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昆明市东南部的石林县,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商品人参果种植基地和集散地,被誉为“中国人参果之乡”。
随着人参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涉农、涉果等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石林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通过加强调解指导、巡回审判、开通绿色通道、加强司法服务等举措,保驾护航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高效快捷解决涉果案件
今年6月,石林县石林街道的果农昂某与水果批发市场一商户产生纠纷,该商户收到昂某的人参果后未支付尾款,经多次讨要未果,昂某到石林法院石林法庭起诉。
接到该案后,法官对当事双方进行调解,后经开庭审理,判决该商家支付尾款。庭审结束后,法官又进行耐心调解,促成尾款及时支付。
从案件办理到兑付完毕,不到一周的时间,昂某就拿到了被拖欠的尾款。“感谢石林法院法官及时为我化解纠纷,帮我追回了10余万元的货款,为法院工作的及时与高效点赞。”昂某说。
这是石林法院立足实际情况,高效化解特色产业矛盾纠纷案件的一个缩影。
石林法院副院长李发文介绍,法院主动靠前服务,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以“小法庭”保障人参果产业发展为司法服务着力点,通过“高玛饶”“阿诗玛”调解室、“背包法庭”、“人参果特色审判点”等,为石林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法治保障。
“人参果产业是生鲜产业,高效快捷处理涉果案件才能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在办理涉果案件中,我们坚持快调、快立、快审、快执,缩短办案周期。”石林法庭庭长汤国介绍,法庭结合人参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哨岗”“桥头堡”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水果产品时令性较强的特点,为人参果产业经济开辟绿色通道,通过法庭快捷、高效化解涉人参果纠纷,促进人参果市场健康发展。
坚持诉前调解化纠纷
随着人参果知名度不断提升,做好法律风险防范,把纠纷化解在前端,才能保护好人参果品牌和果农的权益——这成为石林法庭法官的共识。
今年初,石林法庭接到一起西街口镇涉及种植人参果土地边界纠纷的诉讼,没过几天,法官听说当事人和另一户果农在两家土地边界处起了冲突。
法官立刻驱车前往山地边界处,同步邀请双方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和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与调解。
经过几个小时的调解,当事人缓和了情绪,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在众人的努力下,法庭以划出分界线并由被告补偿当事人600元的方案化解了这一纠纷。几天后,原告表示愿意撤诉。
法官这样前往田间地头调解的案例不在少数。“600元虽小,却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扎实做好诉前调解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既节约了司法资源,也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汤国说。
据介绍,石林法院在人参果种植集中的石林街道、西街口镇设立了法官工作室,借助工作室,联合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以及村委会,畅通诉调对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优势,联动联调,形成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截至目前,法院共受理涉人参果纠纷案130件,诉前调解113件,开庭审理17件,结案17件。对诉前调解达成协议的,石林法院引导当事人及时依法进行司法确认,用司法强制力保障调解协议的后续执行,坚持“抓前段、治未病”,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从“坐堂问诊”到“巡诊把脉”
在石林街道、西街口镇,法官背着“背包法庭”,走进人参果合作社、人参果包装厂、田间和乡野,及时为果企、果农调解纠纷、普及法律知识的身影屡见不鲜。
针对涉人参果案件,石林法院运用多种方式下乡“送法”。法官从在庭内“坐堂问诊”转变为到田间地头“巡诊把脉”,将专业、便民、高效的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最末梢”。
结合新型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石林法院对人参果产业链中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易引发纠纷的情况进行了摸排,并主动问需于企,服务企业发展。在农忙季节,法院将司法力量下沉基层、源头,畅通产、供、销全链条司法保护,推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人参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前,当地果农懂得签订规范合同的较少,有矛盾纠纷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的也不多。近年来,法院通过坚持巡回审判,深入案发地审理,邀请果农、果商、果企参与庭审旁听,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通过坚持分类指导,入村、入户、入基地、入企开展法治宣传,指导、帮助果企规范经营管理,群众的法治意识明显提高。
“法官为我们普及法律知识,让我们懂得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少果农表示,法院的司法服务让当地群众对石林人参果产业的发展更有信心,助推人参果成为群众的“幸福果”“致富果”。
记者:龙琼燕 王建萍 起朝燕
编辑:杨箫语
二审:刀一波
三审:高 明
往期回顾
树立法律信仰
培育法治精神
扫码关注云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