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人】杨霜林
作品是时代的风云际会,特定的时期,陕西的“秦文美”实际上就是陕西美术创作组这个集体,集规格高、人数多的一个创作性集体。同时,作品表现上有着鲜明的政治内容,毛泽东题材的作品非常突出。这样的作品参加展览使“秦文美”站在了全国美术的又一高峰。本期,我们推送的《“秦文美”与<保卫边区>》一文,以飨读者。
“秦文美”与《保卫边区》
文/单海兰
近代陕西美术有两次站在全国美术的巅峰,一个以赵望云、石鲁为首的长安画派,一个是“文革”期间出现的“秦文美”。
1972年,中国美术馆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举办了轰动一时的全国美展。在此之前,全国美展已停办多年,而这一界美展是整个“文革”期间的第一次大型的美术展览会,盛况空前,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因此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美术界内更是街知巷闻、人人谈论。这次展览会共展出近300件作品,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还有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多件作品落款为 “秦文美”,这在业内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其作品的艺术水平非常优秀,因此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次全国美展使“秦文美”这一美术组织一举成名,在随后的1973年的“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和1974年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秦文美”都展出了许多具有陕西特色、高水平的作品,社会各界对其赞誉有加。由于“秦文美”在美展中的活跃表现,陕西有组织的美术创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但时至今天,人们特别是年青的一代对曾经风光一时的“秦文美”是知道不多的。“秦文美”是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的简称,是陕西省文化局为了迎接1972年全国美展,组织起来的一个美术创作小组。但这个美术创作小组的成立是更早几年的事情。当时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新中国建设,也为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工作,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抽调了省里的一批画家组成了一个美术创作组,以绘画、雕塑的创作形式来歌颂毛主席在陕北13年特别是在延安时期的丰功伟绩。先后被调入的有蔡亮、张自薿、高民生、周光民、李世南等20多位画家。每个创作组的成员是根据需要搭配而成的,有的擅长素描,有的擅长构图,有的擅长色彩,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完成作品。到了1971年,为迎接纪念《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的全国美展,陕西省文化局,把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小组的成员调回西安,一边为延安革命纪念创作作品,一边为全国美术展览作准备。随之也不断补充了一些艺术家。石鲁被文化局任命为这个美术创作组的顾问,创作组的主要成员有刘文西、谌北新、王子武、郭北平、郭全忠、陈忠志、亢珑、蔡亮、王有政、苗崇安、王西京、李世南等数十人之多。
美术创作组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政治内容,特别是表现毛泽东题材的作品非常突出,这也是得益于多年来工作于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原因。这一次为迎接全国美展,美术创作组选择毛泽东在陕西的活动为主题,共拟定出七十多个选题规划,其中大半部分都得以实现。为一更好地完成创作,陕西省文化局组织画家学习相关历史和政治知识,并赴陕北等地进行调研和采访,搜集相关的素材;组织创作组确定选题、画草图、画素描稿,不断修改调整,然后进行国画、油画和版画等不同形式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大家分批分组就选题与创作手法进行公开讨论,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合作完成作品。在这种形式下,美术创作组完成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因为当时不提倡个人署名,所以美术创作组便在作品上统一署名为“秦文美”,是以,“秦文美”产生。
“秦文美”创作的大量作品,都是具有时代和政治色彩的作品,成为那个年代“红色经典”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因为得到收藏机构和个人的偏爱。在北京华辰2010年的秋季拍卖会上,“秦文美”创作的《幸福渠》以459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近年来“红色经典”系列作品的新高峰。所谓“红色题材”,主要是指1949年至1976年间美术界创作的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初会主义建设的题材的作品,这种题材称为“红色题材”,多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它们带有时代的印记,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形式上也有独特的图式,构图上、色彩上、造型上都与传统的绘画大相径庭。“红色题材”的作品虽然今天看起来,年青的观者会觉得离自己很热遥远,可这就是我们曾经真实发生过的美术史,它出现在特殊的时代,见证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精神状态等,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保卫边区》也是“秦文美”创作的“红色题材”的代表作品,属于典型的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属于在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70年代,美术创作在“文革”的风暴中,都是以延安和其他解放区所兴起的大量表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作品来延续。其中表现革命历史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备受青睐,这既是时代艺术的标记,也是意识形态和政治影响的产物。加之陕西又为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所以陕西美术对于历史题材的创作非常关注。《保卫边区》取材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纪实,1947年春,国民党为攻占延安、摧毁中共指挥的中枢,在西北集结了25万的兵力。面对这一局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假意撤出、诱敌深入的方法,将已占领了延安的国民党逐个歼灭。1947年3月,周恩来在《人民日报》的文章中号召:“大家动员起来,保卫我们的边区,保卫我们的土地,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我们一定能胜利!”《保卫边区》便是由此事件构思而来的作品。
《保卫边区》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了1947年3月,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延安的老百姓全民皆兵,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民兵都拿起武器,保卫边区,保卫延安,保卫解放区的全民运动。画面上的主体人物分为两部分,右边是毛主席、周总理和八路军战士们,左边则是延安当地的民兵和老乡们。身材魁伟的毛主席双手正托起一只长枪,微笑着将它送给一位民兵,身边的周总理拿着草帽,以殷切、期许的目光注视着民兵,准备接枪的民兵欢心鼓舞,充满了自信的力量。身边的老乡们也兴高采烈、情绪激昂振奋。右边长长的八路军队伍望不到头,左边绵延不绝的民兵人潮涌动,体现了革命区军民同心、坚不可催的团结力量。红衣服小姑娘满脸洋溢着笑容,少年们急切地奔向前方,看望最敬爱的主席和总理。远处的窑洞、近景的大树、前景的野菊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生活感和朴实的力量。整幅画人数众多,主次分明,疏密有秩,内容丰富,色彩和谐,人物造型准确,动静结合,生动传神,昂扬的斗志充盈了整幅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保卫边区》是“秦文美”这一美术创作组集体的心血和结晶,是“文革”时期“红色题材”的典型代表,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群画家,代表了一种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单海兰,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教授,先后出版有《长安粟特艺术史》《耀州窑瓷》《老书记传奇》3部专著,发表论文20余篇。
新闻中心
编辑:周 莉
审核 :冯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