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百泉五孔大石桥航拍
在南和区河郭镇桥西村,一座历史悠久的百泉五孔大石桥静静地伫立着。这座桥始建于明代,距今六百多年,为五孔结构拱形建筑,呈东西走向,坐落在曾经的百泉河古道上,是节制分水的重要工程。
细腻美观的趴蝮兽头雕塑
据文物部门介绍,百泉五孔大石桥全长54.1米,宽5米,高4.2米,气势恢宏。桥身五个拱形空洞的最高点装饰有兽头,被称为“避水兽”——趴蝮。桥侧桥孔的石刻精美绝伦,铭文众多,桥四个方位曾摆放有50×80×1.3-1.4厘米(长宽高)的象形平面石像,桥两侧栏杆坚固,栏杆墩和栏杆石板相间组成,栏杆墩上雕刻有仙桃、老虎、狮子等石像,总高1.3米左右。这些雕刻和铭文不仅展示了古人的精湛技艺,更记录了桥的历史变迁。《邢台县志》记载,邢台水资源丰富,泉眼众多,百泉河是七里河的下游,流经南和后分两路,北路为顺水河又称百泉河,南路则是澧河,而百泉五孔大石桥便是矗立在顺水河上(百泉河)的一条交通要道。由此这条河成为了周边村庄、村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地。
《南和县志》记载,这座桥见证了近代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斗争。在抗战时期,这座桥成为了敌我两军相争的重要战略位置。抗战军民同日本侵略者在百泉桥头激战3天3夜,中共南和县二区区长刘玉玺同志于1938年农历八月十五被日本侵略者杀害在五孔桥下,后被当地居民葬于桥北侧。国民党军也有1名团长、2名营长牺牲。如今,百泉五孔大石桥已经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在走访中得知,2019年,为确保百泉大石桥的安全,在石桥周边增设了护栏,这一措施有效阻挡了游客直接接触到桥梁,避免了因不当行为可能对桥梁造成的损坏。针对桥梁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水泥部分可能出现的老化或损坏,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了专业的加固处理。
为了方便游客参观,百泉大石桥北侧还修建了游览栈道和凉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可以近距离欣赏桥梁美景的平台。
这座桥不仅是桥西村的地理历史标志,更是民族人文历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它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研究历史进程、文化变迁、古代桥梁建筑和战争史的重要资料。同时,它也成为了人们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当了解它的历史后,再次站在桥旁,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先人们的智慧和勇气,作为后人,我们应该铭记历史,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此文根据谢朝辰、李喜信、刘水牛口述整理)
初审编辑 ▏邵潜
(欢迎各界群众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征稿邮箱:nanhefab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