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
12篇蹲点报道,
3万多字文字记录,
近百张摄影图片,
从2024年1月31日到12月31日,
我们用整整一年时间,
数十次走进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
累计蹲点时间超过两个月,
记录下一个村庄的乡村振兴之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交汇点,观察和记录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步伐,是党媒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我们选取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推出特别策划《大地诗行·悬崖村乡村振兴笔记》,派出记者深入八一村蹲点,住在村子里,吃在老乡家,以“小切口”管窥“大农村”,观察和记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发展巨大变化。
八一村是一个高海拔的偏远乡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652户人家,有1949人,其中土家族949人。因村庄处于七曜山麓,背靠大山,三面临崖,俗称“悬崖村”。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八一村正“凤凰涅粲”,把蝶变的诗行写在山乡里、田野间、大地上。
这一年来,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乡村振兴蹲点报道组走遍了八一村的各个村民小组,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产业基地里,我们和村民畅谈,和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的各级党员干部交流。
初春,我们见证了八一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的火热场景,看到了村民对发展的渴望和信心;盛夏,我们看到百亩金花葵在绿浪翻滚的田野茁壮生长;初秋,八一村稻香扑鼻,我们与村民一道共享粮食增产的丰收喜悦;入冬,我们在八一村的分红大会上,看到了农民的钱袋子在一次次分红中越来越鼓.......
这一年来,八一村建好用好高标准农田,发展多元产业,让良田“生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70万元涨到160万元,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我们也在这一次次见证中,看到这片土地上蕴含的蓬勃生机和拔节生长的力量。这一年,发生在八一村的变化,正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万州乃至全市、全国的各个乡村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缩影。
1 月
我们走进八一村,从如火如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里,找到了村民们谋“粮”方、吃“粮”饭、享“粮”利的新路径。
2 月
从对“走出大山”的渴望到“重返大山”的希望,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觅到商机,选择留守家乡,在茫茫大山里、垄垄田野间共同奔赴致富路。
3 月
新近改造的高标准农田里,大家抢抓农时播撒下新一年的希望。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生力军”……我们聚焦“谁来种”问题,找到破题良方。
4 月
农耕机轰鸣作响奏响春耕乐章,围绕“种什么”,八一村通过稻油轮作,守好“压舱石”;多元发展,培育增长点;农旅融合,延伸产业链三个方向发力,奏响了大地生“金”曲。
5 月
围绕如何种好地,八一村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党员下沉、群众参与的“党建+”模式,闯出一条乡村振兴新“稻”路。
6 月
八一村充分发挥驻村帮扶作用,强基础、壮产业、优环境,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动力,让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一首对口协同发展的“合奏曲”正在八一村奏响。
7 月
金花葵收获的季节,我们见证了村民丰收的喜悦,丰收背后是八一村持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积极发展高效农业产业金花葵种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打开致富门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力探索。
8 月
在静候丰收的喜悦中,文明的种子也“种”进了村民心田。八一村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契机,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9 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中忙碌穿梭,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记录下八一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丰收时刻。
10 月
在壮大水稻、油菜两大产品规模的同时,八一村积极发展“粮、油、菜、药”多元化种植,粮入仓,秋算账,销售忙,喜分红……村里的丰收景象越来越多。
11 月
秉持着“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八一村积极推动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双融双促”,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八一村。
12 月
八一村这一年:集体经济壮大起来、土地效益好了起来、村民腰包鼓了起来。
12篇蹲点报道,
3万多字文字记录,
近百张摄影图片,
从2024年1月31日到12月31日,
我们用整整一年时间,
数十次走进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
累计蹲点时间超过两个月,
记录下一个村庄的乡村振兴之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交汇点,观察和记录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步伐,是党媒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我们选取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推出特别策划《大地诗行·悬崖村乡村振兴笔记》,派出记者深入八一村蹲点,住在村子里,吃在老乡家,以“小切口”管窥“大农村”,观察和记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发展巨大变化。
八一村是一个高海拔的偏远乡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652户人家,有1949人,其中土家族949人。因村庄处于七曜山麓,背靠大山,三面临崖,俗称“悬崖村”。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八一村正“凤凰涅粲”,把蝶变的诗行写在山乡里、田野间、大地上。
这一年来,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乡村振兴蹲点报道组走遍了八一村的各个村民小组,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产业基地里,我们和村民畅谈,和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的各级党员干部交流。
初春,我们见证了八一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的火热场景,看到了村民对发展的渴望和信心;盛夏,我们看到百亩金花葵在绿浪翻滚的田野茁壮生长;初秋,八一村稻香扑鼻,我们与村民一道共享粮食增产的丰收喜悦;入冬,我们在八一村的分红大会上,看到了农民的钱袋子在一次次分红中越来越鼓.......
这一年来,八一村建好用好高标准农田,发展多元产业,让良田“生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70万元涨到160万元,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我们也在这一次次见证中,看到这片土地上蕴含的蓬勃生机和拔节生长的力量。这一年,发生在八一村的变化,正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万州乃至全市、全国的各个乡村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缩影。
我们走进八一村,从如火如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里,找到了村民们谋“粮”方、吃“粮”饭、享“粮”利的新路径。
从对“走出大山”的渴望到“重返大山”的希望,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觅到商机,选择留守家乡,在茫茫大山里、垄垄田野间共同奔赴致富路。
新近改造的高标准农田里,大家抢抓农时播撒下新一年的希望。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生力军”……我们聚焦“谁来种”问题,找到破题良方。
农耕机轰鸣作响奏响春耕乐章,围绕“种什么”,八一村通过稻油轮作,守好“压舱石”;多元发展,培育增长点;农旅融合,延伸产业链三个方向发力,奏响了大地生“金”曲。
围绕如何种好地,八一村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党员下沉、群众参与的“党建+”模式,闯出一条乡村振兴新“稻”路。
八一村充分发挥驻村帮扶作用,强基础、壮产业、优环境,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动力,让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一首对口协同发展的“合奏曲”正在八一村奏响。
金花葵收获的季节,我们见证了村民丰收的喜悦,丰收背后是八一村持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积极发展高效农业产业金花葵种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打开致富门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力探索。
在静候丰收的喜悦中,文明的种子也“种”进了村民心田。八一村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契机,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中忙碌穿梭,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记录下八一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丰收时刻。
在壮大水稻、油菜两大产品规模的同时,八一村积极发展“粮、油、菜、药”多元化种植,粮入仓,秋算账,销售忙,喜分红……村里的丰收景象越来越多。
秉持着“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八一村积极推动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双融双促”,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八一村。
八一村这一年:集体经济壮大起来、土地效益好了起来、村民腰包鼓了起来。
记者|陈星 应凤林
记者|陈星 应凤林
编辑|黎洋宏 编审|何贤德 杨元刚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视频号 更多好看视频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平湖万州”视频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万州手机台
更多好看视频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平湖万州”视频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万州手机台