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寄哀思
文/傅振坤
在古代,农历十月初一叫十月朔,又叫“朝官府”、“寒衣节”,是一个祭拜天地、日月星辰和祖先的日子。
周朝《礼记-月令》中记载,将农历十月初一定为"腊祭日”,先将一些猎物备好,然后由天子在社坛祭拜天地、日月星辰,完毕后再回到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
唐代,最初的祭祀是九月初一。不过后来,由于农历九月还不算太冷,农历的十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入冬,于是便将祭祀活动改到十月初一。
宋朝时期,授衣、祭祀和开炉是十月朔的主要风俗。《武林旧事》记载:“是日御前供进夹罗御服,臣僚服锦袄子夹公服,'授衣 ’之意也。自此御炉日设火,直到明年二月朔止。”宋朝时,民间“出郊拜墓”十分盛行。在这一天前日,家中族长先带领晚辈前往先辈的祖坟添土。添土过后,十月初一这天,族长就会带着整个家族的人前往坟前祭拜。
明清时期,十月朔得以传承,这有史书可查为证。《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记载:“十月朔……士民家祭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做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十月朔的风俗,主要是"十月一,送寒衣。”古人认为,十月初一是入冬的第一天。人们畏惧严寒,一到这季节就会穿上厚实的衣物御寒。既便这一天不太冷,人们也要拿出新的棉服拭穿。古人认为,死去的人也会怕冷,也需要加衣服,于是也会在十月朔送寒衣祭祖,家祭墓祭都有。在祭祖这件事上,南方北方保持了高度一致性。
十月朔,我们应感恩苍天厚土,感恩日月众星,感恩先辈亲情,让思念化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