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w人热议的奇葩论文,被引102!下载破1.5w!为何这篇遭人抨击的奇葩论文能被引过百?

学术   2025-01-06 14:01   上海  

解螺旋设为星标  ⭐,才能准时收到推送哦~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3910天

日后出事还是别把为师说出来了

本文信息来源:小红书、中国青年报等

前些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篇知网下载量破27w(现已超33.3w)的论文:


当时就有朋友在评论区里留言,希望我们能出系列推文,今天这个系列它就来了:



当时一共还有3篇奇葩论文:《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不知为何对银行行长面部的研究已无法找到原文全文,毕竟理论上这篇论文是大家最容易模仿——进行一下医生的面部特征与医患关系之间的研究神马的。虽然痛失了一个“优质”的模仿对象,但这段时间我们还发现了其他有意思的论文,将会在新的一年里给大家一一分享。


今天将带大家一起看一下这些奇葩论文中被引数量最高的那一篇:《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作为一篇硕士论文,被引102次绝对属于该类型文章得高被引行列了。并且选题“奇葩”绝对不是它能获得如此之高被引次数的缘由,毕竟其他奇葩论文被引次数最高的也才将将20次而已。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一位浙江大学传播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在2018年完成的这篇毕业论文中,因为国内既往没人做过相关研究,他只能通过观察法和文本分析的方式,力图对吸猫现象形成的心理本源进行推测性阐释。


这篇论文除了因云吸猫这一小众题材,引发关注,还因记者们将这篇论文的绪论中,作者把吸猫比作现代人的一种精神鸦片的“言论”大肆报道。这部分内容让不少网友觉得不满,并表示:“不是,怎么就精神鸦片了?难道回家了也得继续工作不能娱乐吗?”




“喜欢猫就喜欢猫,用‘吸’‘精神鸦片’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喜欢的程度,让我会感觉到这个群体有点‘病态’”




不过作者自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和导师都是“吸猫”群体,而他的研究对象其实是中国青年亚文化。“我们觉得挺有意思,挺值得一写的,我是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这也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方式。”


作者还向记者表示,论文的完成并不容易,收集资料很困难。“因为之前也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上是一片空白,为此也找了很多能够解释吸猫现象的理论,所以论文还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阐述。”


这篇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吸猫成迷是偶然现象吗?”、“吸猫迷群:数字部落中的游牧猎手”、“乌托邦深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吸猫迷群的身份认同”。


尽管作者表示自己的研究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阐述,但从绪论的文献综述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现阶段我国对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并不深入,但实际上随着时代的流转,外国亚文化的情况与相应的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巨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们现在流行的网络空间亚文化个案分析其实是更贴合社会实际情况的。



大家在做医学科研时应该也有这个感受,结合了临床的基础研究相较于纯基础研究更容易被他人引用,而最容易被引用的医学论文是那些做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等数据普查的流行病学研究。

这篇吸猫的论文则是在追求能在个案报道上更进一步,它不是选定单一的某个论坛进行研究,而是力图将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云吸猫群体一网打尽:


虽然选定的时间跨度并不是很长,但这毕竟只是一个硕士学位论文,时间跨度和范围做不到尽善尽美是正常的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能收获更多。这篇论文多少有点像搞笑诺贝尔奖的研究或者是发表在BMJ圣诞特刊上的研究:

乍一看可研究可不研究,细看其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文化息息相关。做这些研究本身就是对科研最好的诠释:科研本应该是人类探索世界、寻找规律、满足好奇心的行为。

当然,除了云吸猫这种深刻结合实际其实对我们选取研究方向具有参考意义的“奇葩”论文,还有一些让人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的奇葩论文:



这种研究即便在学术界看来也是:


END

撰文丨解螺旋
排版丨解螺旋

曾将自己的肾捐赠给他人,现在被移植了一只猪肾!全球第三例猪肾移植患者出院!


过去10年仅有10名国人入选!Nature十大年度人物有何特殊之处?它真的是一个正面评价吗?


研究僧能捅多大篓子?炸掉离心机,弄坏CT,甚至惊动驻外使领馆!导师:科研界你对我毫无威胁,教育界你让我名誉扫地!


解螺旋
解螺旋——中国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医生做科研就像减肥,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过程却无比痛苦。我们通过解构科研规律、归纳文章套路,授医生以渔,令你成为一位懂科研的临床医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