忘我拼杀;(4)带病修铁路;(5)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坚持学习;(6)在病榻上写作;
人物点评:在枪林和弹雨中,他不惧牺牲,展现了无产阶级的坚定信念;在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他坚强执着,演绎了平凡生命的烈火青春。
人物:尼摩船长 出处:《海底两万里》
典型事件:(1)为救采珠人勇斗鲨鱼;(2)送珍珠给采珠人;(3)送黄金给陆地上需要帮助的人;(4)阻止尼德兰捕杀长须鲸;(5)在长须鲸和抹香鲸的战斗中,尼摩船长保护长须鲸,驱散抹香鲸;(6)突破冰山重围;(7)肉搏章鱼;(8)冲撞战舰。
人物点评:他是一位渊博而智慧的探险家,投身于海洋文明的研究,具有探索精神;他是一名有博爱之心的勇士,他关注、同情、帮助着弱小;他是一名有正义之感的复仇者,他反抗压迫,追求自由,有着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20.(2021·四川达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一天早上我到彭德怀的司令部去,我注意到有一个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年轻指挥员。彭德怀看见我瞧着他,便开玩笑说:“那边那个人是著名的赤匪。你认出他来了吗?”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孩子相,大家不由得都笑了。
……
可就是在这里,羞怯地长在一对宽阔的孩子气的肩膀上的,却是南京的悬赏(赏洋十万)不下于彭德怀的脑袋。
选段选自于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赤匪”是_____________(填姓名),他的两颗门牙是因为_____________而掉的。
【答案】徐海东    骑马失事人撞树上    


内容整理自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七年级上册语文1-3单元必背内容及重点,期中前背会

小学语文“逢考必出”的80句古诗词默写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训练




佳鑫诺冲关作文
用于学员学习,学员家长信息沟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