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和区东三召乡侯一村的宏飞食用菌生态产业园内,道路笔直通畅,一座座大棚错落有致。走进大棚,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个头不一、鲜嫩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探”出头来。员工们穿梭在过道里,熟练地挑拣成熟的香菇,轻轻一摘,便采收进了筐子,随后将香菇运送到仓库进行分拣外销,确保香菇抢“鲜”上市。
宏飞食用菌生态产业园负责人孔占雷介绍,他们的香菇菌柄短、面白、肉厚实,吃起来甘香,也很有嚼劲。
自从产业园建成后,吸纳了近百名群众在生态产业园就近打工,高敏月就是其中一员。
高敏月说她原来在外地打工,听说生态产业园内的工作待遇很好,又可以守着家,照顾老人,便辞职回乡就业。
令她没想到的是,回来后不仅待遇不错,园区还会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水平。在这里,他们不仅找到了工作,还成了种植香菇的“行家里手”。
据了解,该产业园共有48座大棚,总投资1500余万元,每年可生产、加工、临储香菇275万斤,年盈利可达440万元,小小香菇激发了乡村振兴大“蘑”力。
“随着香菇产业的发展,我们努力吸引返乡青年、技术人员包括电商从业人员,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把香菇作为侯一村的名片打造出去。”侯一村党支部书记张聚飞说。
履带式收葱机穿梭在葱垄之间,快速地松散土壤,将大葱从土壤中拔出,整齐地排列在田里,村民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困扎,有的负责装车,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气候挺适合大葱生长,我家的大葱长得挺好,每亩产量大概能在10000多斤,明年打算再多种点。”种植户刘博聪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激动地向记者分享。
这些大葱小叶杆粗,叶片翠绿,葱白长且粗壮,不仅外观诱人,而且口感脆嫩,香辣可口,深受市场欢迎。记者帮算了一笔账,刘博聪家的大葱,亩产达到了1万多斤,每斤能卖到8毛钱,除去种子、肥料和人工费用,每亩大葱的收入可达6000元。
在东三召乡的其他村,丰收的景象也正在火热上演,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他们的汗水与欢笑,交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谱写着勤劳与智慧的赞歌,每一颗蔬菜,都是他们美好生活的见证。
“今后,我们将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在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和稳产增产基础上,丰富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化种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东三召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孔立超说道。
(欢迎各界群众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征稿邮箱:nanhefabu@163.com)
您每次点“在看”,都是对小编的最大褒扬
点点赞!
点在看!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